就难免味同嚼蜡,魅力全无。就连“茅台”“五粮『液』”等名酒也缺乏创意。“劲酒”推出“八十年代我们喝的是味道,九十年代我们喝的是品质,如今,我们还要喝健康”的广告,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时代在变,人们的需求在变,关注点在变,如果还围绕原先的思路进行酒类宣传,十有八九要徒劳。在酒类家族里,传统的白酒大有夕阳之势,啤酒势头还算可以,而有益健康的红酒、葡萄酒、黄酒、果酒大有增长之势,这是由于今天的人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注重健康。但这些酒类的宣传也同样没有跳出传统的巢臼。
酒和健康的关系可谓微秒之极,要么有益,要么有害,关键在于喝多少。人们习惯于看谁喝多少醉了,就知道其酒量。但这个量只是衡量人的承载能力,不是衡量有益健康还是有害健康。至今,我没有见过任何一家酒厂声明它的酒喝多少有益或有害。
我们都知道,正规『药』厂生产的『药』类都有使用说明书,注明成分、功用、用量(特别注明儿童和成人的区别)、禁忌等事项。也许人们以为吃错『药』的后果很严重,而喝错酒的后果不那么严重吧。
我们把酒和『药』作对比,不难看出『药』的用法远比酒科学。这里,可以看出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观念问题。不是酒不需要准确的量化,而是人们还没有重视起来,也正是这一点,酒危害的后果远大于其益处。我们看到、听到的都是酒的恶名,很少听到有喝酒促进健康的事实报道,唯一正面的效果可能就是“李白斗酒诗百篇”,而李白也慨叹“举酒消愁愁更愁”,最后酒醉溺水而死。
正因为如此,本人认为,科学地、量化的饮酒可能是酒类一扫其恶名的契机,从而变为真正促进健康的转机。
我认为,酒类量化饮用有几个条件:
第一,各个酒类生产厂、科研机构有责任进行必要的酒类科学研究和试验,找出不同的酒类、不同的人(『性』别、年龄、体质)的饮用比例,大力宣传、引导,使人们树立正确的饮酒观念并养成好习惯,造就科学的酒类需求。
第二,酒类生产厂家针对各种需求,做出适用各种饮用量的包装,并附有说明书和建议。
第三,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科学引用的好处,量化包装的方便『性』和合理『性』,对健康的好处。
看过《水浒传》的人都应该记得景阳岗下的那家酒店,高挂“三碗不过岗”的招幡,借以宣传其酒力凶猛,提醒人们不要过量。这恐怕是酒类量化宣传的鼻祖。古人尚且知道越过极限,酒只能有害,而非有益。在科学极为发达的今天,科学的、量化的饮酒,化害为益,应该不是梦想,不是做秀,而是现实的,可期待的。谁这样做了,谁就会占得市场先机,得到丰厚的汇报。
远观企业营销 9 SK-II风波:宝洁一错再错傲慢症终究弄丢市场
在这起“蚂蚁与大象的决斗”中,宝洁一错再错
宝洁旗下的sk-ii作为全世界最高档的化妆品牌之一,不知在试图留住青春的小资、中产和大款女人口袋里“忽悠”走了多少银两。但是,2005年3月初,南昌的吕女士却较了真,和打假高人一道,将宝洁诉上法庭。南昌工商部门对此做出迅速反应,暂扣部分涉嫌违规的宣传品和产品,法院也受理了此案。各媒体更是纷纷跟进,在网上,关于“宝洁公司sk-ii被告含腐蚀『性』成分”、“90.56%的网民认为sk-ii所含氢氧化钠对人体有害”等专题也俯拾皆是。
由于这家跨国巨头在危机面前行动迟缓,一错再错,引发了全国消费者的怀疑和恐慌,品牌形象极大受损,销售遭遇重挫。正所谓:官司难料,市场先丢。
傲慢招至官司
据当事人吕萍回忆,由于在使用sk-ii产品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在咨询服务人员时却被告知:“等用完28天后再说!”。可28天后,不良反应更加厉害。于是,她跑到sk-ii柜台理论,结果服务人员态度十分蛮横无理,竟然抛出一句话:“你愿意到哪里告,就去哪里告去!”。愤怒的吕女士旋即以两点理由起诉:
1.虚假广告:sk-ii的广告册上宣称“使用4周后,肌肤年轻12年,细纹减少47%”,然而使用后吕女士不但未如广告中所说的那样变得年轻12岁,反而出现皮肤搔痒和部分灼痛的情况。广告涉嫌欺诈。
2.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在吕女士和其委托人唐先生撕去了该款产品瓶身上贴着的不干胶中文说明后,发现瓶身原本印有产品成分的日文说明。日文标示的产品成分表明,这款sk-ii紧肤抗皱精华『乳』的成分包括氢氧化钠等化学材料,其中氢氧化钠俗称“烧碱”,具有较强的腐蚀『性』。由此,吕女士和唐先生认为,不在产品包装上用中文予以相关成分警示,侵犯了中国消费者的知情权。
迟缓导致危机扩大
3月7日,消费者状告sk-ii。但宝洁公司显然没有主动掌控或引导媒体,而只是草草地发布声明,称“自己的产品有双重保险保证其安全『性』”,并强调“产品手册中对产品的宣传有实验数据支持。”,可笑的是,其数据支持竟来自机器人!
直到3月11日,宝洁没有举行任何媒体见面活动,也没有主动向媒体提供有新闻价值的文章资料。结果,宝洁错过了灭火的最佳时机,媒体炒作越演越烈,最终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不愿退货再惹祸
3月21日,河南《今日安报》批『露』,一郑州消费者由于担心sk-ii质量有问题,要求退货被拒绝,决定起诉宝洁公司。众多媒体转载了这条新闻,并对sk-ii的安全再次质疑。
巧辩诡辩不足取
3月25日,宝洁公司发布“致媒体公开信”,称他们对sk-ii紧肤抗皱精华『乳』的检测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要求,不存在质量问题。
同时宝洁公司再次重申:氢氧化钠是化妆品行业中常用的成分之一,当该成分用于调节护肤品的ph值时,中国及日本、美国、欧洲等市场的相关法规均不要求在产品包装上有特殊警示标识。
对于南昌市工商局关于宝洁sk-ii紧肤抗皱精华『乳』产品宣传手册所下的“定义不够清晰”、“对实验数据的描述不够全面”等调查结论,宝洁表示:“对于南昌市工商局的这种调查结果,宝洁表示接受。也希望通过这封信向消费者对产品宣传手册中出现的疏漏表示真诚的歉意。”
4月1日,宝洁公司到南昌市工商局签字认罚,南昌市工商局依据规定,对宝洁公司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