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08 章(1 / 1)

言无咎 2000 汉字|7 英文 字 2个月前

然不快,却很稳定,一步步向前推进,并赶在石青之前乘马下了河床。

慕容恪身边的护卫太多,就算撵下河床也杀不了他。望着二十步外慕容恪的背影,石青又急又恼,气怒之下,他双臂一扬,蝎尾枪冲天而起,直奔慕容恪后心而去。

眼见蝎尾枪疾速赶上距离目标越来越近,可是到慕容恪身后丈余时却忽地一沉,扑通一声掉落水中。原来蝎尾枪是熟铁所制,太过沉重无法及远。

“快给我对准慕容恪射——”石青一边招呼靠过来的弓骑兵,一边飞身下马,从左右抢过两支木枪。随即右臂连挥,连环掷出两支长枪。

慕容恪身边的死士并非等闲,岸上刚刚有点动静,一大群人已经拥簇到慕容恪身后,准备为他遮挡箭矢。弓骑兵弓弦绷响,四五个死士应声落马,只是不等新一轮箭矢袭到,补上空隙。

石青手持双枪,深深吸气,竭力静下心来,当弓骑兵一轮箭矢又射倒一批死士之时,不等对方有人补上,他右臂奋力一扬,掷出长枪,紧跟着抓起第二支长抢,再次奋力掷出。两根长枪首尾相接,连环刺向慕容恪后背。

“辅国将军小心!”燕军死士有人看出不对,其中一人顾不得驱马过来遮掩,一边惊呼报讯,一边从战马上飞身而起,向慕容恪背后扑去。

“噗哧——”第一支长枪袭到,轻易刺入死士胸口,长枪余势未尽,串着死士身子继续向前,狠狠撞在慕容恪背后的支架上,然后顺着支架向下滑落。

慕容恪经此一撞,身子一颤,眼看就要歪倒下去,只是不等他跌落马下,第二支长枪抢先赶到,噗地一声从后背掼入,穿过胸腔,在前面露出一截血红的尖刃。

望着慕容恪背后微微颤动的木柄,石青微微一笑,对自己的技艺非常满意。

------------

第一百零八章 尾声

大晋永和八年八月初十上午,、QUanbEN、

这一天是石大将军祝捷的日子。燕王府前厅嬉笑喧哗,挤满了幽州塞内各郡县的乡党郡望以及民军中低级文武官员;当然其中没有代郡士人,代郡还在慕容俊和他的三万余残余燕军掌控之中。

中堂人员匆匆往来,王猛、雷诺、逢约、丁析、皇甫真、司扬等绷着掩不住喜气的脸,一本正经地处置各种军情公文。

王猛、逢约两部人马在李产、封奕、孙兴、皇甫真等人协助之下,一路逢城取城,遇敌降敌,不到半月便彻底抚平了昌黎、渔阳、广宁、上谷四郡,算上河间、渤海、范阳、北平、高阳以及治所蓟城,幽州塞内十一郡国仅剩代郡一地不在民军下辖。

雷诺完成了阻击悦绾部的行动之后也来到了蓟城。真定的两万燕军步骑在权翼和雷诺两方夹击下,仅悦绾率三千余骑逃过卢奴,可惜他时运不济,在朔平遇上了南下支援的李崇、小耗子两部混编骑。双方稍一接战,燕军精骑不是请降便是溃逃,乱军之中,悦绾身中十余箭,最终坠马而亡。

前面的闹腾好像是另一个世界,燕王府后院水榭静悄悄的,数十亲卫远远散开无声地在四周警戒,水榭中心亭子里,石青面向小湖负手而立,静静地思考着。

攻略幽州,完败慕容氏是开战之初没能预料的大胜,胜利带来的喜悦固然能让人惊喜交加,兴奋的难以自己。但是石青还是有些遗憾。遗憾真金白银布帛粮草等等收获得太少了。燕国这两年打得很苦,几乎耗光了幽州以前所有的积蓄,以至于民军大胜所获竟然不能为中原今冬提供太多熬冬辎用。

“扬州的积蓄被这一仗消耗的七七八八了;西凉太小,诸葛睿远就算有所收获也是有限的;关中还没缓过气来,没有太多余力接济中原;幽州又是这种情况,这样下来,中原民众过冬辎用还有不少的缺口啊,到底能从哪弄些粮食呢?和建康的边墟已经中断了,重开边墟一时半会谈不妥,只怕指望不上了……”

就在石青喃喃自语暗自算计之时,一阵轻捷的脚步声响起,何三娃领着郎闿进了水榭。

远远地,郎闿就开口招呼打断了石青的思绪。“恭喜石大将军!贺喜石大将军!此战过后,中原再无后患,石大将军可以专一对南方用兵,完成一统天下之大业矣。”

石青转过身子,微笑着望向走近的郎闿,招呼道:“郎大人真乃稀客,只是为何突然来蓟城呢?莫非幽州大捷的消息这么快就传到邺城了?”

郎闿来到近前,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随后在石青示意下抬起身子,解释道;“幽州大捷的消息还未传到邺城,属下是到蓟城后才听人详细说及此事的。不过,在属下动身之前,邺城收到了我军鲁口大捷的通报,两位夫人和申老大人、刘大人等当时都以为大局已定,这一仗该当快结束了,所以指派属下北上面见大将军,一来是恭贺大将军武功赫赫,击败燕军;另外还有一些事宜要向大将军回禀,请予以定夺。”

“哦?是什么事?郎大人坐下说话——”石青在亭子中石凳上坐下,又肃手相请郎闿到对面坐。郎闿却没在他指定的位置就座,而是在一边的栏杆长条木椅上小心翼翼地坐定下来。石青笑了笑,没有勉强。

“这段时间,邺城最主要的事就是筹备大将军登基称帝;天下不可一日无主,两位夫人和申大人、刘大人皆以为,这一仗结束,大将军就该即刻布告天下,登基称帝。只是属下有些事宜需要大将军乾纲独断,不是属下这等筹备之人能够做主的……。”

郎闿娓娓叙说,将诸如国号为何、年号为何、定都何处、立谁为后、何时举行大典等一大堆问题一一禀报,并请石青定夺。

郎闿回禀的各种问题都事关国体,不容有半点轻忽;以他想,石青需要召集属下计议并考虑斟酌许久才会有结果,哪知道等他说完,石青只是沉思了一下便即说道:“原来是这些事啊,好吧,石某就自个拿主意了。郎大人请记好了……。”

郎闿大吃一惊,还没反应过来,石青已经开口说道:“以后的国号吗…石某觉得‘民’字就挺好,一则是岳丈原就自称民王,石某开国,应该承继这个‘民’字;二来石某意欲以此提醒自己、提醒朝廷诸公;民乃过之本,不可对之轻忽,不可对之怠慢。至于年号就叫‘开元’吧,石某希望中原华夏能够从此开一新纪元。定都这个问题有些麻烦,洛阳位于天下中枢,长安便于向西域扩充影响,石某其实更属意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