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9 章(1 / 1)

言无咎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中却在翻江倒海。

一波三折后的结果皆大欢喜。

北伐军高高兴兴,继续南下回家;新义军欢天喜地,将五万石粮食运进山中藏起。

“白先生,请暂时进山躲一躲。待新义军引开大**讨军后,四位先生再随大队一起回转泰山郡。”褚衰留下了四个惶恐不安的书佐当使者,作为还未建立信任关系的使者,他不会轻易留下心腹部属。明白了四个人的心情后,石情说话时尽量保持温和商量的口吻。

一听南讨军要来,四个书佐对石青的主意连声赞好,急匆匆跟着民部青壮进了山。

石青留下万牛子营和子弟骑进山看守粮食。这两个营太扎眼,一个是铁甲近半的营,一个有一百五十骑战马。完全不符和新义军的穷酸形象吗。

“韩彭。你带义务兵及青壮前去收复‘下邳’。其他的兄弟随我去‘收复’彭城,准备迎接李总帅。”

石青兴奋地欢叫一声。这个结局太美了。

(这个星期会在保证每天两更的基础上补前两更。请兄弟姐妹们继续支持!)

------------

五十五章意料之外的大鱼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彭城四门大开,能搬得通通被赵不隶搬走了。

北伐军一走,赵不隶率部进城;按照石青的意思,在城里蓖了一道;除了三百多户平民没敢骚扰外;能用之物一律搬走。粮草、盐、布帛、兵甲没有指望。但石炮、飞钩这些攻防器械还在,城门的铜丁还在,陶碗茶壶还在,草席镐铲还在;各种粗笨物事拉了两三百车。

石青赶到彭城的时候已是深夜,听留守人员禀报之后,命他们回报赵不隶,先回泰山,帮助民部安置难民,开垦屯荒。随后眯了一会,天就亮了。

洗了一个冷水澡,石青打起精神。开始想法应付李农。牵着黑雪,出了北城,任由战马觅食,石青背着手在草地上来回踱着:新义军一军之力,收复彭城、下邳,击退大晋北伐军。这等大功,能换多少粮食?

“石帅!真有趣。你猜怎么着。。。”

耗子跑过来,小脸古里古怪地笑着。

“什么事那么有趣?让小耗子这般高兴。”石青兴致勃勃地问。耗子是个孤儿,从小四处流离,经历的都是艰险,没有欢愉;石青怜他孤苦,带在身边,他也不负所望,小小年龄,做事一板一眼,深沉干练,脸上很少露出笑容。

“石帅。刚才从西南过来了一队晋军,打着北伐的旗号。孙大哥听说后,想去缴他们的兵甲。呵呵。。。”小耗子笑得合不拢嘴,含含糊糊地说道?:“哪知道,呵呵。。。大水冲了龙王庙。。。来得是石帅的老朋友。石帅,你猜猜是谁?”

“老朋友?大晋北伐军。。。”石青琢磨着,心中忽地一闪念,一拍脑袋叫道:“安离?肯定是安离!”

“哈哈。石帅真厉害。”耗子拍手跳起来,兴奋地说道:“来得可不正是安平将军么。不过,带军的是一个姓庚的公子。安平将军只是副将。”

“庚公子!”石青吸了口凉气,两眼发光。喃喃念叨:“太好了。发财了。。。”

庚公子自然是庚氏子弟。终东晋一朝,庚氏名声也许比不上王、谢、桓三家;但庚氏鼎盛时期的权势比这三家一点都不差。鼎盛时期,东晋朝政、兵权尽在庚氏掌握;权利之大,可轻易行废替之事,而且这种鼎盛保持了近二十年,庚翼逝去方告衰落。

庚氏衰落的是权势,财富没受半点损失。目前泰山郡需要的,恰恰是大量的财富。想到庚家,石青口水都流了出来。他似乎看见,几个少不更事的儿童,正无聊地在金山银海上戏耍。

“石帅。”丁析和一帮嬉笑的新义军走过来,打断了石青的yy梦。“斥候来报,南讨军已出东海郡,估计黄昏之前就会赶到彭城。”

石青点点头,好奇地望了丁析一眼。“破符。李总帅来就来呗,你们干嘛高兴成这般?”

丁析一愣。转头看看四周洋溢的笑脸,问道:“石帅问话了,你们干嘛高兴成这样?”

“高兴就是高兴。。。需要理由吗。。。。”一群部属嘻嘻哈哈地笑着起哄。

听到这些轻松的回答,石青豁然顿悟。与大晋北伐军一场交锋,不知不觉地,新义军上下士气高涨,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信心。

特别是丁析、耗子这些从豫州跟过来的老人。兵败张遇、被逼出谯郡、以区区千人压制三义连环坞、不断兼并人数越来越多的泰山土著。。。这段时间无不是在紧张中渡过。

而今,他们终于扬眉吐气了。因为,新义军创造了一个奇迹――从几万大军手中夺到五万石粮草。

尽管这个奇迹来得莫名其妙,来得如此容易;但依然让他们骄傲,让他们有了面对未来的信心。

“哈哈。。。原来如此。”石青莫名其妙地大笑两声,也不理会丁析询问的目光,扬手吼了一嗓子。“兄弟们!走!一起去会会老朋友。”

与庚氏的权势相对应的是庚氏的北伐之志。可惜的是,庚氏的北伐从没取得半点成绩,所有的结局都是劳命伤财,损兵折将。庚氏北伐成了眼高手低最形象的诠释。不过,这并不妨碍庚氏将北伐之志当作家风传承,数十年来,庚氏子弟开口闭口必是北伐胡狄,收复中原。

庚翼次子庚方之,家学渊源,北伐心志在庚氏子弟中出类拔萃。年龄轻轻已出任弋阳郡太守,奋战在抗击北胡的最前线。庚翼逝后,他和兄长庚爰之被匹马来到荆州的桓温略施手段,就解除了兵权,回豫章闲居。

庚氏旧部安离来到豫州,一番撺掇,壮志未已的庚家公子心潮起伏。天不假年!庚氏执掌朝政之时,怎么没有这般时机?若是有,庚氏北伐功成,不仅收复故土,完成夙愿。还能保全家名,哪像今日这般不堪。

当安离提到征东军残部及祖家的三义连环坞可以作为接应时,庚家两位不甘寂寞的公子决心北上拼搏一番。为了家名,为了社稷,庚方之率八百私兵渡过长江,从庐陵北上,来分北伐大业一杯羹。

世事多艰,他们渡过淮河后,没能联系到征东军,也找不到三义连环坞。无奈之下,他们赶往彭城,意欲与大晋北伐军会合。谁知道。。。

从安离和孙霸的交谈中,得知北伐军已经撤回,庚方之勃然大怒:“庸臣误国!此乃大晋之耻。此乃汉家儿郎之耻!如此良机,只恨庚某不能提雄师、挥劲旅,解民众之倒悬,复华夏之衣裳。呜呼。。。可悲!可叹!”

一席话慷慨激昂,催人奋发。庚氏私兵无不崇敬仰望;孙霸麾下的义务兵也有一两个不再嘻哈,肃然起敬注目庚方之。

石青恰恰赶到。击掌大声赞叹:“说得好!朝廷诸公若存此念,何愁北伐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