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 章(1 / 1)

言无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不几日到了建康。

建康。诸氏别宅。

四十六岁的诸衰木然望着庭院里的一株曲柳。曲柳迎春早,春去倦怠的也快。此时的枝悠长叹,蔡谟闭上眼,不一会儿鼾声大作,看来是真的睡着了。

淑华殿一片静寂,只有轻微的鼾声时起时伏。

“国祚气运,岂容儿戏!”寂静声中,殷浩愤然疾呼:“北伐大业,请太后乾纲独断!”

司马昱无可奈何地望望蔡谟,跪坐着的身子朝珠帘微微一躬:“请太后决断。”

“那。。。就这样吧,命征北军主力立即北上,接应前部先锋。”珠帘后传出的声音,三分怯意,七分无助。

“禀遵太后旨意。”诸衰躬身应命。这一刻他心中空空落落,往昔的兴奋已荡然无存。

朝议散了,众人三三两两离去。

蔡谟的瞌睡不翼而飞,精神十足地走在前面,第一个跨出淑华殿门。

“老大人。”一个高挑端方的青年官员喊了一声,快步撵上蔡谟。蔡谟脚下不听,头也不回,闻声辩人。道:“是逸生啊。快走,快走,迟了,免不得一番罗嗦。”

青年官员是宁远将军王羲之。看着蔡谟张皇的模样,王羲之苦笑着,加快脚步追上。“老大人,这次北伐是乃几十年未遇之良机,你怎会以为不成?”

此时的蔡谟已换了一个模样,笑呵呵,十分亲热地和王羲之凑在一块。淳淳道:“逸生。机遇需要合适的人把握,才算是机遇。如今朝堂,有人能把握机遇吗?北伐大事,大晋倾国之力,也未必能一帆风顺;何况征北军一部?可笑朝堂诸公,视如儿戏,国运攸关之际,忙着猜忌内斗。呵呵,罢了。逸生,你我勿须烦恼,你可以寄情山水书法,我要忙着采药研究医道。。。”

说笑中,两人出了皇宫。这时,一群敷粉宽袍的士子神采张扬地从他们身边走过。这些士子有的目光朝天,傲然不群;有的癫狂痴呆,如疯如魔,有的蹙眉不展,长叹短惜地忧国忧民。

两人立刻闭上嘴巴。

等这群人刚过去,王羲之准备劝说蔡谟两句;嘻嘻哈哈的大小声中,又有一群士子走过来。蔡谟促狭一笑道:“这里是富贵门,只怕每天有上千人想在此一举成名。热闹的很。我们快走。。。”

话音一顿,蔡谟突然转口道:“。。。罢了,我先走了。有个聪明人过来了,今天没办法和你叙话。”说着,他脚下加快,一溜儿跑过皇宫对面。上了一辆牛车匆匆去了。

王羲之顺着蔡谟刚才看的方向望去。只见一辆带篷牛车缓缓行来。

牛车四角侍立着四个青涩涩、粉嫩嫩的少女。夏日的阳光斜照在四个少女脸蛋上,一个个红扑扑的,鼻翼翕动,微微喘息。疼煞人了。牛车上有席,一个衣着随便的文士头枕方枕,半依半靠在席上,呼呼大睡。

看到此人,王羲之露出微笑。这是他的好友――谢家子弟谢安。

牛车驶到身边,王羲之正想招呼,酣睡的谢安突然睁开眼,朝他挤挤,随后闭上,再次发出沉沉的鼾声。

王羲之摇摇头,正不知他在捣什么鬼的时候,斜刺里冲出两人,揪着谢安摇晃叫嚷。“安石,朝廷即将北伐,你该出仕。。。”

王羲之一看,来人是谢尚和谢万。

谢安被两人摇醒,迷迷糊糊道:“北伐?好啊。驾者,快。冲锋,我们是北伐军。。。”

牛车驾者听话地一扬鞭,牛车忽地加快速度,轱辘轱辘远去了。恨得谢尚、谢万连连顿足。

望着远去的牛车,王羲之心中生出一丝怅惘:这些聪明人怎么都不想追随大晋北伐呢?

------------

四十七匆忙慌乱中的反应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建康、邺城,一南一北。作为都城的两个城池都不大;两个朝廷因此显得局促。局促之中,建康是温婉雅致的,小桥流水,厅榭楼阁,尽显文化风流。

邺城相反,粗犷朴实,高台林立;扩张性的霸气跃然而出。小小的邺城容纳不下,于是有了城北的华林苑,有了城西的太子东宫。这两处地方也是羯人兴衰的见证。兴,热闹非凡;衰,冷清凄凉。

时至今日,太子东宫被改成猪圈牛栏。比邺城大几倍的华林苑人影稀疏,长草及腰,渐渐荒废下去。现任的大赵皇帝石遵从没在此住上一夜。他成天成夜地呆在邺城小皇宫里,忙得不可开交。

与张豺交战、登基称帝、与石冲交战、安葬石虎、诛杀前皇帝石世和皇太后刘氏。。。事情一件接着一件,有时几件连在一起,没等石遵处理妥当,又有新的突发事件等着他处理应付。

扬州刺史王浃率部归晋之事,石遵还没来得到及做出反应;荆州军移屯安陆、徐州被大晋占据的消息就送到了案头。

石遵麻木地扫了两眼,郁郁起身,在殿中来回踱步。他考虑得是另外一件事,与两个边州丢失相比,这件事才真的让他坐卧不安。

近侍禀报。这段时间,邺城之内流传着一个说法:石闵对今上不满,非常不满。因为石遵曾许诺立石闵为太子,最后变卦立了自家的亲侄儿石衍。

这件事,让石遵想起几年前的一个流言:“灭石者,兰陵侯”。当时,石闵的封爵正好是兰陵侯。好在石虎听到流言后,只是笑了笑,下令将兰陵郡改称武兴郡,石闵的兰陵侯改成武兴侯。

石虎有底气和自信,石遵没有。两个流言凑在一起,弄得他七上八下。

石遵没有嫡系部属,除了姓石之外,他这个皇帝几乎没有其他依靠。拉拢石闵,压制张举、李农、麻秋、羌人、氐人以及觊觎皇位的兄弟们。是他苦思妙想出来的一着好棋。可若是流言成真,这就不是好棋,而是臭的不能再臭的臭棋。

“皇上。辅国大将军求见。”职守郎将进来通禀。

“请辅国大将军进来。”石遵停下脚步,镇定了一下情绪,随后回御座后跪坐。胡椅坐着舒服,可习自大晋的皇家礼仪不允许他坐胡椅,没办法,他只得去习惯跪坐。

“皇上万安。”石闵一身黑铁铠,健步而入,依旧如一个军人,一丝不苟地行了个标准军礼。随后呈上一摞纸张,道:“皇上,这是禁军和宿卫军需要升迁拔擢的将领名单。”

“这么多?”石遵还有些恍惚,一接过纸张,质疑脱口而出,等话出口后,他有些后悔,偷偷觑了眼石闵。

对他生硬的质疑,石闵似乎毫不在意,详细解说道:“是有些多。之所以如此,有两个原因。一是,半年征战,军中将领战殁者甚众,出现不少空缺。二是,皇上登基不久,四方不平,敌军蠢蠢欲动,眼看就要连番大战;闵以为应该破格拔擢一批将领,以激励士气。”

石遵默然,石闵说的在理,换作平日,他已经应允。此时却是不行,他的心障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