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5 章(1 / 1)

言无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为朝廷必定会鼎立支持此计,谁知结果竟是连连受挫。理政王先是对此不置可否,今天却将沉寂已久的琅琊王氏推出来检讨殷浩的策略,这其中的意味让王彬之隐隐产生寒意:殷浩这段时间表现的太抢眼,风头一时无两,甚至盖过了理政王和琅琊王氏,他若是聪明,此时应该功成身退,可是没有,他就像被名利心迷住了心窍一般,妄图把出兵底定中原的功劳也抢到手,这种作为置建康世家豪门于何地?他想干什么?想让殷氏取代琅琊王氏吗?

确实是急功近利!!!

王彬之彻底明白了王洽话中的含义。

“敬和兄此言极是。石青来到建康可谓拱手送出中原,对这种忠义之举,朝廷当缴传天下予以表彰,并高官厚爵将石青延拔擢为中枢之臣以为朝廷分忧。”察觉到司马昱、王氏对殷浩态度微妙的转变,刘惔果断地与老友拉开距离,向朝廷中枢靠近。

刘惔的建议得到了王洽的附和。“善!大善!石青举地归降,可谓有功之臣,朝廷拔擢重用留其在建康效力,实乃光明正大之举。真长兄果然是才智之士,”

刘谈矜持一笑,继续道:“据闻石青此来建康只有五十骑随行护卫,其人在江东毫无根基,五十骑未必能护持得周全,为彰显朝廷爱惜忠良计,朝廷应派遣精锐卫士贴身保护石青,以免被受宵小之徒所趁,伤了于国有功之臣。”

“原该如此,只是。。。”高崧有些疑虑地说道:“直接派遣精锐士卒卫护,不知石青会做何想,而且可能会在民间士林引起非议,流言风语有损朝廷颜面。”

刘惔胸有成竹道:“有一事不知茂琰兄是否知道,永和五年,褚国丈任征北大将军,当时有心收青兖新义军为朝廷所用,因此答应了石青所请,以私人名义在江东召集了一批士子北上肥子,帮助石青治理地方,荀羡、庚惜、何松等几位大家都在其中。没想到的是,这批士子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在青兖不仅没有得到石青的尊重,反而受尽欺凌羞辱,被石青当众杖打了一顿。事情过去虽已两年,却还有不少士子对此耿耿于怀,听闻石青要来建康,便思谋着找他麻烦。据刘某所知,有人找了一个叫做‘武潘安’的游侠代为出头,准备藉口比试武艺之名报复羞辱石青。呵呵,大人请想,这种事一出,朝廷怎能置身事外?只得遣人保护石青了。”

“哦?竟有这等事!”王洽、高崧喜笑颜开。

高崧道:“高某亦曾听闻江东士子在肥子受辱一事,只是时间长了便淡忘了。”

王洽说道:“王某知道‘武潘安’,听说此人身手高超,威震江东,当真不可小觑。石青乃将帅之才,勇武凶猛多半是部属奉承出来的,与‘武潘安’这等真刀真枪闯出来的不可同日而语。真长兄还是通知一下‘武潘安’背后之人,不要太过分;挫磨挫磨石青的锋锐就行。”

刘惔道:“敬和兄说得不错,刘某听说江东士子只打算让石青吃些苦头,却没准备伤他性命。呵呵,吃些苦头也好,石青若因此见识到江东人物的不凡,以后做事小心谨慎,与他反倒是福了。”

“哈哈哈——不错。”

刘惔、高崧、王洽相谈甚欢,仿佛把一旁的王彬之给忘记了。

明知三人胡说八道,瞬间杜撰出一个‘武潘安’来挑衅石青,准备以此为借口以保护的名义派遣士卒软禁石青;恪于殷浩密使的身份,王彬之也只能垂眉敛息,不发一言。

刘惔的计谋看似平常,但却极为好用有效。代表司马昱的高崧和代表乌衣巷豪门世族的王洽欣然同意,三人谈谈说说半天时间很快过去,将到午时的时候,刘惔先行告辞,说是要去打探武潘安的行踪,高崧、王彬之跟着也向王洽告辞,两人需要向司马昱、殷浩禀报四方会议的结果。

午时时分。

建康皇城内的大祭也进入了尾声,九岁的天子司马聃在太庙接受了玉玺,和褚太后摆驾回宫,文武群臣则留在太社,由理政王司马昱和司徒蔡谟引领着享受皇家赐宴。

太社后殿两侧七间配室摆了百十个席位,文武百官按照品级次序分坐在不同配室。最靠近正殿的一间是为上首,是司马昱、蔡谟、殷浩、褚衰四人的席位所在。

自从踏上建康土地那一刻起,石青就失去了在北方那种前呼后拥、走到哪都是中心的地位,泯然如一般朝臣武将矣。他的席位在第二间,和十几位尚书、公爵同处一间,这种位置让他不是很显眼,事实上也是如此,同室的官员呼朋引伴,相互调笑劝酒,谁也没在意他的存在,包括熟人庚爰之也一样没有理会他。

石青估计这是肥子杖打江东子弟的后遗症,虽然是第一次来建康,但他相信,自己的恶名只怕在江东流传很久了。

没人注意正好!石青对这种待遇颇为安心,并且希望一直这样下去,若能熬到晚上见上郗超摸清大晋朝廷的真实目的做到心中有数了才好。

郗超已经赶到建康了。不仅是郗超,天骑营也乔装进了建康。

未下船之前,石青就在秦淮河畔看到了安离、孙霸、赵谏、黎半山、郗超以及许多天骑营士卒的身影。有兄弟部属在,在建康,他不是在孤军奋战。石青因此笃定许多,进皇城之后,放心地让何三娃和五十名亲卫在朱雀门内的御道左侧等候,天子、太后在太庙举行大祭,除了禁卫台军和司马昱的亲卫,其他任何将官的护卫都不许深入皇城,尽皆在御道两侧等候自家大人,这种举动并非针对他的。

石青不知道,之所以他会被忽视,是因为大晋朝廷还没拿定如何处置他的主意。

诓骗他来建康的计谋出自戴施之手,由殷浩、褚衰、郗愔、荀羡等人临时决定施行的,大晋朝廷起初并不知情。直到他登上南下的船只,一切成为定局之后,殷浩才派遣密使王彬之回建康密报前后因由,并请司马昱安排伏兵捕拿石青,然后扬州军、燕军假借石青之令兵临邺城,迫使麻秋和民军缴械,使得中原彻底纳入朝廷辖下。

殷浩的主意并没有被完全采纳,大晋朝廷肯定了诓骗石青南下之计,后续手段却不愿采纳殷浩的意见。司马昱不仅对慕容氏有所提防,还担心假借石青之令未必能轻易收复中原,中原若因此重新大乱,可就得不偿失了。琅琊王氏纯粹是为压制殷浩而反对,殷浩献得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