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4 章(1 / 1)

言无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朗、诸葛攸都不知道,就在这一天,五千荆州兵从襄阳出发,渡过汉水之后日夜兼程赶赴宛城。

说到这里,有必要先说说桓温这个人物。

桓温雄才大略,青年时立志要流芳千古,担任荆州刺史之后便大展拳脚,抚平林南叛乱,灭亡成汉政权,数年间立下赫赫功勋。就在他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趁石赵政权倾覆之际北伐收复中原的时候,江东高门世族开始群起而攻之,不臣之心、居心叵测、功高不赐等种种言论充斥建康。大晋朝廷由此有意抑制桓温,宁可让殷浩一书生文士担纲北伐主帅,也不允许荆州军北伐。

北伐中原可说是桓温人生的终极目标,杀胡令颁布时期可以说是北伐的最佳时机,当时慕容氏还在安抚巩固幽州,冉闵和石祗相持对攻,蒲健刚刚入关尚未立定根基,北方任何一方势力都未真正强大起来。在这样的良机面前,北伐主帅殷浩忙着在广陵办学讲经,闲暇下来才会派遣些使者到北方招降纳叛,北方诸势力乐得虚与委色,一边向大晋暗送秋波,一边扩张势力,努力统一中原。

看到这种情形,桓温十分忧急,为逼迫扬州军出兵北伐,两次擅自移镇荆州军。荆州军第一次移军安陆,逼得褚衰率军渡过淮河,扬州军虚晃一枪,代陂兵败后即刻缩回广陵;荆州军第二次移镇武昌,逼得殷浩率军北上,又因姚襄之乱而失败。

扬州军连战连败,大晋朝廷没有了阻止荆州军北伐的借口。自此桓温担纲起北伐主帅。不幸的是,这时候北伐良机已经失去。经过四年的经营,蒲健囊括关中全境并站稳脚跟,慕容氏渔翁得利,趁冉闵、石祗争得筋疲力尽之时,一举全取河北全境,并倚仗黄河天险,牢牢占据幽冀。北方中原只剩下荒无人烟的河南青兖司豫数州,可是,这几州大晋朝廷不想要。

此后桓温进行了三次北伐,结果不是止步于长安坚城直辖就是止步于黄河天险之前,始终未能更进一步。五十多岁时,幽冀慕容氏、关中苻氏日渐强大,桓温自知北伐再不可能成功,遗憾之余,发出一声“大丈夫既不能流芳万世,亦不复遗臭万年”的长叹,不知是出于报复还是出于憎恨,从此将精力用在和建康朝廷的争斗上。

晋人留下的史料中将桓温描述为奸臣,实在有失公允。事实上,这个奸臣大半生的时光想得都是江山社稷、建功立业,是一个忠得不能再忠的忠臣。只是壮志未酬这才改弦易辙罢了。

桓温五十七岁的时候第三次北伐失败才开始改弦易辙,这时候的桓温刚刚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雄心勃勃,时刻准备北伐。建康朝廷虽然不允许荆州军北伐,他还是在暗中做了些准备。所做的准备其中之一就是派桓冲镇守襄阳。

桓冲是桓温幼弟,时年仅二十四岁,见识不凡,卓有武干,在桓温几个弟弟中最为出众,很得桓温赏识。桓温任荆州刺史,辟年仅十八岁的桓冲为鹰扬将军、西阳(现河南光山)太守。荆州军进川讨伐成汉国,桓冲随军而往,战功卓越。桓温重其才干,准备北伐事宜之时,便将其调到荆州军北上的前沿所在襄阳城,有用其为先锋的意味。

乐弘来到襄阳求见桓冲,把豫州军出兵受挫,张遇被阻在河北,对手攻入豫州如入无人之地,自己抵挡不住请荆州军予以救援等情况一一禀明。桓冲听罢,派人急赴江陵向桓温禀报豫州军情,然后不等回报,即刻点齐五千人马渡过汉水向北进发。

五月初十黄昏,上官恩、诸葛攸一追一退来到宛城,进入荆州地界。宛城早就荒废,两年前,司马勋为躲避王朗从关中逃出,曾在此歇过脚,因为这里是石赵辖区,司马勋不敢多留,临走之际放了一把火,把颓废的宛城彻底烧成一片废墟。

上官恩部在宛城城南八里结车阵驻扎休息,诸葛攸部距离对方四五里,在宛城和上官恩部营地之间草草扎营。

上官恩担心进城后会被对手堵住去路,这段时间都是过城不入,诸葛攸乐得对方一路南逃,让出豫州地盘,所以也不主动攻击,免得造成大的伤损,只在后驱赶。

南下以来,双方行程四百余里,一直相安无事,只夜间小心戒备,防止对方偷袭。这天夜里很平静,天快亮时,上官恩部突然提前收拾车阵,似乎有早早上路的打算。诸葛攸见状,连忙命令前军即刻收拾营地,准备继续尾随。

就在简易防御刚刚撤去之际,宛城废墟后突然冒出一支人马,疾速向诸葛攸的前军杀去。这时的天色朦胧不清,前军士卒的注意力一直放在上官恩那边,没留心身后,待发觉危险来临时,这支人马已经抵近身边了。

诸葛攸不知道这支人马是大晋荆州军,惊愕之中,连忙率众反击;早有准备的上官恩跟着率军杀到,与桓冲的荆州军前后夹击,诸葛攸首尾难顾,抵挡不住,会合了毛受率部向北突围,桓冲、乐弘、上官恩不肯干休,率部掩杀。

前军将士死伤大半,诸葛攸、毛受在张凡马队的帮助下,摆脱对手逃到堵阳,随后收拢人手,一清点,南下追击的近九千人马,此时仅余三千五六百人。

------------

第五章 韩氏入宫

夜已三更,邺城皇宫东堂内灯火通明,琴声叮咚奏响,两名丽人翩跹起舞。

麻秋右手撑案,手中的酒樽向下倾斜,美酒即将洒出,他却毫无所觉。眼光痴痴迷迷,看得不是起舞的丽人,而是冷傲美丽的女琴师。

琴师五指勾挑,目光专注,沉醉在操琴乐趣之中。忽儿,纤秀雪白的柔荑一阵连挥,清音凫凫间一曲终了。伴舞丽人悄然退下,琴师下巴轻扬,凝眸看向麻秋,与对方痴迷的目光一碰,冷傲的俏脸如春风拂过,荡漾起几分暖意,琴师声音柔柔道:“贱妾笨拙,有辱麻督清听。”

“啊哦——哈哈哈!夫人好琴技,便说余音绕梁,三日不散也不为过。”麻秋从痴呆中惊醒过来,扬声大笑,甚是欢愉。

“麻督!”

琴师似乎有些嗔怪,俏脸上的暖意收敛起来,恢复成高傲冷峻的模样。“贱妾姓韩,夫家姓张,麻督可称贱妾韩夫人,也可称张夫人,只单称“夫人”却太不合礼数。。。。。。”

原来琴师就是张举遗孀韩氏。

麻秋哈哈大笑,戏谑道:“夫人恁是多礼,却不知昨夜承欢之际口口声声呼某相公者是何人。”

被说到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