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1 章(1 / 1)

言无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大将军府前,向侍卫报过名号并请求通传。

褚衰离职后,征北大将军府便闲置下来。没过多久,大晋朝廷任命枋头的氐人蒲洪为征北大将军,可惜的是,蒲洪不愿南下就职,一步也未踏进过这个征北大将军府,最后便宜了扬州刺史殷浩,他老实不客气地从刺史府搬到了大将军府。

侍卫进去没一会,两个年青士子急匆匆小跑着从大将军府中奔出来,恭恭敬敬地对王羲之、郗超揖手道:“见过王大人、郗大人。因有北边的重要客人过来,老师正与之会谈,无暇出来迎接,请两位大人勿怪,暂且进府歇息一会儿。”

专责北方诸事的扬州刺史殷浩闲来无聊,便在广陵大办官学,以便他开坛玄谈,弘扬天下第一名士之号。这两个年青士子是官学学生,因此亲热地称呼殷浩为老师。他们虽然是殷浩的得意学生,对王羲之和郗超却不敢有半点马虎。

王、郗两人出自名门世家不说,北上之前,王羲之历任大晋宁远将军、江州刺史等职,曾是同殷浩不相上下的人物。郗超自小就有神童之称,江东早有传言“扬州独步王文度,后来出人郗景兴。”说得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坦之和郗超。北上之前,郗超年方弱冠,就被辅政的会稽王司马昱辟为掾属,算得上是朝廷官员了。两个还未进入仕的士子怎敢马虎?

郗超没有在意两位士子的恭敬,听到‘北方来的客人’,他心中一动,抢在王羲之前面开口说道:“好久没听殷刺史开坛玄讲,郗超着实有些念想。不知来的客人是何方高人,可否与殷刺史机锋相对?”

说到这里,他话音一转,冲王羲之问道:“姑丈。不如我等一道去聆听清纶妙音如何?”

王羲之无可无不可地点点头。郗超冲两位士子一笑,亲热地问道:“两位高士可否帮郗超和姑丈大人带带路?”

两位士子不假思索,一起点头应承道:“能为两位大人效劳,固所愿耳。”

江东一带的建筑不以宏大见长,多讲究曲折委婉。即便是带有杀伐之气的征北大将军府邸也不例外,处处透着精致婉约。郗超一行随着两位士子七转八折,走了好一阵,前方现出一个人工湖泊。湖泊边回廊曲折,一直延伸到湖心,回廊尽头则是一座六角凉亭。

远远地,郗超就看见丰神儒雅的殷浩和一位中年清秀文士坐在凉亭里摇头晃脑,看起来谈的似乎很投契。

很快殷浩也发现了郗超这一行人。他从容站起来,扶栏而立,很优雅地对越来越近的王羲之、郗超颌手示意。

“逸君。景兴。一路辛苦了,且请稍待片刻,殷某这就命人上些酒菜,为诸君接风洗尘。”

“渊源兄客气,羲之为国事奔走,何来辛苦一说。”

“郗超但能听殷刺史一席玄谈纶音,再多疲累也能一扫而空。嘻嘻,比什么酒菜可强甚多了。”

。。。。。。。。。。。

三人相见,亲热寒暄了一阵,郗超目光突然一转,冲一旁谦逊赔笑的中年文士一揖手,寒暄道:“小可金乡郗超,这位先生是。。。。。。”

中年文士连忙揖手还礼,口中支吾道:“原来是金乡郗氏,久仰久仰。。。。。。”

这人支吾了好一阵,就是不说自己的姓氏来历,郗超心中不耐,正欲出言相激,一旁的殷浩插话进来,开口介绍道:“景兴有所不知。这位先生姓周名方,字行矩,乃汝南周氏子弟。汝南周氏数百年郡望,端的不可小觑,汝当小心,不可失礼。”

这个周方自然就是向石青敬献蝎尾枪的周方了。

周方没想到殷浩一口道破自己的来历,神色僵了一下,继而抱歉地对郗超道:“周方适才多有失礼,请谅解。”

郗超嘻嘻笑着,寸步不离地逼问道:“周先生原来出自汝南周氏,嘻嘻,如此响亮的声名为何不愿。。。。。。”

“哎!”

殷浩佯带着些责怪对郗超说道:“景兴不知,行矩兄眼下还有一个身份,是为大魏豫州牧冉遇的主簿。行矩兄不知汝等底细,故此谨慎了一些。”

“冉遇的主簿?”

郗超双眼一亮,像发现猎物的鹞鹰一般,紧盯着周方道:“周先生此来,莫非是受冉使君所托?”

“哈哈。。。”

殷浩轻笑着,替周方做了回答。“景兴。汝回来的倒巧,正好能见证我大晋史无前例之一刻。实不相瞒,周先生受冉使君所托,意欲举荆、豫二州归顺朝廷。哈哈哈——殷某受命几近两年,夙夜难寐,只怕有负朝廷所托。如今不费一兵一卒,收回两州之地,既是朝廷之福,两州生民之福,殷某心中遗憾亦得以稍减。”

殷浩手锊美髯,摇头晃脑,长吁短叹。

郗超瞧在眼里,终于明白殷浩为何屡次抢在周方前面答话了,原来是他镇静功夫不够,心中得意,忍不住想找人倾述呢。

暗暗一笑,郗超收起嬉笑表情,正容道:“殷刺史!冉使君归顺朝廷之事只怕要作罢了。周先生请回许昌去吧,不用空耗精力了。”

“啊!”

“什么!”

殷浩、周方忽地睁大眼,吃惊地瞪向郗超,不知道他为何会说出这种言语。

------------

五十八章 张遇复姓

“景兴。1 38看書網(.)汝北上已有半年,长进不是很多哦。”过了一阵,殷浩反应过来,轻言责怪了一句。毕竟郗超年龄不大,不便深责。

“姑丈大人。。。”

郗超满不在乎地在矮几上拈了一枚杏儿抛进口中,一边咀嚼着,一边招呼王羲之。“殷刺史尚且不知你我来意,姑丈大人可以据实相告了。”

王羲之应了一声,对殷浩道:“渊源兄。此番羲之和景兴南下,乃是奉邺城使命;前来商谈归顺一事的。”

“什么!”

周方惊得大呼一声,霎那间脸色煞白一片。殷浩却没有任何反向。郗超偷眼瞧去,只见殷浩身子僵直,嘴巴半张,目光呆滞,大概是被这消息震摄住了心魂。

天下第一名士,不过如此!

郗超暗自冷笑,待到殷浩“啊”了一声似乎有还魂之状时,他咧嘴一笑道:“殷刺史可知邺城下辖十州之地与荆豫两州孰大孰小?”

“当然是十州之地。”

殷浩不由自主地回了一句,继而探询地望向王羲之,紧张地问道:“逸君适才所言是否。。。。。。”

王羲之肯定地点点头。殷浩轻嘘一声,身子一软,跌倒在草席上,颤声搓叹:“这。。。委实出乎意料。此。。。实乃朝廷之。。。福,殷某之幸。”

郗超迫上一步,追问道:“然则,殷刺史若是接受豫州冉使君之请,邺城只怕不会归降了。此事大大的不妥呀——”

“啊呀!不错——”殷浩一拍大腿,终于意识到其间的问题。

周方脸色灰白,在王羲之说出邺城意欲归顺大晋之时,他便意识到此行算是白费了。毫无疑问,在大晋眼中邺城比豫州重要得多。为了安抚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