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章(1 / 1)

言无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青乐不可支,大笑不止。

“石帅稍等!我去取出家传书籍。”孟还真也不迟疑,拿了一把木锹,转到屋后山坡;不一会儿,扛回来一个泥土粘连的木箱。木箱颇为沉重,压得他腰都弯了起来。

石青上前接住放在地面上。

孟还真蹲下,抚着木箱感慨道:“这里面就是孟家七篇家学。至今已历七百多年。”说着,他缓缓打开木箱;木箱四角堆放着各种辛辣料,中间一层油布包括;打开油布,七束竹简分三层整整齐齐地码放着。竹简已变得苍黄,皮索粗细不均,似乎随时就会断裂。

这是一箱无价之宝啊。石青眼里尽是狂热,却不敢动手抚摸。

好一阵。孟还真合上木箱;石青缓缓道:“待到泰山后,我会请人将孟兄家学抄录下来,供子弟学习。孟兄家学原本,还请善自珍藏。”

孟还真很利落,答应随新义军前往泰山后,也不等到第二天再走,当晚就跟着石青回军营住。三人回到军营,伍慈、赵谏连带司扬、韩彭都迎了上来。

很例外地,赵谏率先开口:“石帅。有百十个流民被子弘、逊之扣下,掳到军中。谏认为此举不妥。新义军目前最缺的是粮食,不是人。”

赵谏平时很少说话,但凡说话,往往切中重点,务实不虚,和伍慈天马行空的歪点子截然相反。对这一点,石青颇为心许。

赵谏话音一落,伍慈就叫嚷起来了。“石帅,是伍慈建议司将军、韩将军这样做的。。。”伍慈的口吻完全是一幅抢功的模样。“。。。新义军只有两个多月的粮食;没有这些人,仍然不足以过冬。所以,慈以为,新义军必须大力扩充人马,随后分兵扫荡,寻找坞堡山寨就粮。”

刚刚来到新义军的孟还真一听,脸色大变。

石青不置可否,对跟过来的耗子道:“传令各部统带,立即前来,我们就在此进行军议。”

小耗子应声而去,石青专对赵谏道:“丕之先生精于实务,跟在孙叔身边参赞民部事务;更为合适。先生一下如何?”

伍慈闻言,暗自得意。乱世之中,以刀为尊;新义军更是一个纯军事组织,赵谏被石青调到民部,等于被打入冷宫。从此之后,新义军文人谋士,便只有他伍慈一人了。

赵谏不急不躁,一揖道:“赵谏孤身流落在外,没有新义军,早成路边枯骨;既蒙石帅相救,进入新义军,该当如何,自由石帅安排决断。谏必定不敢懈怠。”

说话间,赵不隶、孙霸、丁析等纷纷到来。石青招呼二十多人团团围坐后,第一句话就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我宣布,自此时起,新义军进入临战状态。。。”

话音一顿,石青盯着众人道:“从此时起,我们要为生存而战。这次的对手是粮食。我们要不计一切代价为储备过冬粮食而战。”

(愁死了。我的作者号登不上,书评区没办法管理,也没法回复留言;从昨天到今天都是如此,弄得码字都没有心思。匆匆码了一小章,大家先将就着看。)

------------

三十六新的任务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如何得到粮食?这是生死攸关的问题。

对新义军来说,除了抢。还有别的办法吗?没有。他们只能去抢。抢坞堡。抢山寨。将附近所有的粮食都抢到手中。

所有人都以为这是唯一答案。石青不同意,他提出了一个更加疯狂的计划――抢军粮!无论是大晋的或是大赵的,只要能抢到,就毫不犹豫地去抢。

“大晋准备北伐。大赵会出兵抵抗。两军交战之地,不外乎淮河以北,黄河以南。他们的胜负,与新义军无关。我们要做的是,痛打落水狗,抢夺战败方的粮食。战败方忙于逃命,不会拼命保护辎重;这是我们的机会。抢先一步,赶在胜方前面收缴败方的粮草辎重。”

石青的设想疯狂、大胆而且很难施行。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谁能提前预知结果,谁能判断胜负揭晓时刻?不知道这些,新义军怎么做到适时出击?怎么能抢到败方的粮食又不被紧随而来的胜方发现?其中的间隔短短一瞬,谁能把握得如此精准?

新义军文武尽皆震骇,没人认为这个计划能够成功。连最疯狂的司扬,也蹙起了眉头。连思维如天马行空的伍慈,也沉默不语;这个计划超出了他的想象。

没有人出言反对。一个首领之所以能成为首领,就是因为,他在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时创造出可能。尽管疑虑,众人仍然希望首领是正确的。

对于穿越客石青来说,这不是一件很艰难的任务。他知道大晋必败,知道大晋失败的过程。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对此制定详细周密的计划;以个人权威强势推行下去。一旦成功,他就创造了一个奇迹,他的权威将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新义军上下会因此盲目地崇拜。

“未来三个月,新义军的一切行动将围绕这个计划展开。为了确保计划顺利进行,新义军需要确立新的的建制。”

石青似乎早有考虑,一条条任命随口道出。

“新义军比照中外军事,分两大兵种;一是相当于禁军的志愿兵,为常备兵。先建五个营,每营定编一千二百人,目前人手不足,每个营想法凑齐三百人。孙霸、侗图、万牛子、丁析、崔宦分任五营校尉。韩彭为志愿兵统带。一是相当于郡乡兵的义务兵,为后备兵。义务兵先建四个营,每营定编三千人,不足人员,留待以后补充。赵不隶、张炜、黎半山、燕九分任四营校尉。司扬为义务兵统带。两兵种之外,新义军家眷、子弟及辖下人丁组建民部。。。”

听到这儿,新义军上下一个个长大了嘴,震骇、疑虑、振奋。。。不一而足。

五营志愿兵六千人,四营义务兵一万二千人。一万八千人啊!这个数字让人疯狂。

让人疑虑的是,新义军需要多少时间,需要收编多少坞堡山寨?才能完成这个目标;养活这么多军队,需要下辖多少人丁?要知道,整个兖州也未必能养活这么多军队,三义连环坞二十年经营,不过三万多人丁,万余青壮士卒。

同时,这个数字又是那么的令人振奋,一旦完成这个目标,新义军足以傲视天下,不容任何人小觑了。

石青没想那么多。

接下来的秋冬,有二十多万人南下;兵源人丁,在所多有;单纯从数字上来说,再扩大一倍也不是难事。他需要发愁的是,如何弄到粮食,让二十多万人捱过这个严冬。

“。。。民部由孙叔掌总,赵谏协理。辖下设治学司、匠户司、屯耕司、建筑司。孙叔未到之时,民部事务赵谏负责,要立刻运作起来,选拔人手,组建各司,理顺职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