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书为看下书我要网(kxs51.com)的用户上传至本站的存储空间,本站只提供TXT全集电子书存储服务以及免费下载服务,以下作品内容之版权与本站无任何关系。
---------------------------用户上传之内容开始--------------------------------
------------
第一章英雄豪杰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东晋永和四年,后赵建武十四年。秋八月。
后赵太子石宣杀死秦公石韬,在上林观暗伏甲兵,意欲刺杀前来探视的赵王石虎。石虎临行前,大司空李农进言道:“大王小心,凶手能杀秦王,未必不能加害大王。”
由是,石宣事败被拿。
石虎诛杀石宣心腹将领三百多,近侍五十多;东宫十万卫士尽皆发配凉州远戍。其中有一万力大善射之魁伟之士,被称作高力士的,也在发配之列。
石虎以雷霆手段平息了石宣叛乱,正在和一帮心腹商量处置之法,被尊为大和尚的天竺僧人佛图澄求见。
大司空李农道:“佛尊此来必是为太子求情。如今,大王与太子已然有隙,若依佛尊之意罢手,只怕难以善终。”
太尉张举道:“上林观乃佛尊产业,太子之谋始于上林观,佛尊难辞其咎。”
石虎颌首。
佛图澄晋见后道:“石韬是大王之子,石宣也是大王之子;为一子杀另一子,石宣虽死不甘,冤魂会转为灾星,萦绕在大王宫阙,大王有难了。”
石虎闻言心惊,却不改其志。
以石韬死法处死石宣,拔其舌、剜其眼、断其四肢,破腹开膛,随后烧成灰,撒于邺城四门大道,任人来回践踏。石宣妻妾子女,一体诛杀。石宣幼子,年仅五岁,聪明伶俐最得石虎喜爱。临刑前抱着石虎哭道:“孙儿年方冲龄,怎会有罪?请祖父大王饶命。”
刽子手上前去拉,此子死不放手,把石虎的袍带拽断了。石虎不忍,欲放过此子。石韬旧部赫稚、刘霸进言道:“斩草不除根,终为他日之患。”
石虎默然。
刘霸上前,拽过石宣幼子斩首;此子临终冲石虎疾呼:“孙儿无罪。。。”
自此,石虎再不复英雄模样,垂垂然老态毕露。眼昏耳鸣之际,眼中所见是石邃(石虎的第一个太子,妻妾儿女尽被石虎所杀。)、石宣鲜血淋漓的身影,耳中所听是石宣幼子“孙儿无罪。。。”的嚎哭。日久终于病倒下来。
九月,石虎议立太子。张举言彭城公石遵、燕公石斌二者任选之一便可。
石虎欣然之际,戎昭将军张豺道:“前两位太子忤逆,皆因其母出身粗鄙,教养不当;大王再立太子,当选母贵者立之。另外,所立太子年大,会不甘屈于大王之下,容易发生变乱;再立太子,年龄不宜太大。”
石虎恍然,赞道:“甚好。吾当立十岁之子,待其二十,吾有十年无忧。”随后,立十岁的儿子石世为太子。
消息传到上林观,佛图澄唤来竺道安。“师弟,石虎老来昏庸,石赵当灭。师兄欲另寻他人代赵护法。”
竺道安问道:“师兄意欲如何?”
佛图澄道:“师兄欲远走西凉,隔岸观火。此外另有一番布置,请师弟照此施行。。。”
同日,燕王慕容?逝,世子慕容俊一边安排后事,一边遣人向大晋报丧。大晋随后颁旨;慕容俊承袭慕容?燕王之位。
东晋永和五年。正月。
石虎称帝,立石世为太子,诸子皆为王;大赦天下。独不赦正前往凉州的原东宫高力士。
消息传到雍州,高力士督护梁犊不忿;遂自号大晋征东大将军,起兵反赵,一万高力士雀跃拥护,以民间柴斧装一丈长木柄为武器,呼啸向东。旬日间,裹挟各地民众郡兵十余万,大败安西将军刘宁、乐平王石苞。随后冲出潼关,杀进关东。
石虎闻讯,遣大司空李农为大都督,统率征虏将军石闵、卫军将军张贺度及十万兵丁征讨。
李农在新安汇合关中刘宁军、豫州郡守兵,计大军十二万,与梁犊大战。高力士多力善射,一当十余,攻战若神,所向披靡。
李农败走洛阳。梁犊紧追不舍。在洛阳城下两军再次展开大战。李农再败,退走成皋,一边固守,一边向石虎求援。。。
邺城华林苑。
石虎仰躺塌上,左右侍立着羯人近侍沙门吴和上林观新任主持竺道安。
沙门吴侃侃而谈。“梁犊、李农皆是晋人,连连交战,死伤数万。晋人元气已竭。当遣氐人、羌人出战。羌、氐两族如今各拥众十万,当耗之。。。”
羯人不是一个单一民族;当年匈奴西进,灭西域诸国无数,掳其国民东返以为奴;这些西域中亚的亡国奴隶被匈奴蔑称为羯。羯,被骟的公羊。相当于汉语中阴人太监之类侮辱性称呼。
石勒兴起,建后赵政权,对同为西域中亚的羯人礼遇有加,呼作‘国人’,待为‘羯士’;奈何羯人太少,无法控制管理后赵,所以,后赵虽以羯人之王,主体还是汉、氐、羌等各族混合而成。但是,作为少数派的统治者,石氏对各族,特别是数量最多的汉族一边拉拢分化还要一边提防。一旦危机来临,总要折腾一下北地汉人,以损耗汉人元气,稳固自己的统治。
譬如,一年前,后赵大军连败于西凉,石虎威信大减,就依沙门吴的馊主意:苦役汉人,以厌其气。役使十六万汉人,筑四道长各为四十里的华林苑墙。时值暴雨,山洪暴发,洪水吞没几万民夫,又冲垮墙体,砸死许多。这才罢手。
“汝言甚善。”
石虎赞许,稍顷又道:“张宾与先王休戚与共,张举与孤同气相连,及至世儿,当拔张豺以为用。传旨,拔张豺为镇卫大将军,领吏部尚书。”
竺道安默然无语。暗自寻思:师兄所言,果不其然。虎王若身子大好,自可制衡张举、李农以及羌、氐诸族,当前久病难愈,理政甚惰,如此玩火,石赵完矣。岂不知其意欲制衡之任一人都能讲北方搅得天翻地覆。恩,吾当学师兄,远走他方,隔岸观火。
辞别石虎,竺道安回到上林观,唤来几个西域和尚交待了几句,便收拾经书文卷,带一百多沙弥径奔南方。
三日后,竺道安一行抵达枋头氐人军屯区。车骑将军蒲洪得报,帅一众亲人子弟相迎。
“佛光普照,众人平等。竺道安欲往河南,弘扬佛法,普渡河南生民。”寒暄客气之后,竺道安道出去意。
蒲洪年已六旬,精神依旧矍铄;两眼炯炯有神。问道:“观主从邺城来,可有朝廷消息相告?”
竺道安拿眼一扫,见蒲洪儿孙几十,个个雄武,心中一动:大乱将至,氐人或许借势而起;和尚当早纳善缘。以利来日吾弘扬佛法。
遂将邺城之事详实告知。
竺道安由枋头渡黄河,至嵩山安顿下来,改法号为释道安。自此详研佛理,注释经文,后成一代大师。
竺道安走后。蒲洪便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