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6 章(1 / 1)

任意门:开局点化秦始皇 夜半蝉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的盛世,也就不远了。”

刘彻拱手道:“请仙师指点。”

楚风则是把当初大秦的始皇帝所做的那一套,说了出来。

这是完全可以借鉴的。

汉武帝被点化之后,这眼前也是一片光明了。

带着卫青和霍去病回到了大汉之后,就召集了百官。

看着朝堂上,一半的官员,都已经年迈了,看着已经长相清秀的太子。

汉武帝刘彻也觉得,自己的确是时候开始放权了。

他已经有一些精力不支,雄心被时间磨灭了一大半,那就应该让年轻的太子开始掌权,让这个初出毛犊的太子,怀揣着激情的心,去为大汉的盛世而奋斗。

想到这里。

刘彻开口道:“大汉在有了仙师的庇佑之后,才得以稳定关内,收复封地,让关内的所有百姓,都在大汉的仁政之下安居乐业。”

“如今可以拥有如此繁华之长安,拥有超过史上之大秦的盛世的大汉。”

“可是,我们却还是没能超过被仙师点化的大秦。”

“桑弘羊,你来讲一讲,如今之大秦,已经到达了何等盛世,何等的强大。”

桑弘羊站出来,说道了一下。

他如今也已经七老八十了,精力也是远远不如当年,但是这些年积累下来的声誉,让他还能够稳稳地坐在大汉的丞相之位。

而那些个百官听完了桑弘羊对于大秦的一番介绍,这心中难免会升起向往之心。

谁不想生活在这样一个盛世之中?

刘彻开口道:“朕很羡慕,大秦可以建立如此强大的盛世,朕为自己这几年的慵懒,而感到惭愧。”

叹了一口气。

看了看站在下面的太子刘据。

“朕觉得自己有一些老了,这人老了,精力自然也就不足,精力不足,也自然会慵懒一些,导致如今连东南百越之地,都未曾完全收复。”

“如今太子已经及冠,也是时候为大汉之繁华,做一些什么,承担一些责任。”

“所以,朕决定,让太子进入工部,先从大汉的以工代赈开始做起,尔等以为如何?”

其实,很多人,都在等待这个时刻。

这些年来,朝堂之上的官职变化不是很大,那些通过了科举和察举制度拥有了官职的官员,很大一部分都去了地方上。

而从地方上提拔上来的人,也都是担任了新的官署的官职。

毕竟这朝堂上的三公九卿,几乎是没有怎么换过,大将军如卫青。

少将军如霍去病、李敢、曹襄、李陵等人。

九卿之位,也没什么大的变化,汉武帝刘彻也一直在用着这些能够进入仙境,或者是被仙师提点的大才。

要是现在太子开始慢慢地掌权,而汉武帝开始放权,退居幕后。

那这朝中很多的老臣,也都要辞官归乡,去安享晚年了。

仅仅是这一个决定。

就直接改变了大汉的以往面貌,太子进入工部的第一时间,就是彻查大汉的以工代赈。

最终抓捕了一百多个包工头,还有地方上的官员,他们联合起来,吞没了一些工匠的钱财。

而跟随在太子身边的那些官员,一个一个都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兴奋。

开始慢慢地掌握了一些权柄,开始在朝堂之上弹劾其他官员,为自己铺路。

------------

第三百九十章 霍光之才,卫青之谋

“子孟,我们这样做,真的好吗?”

大汉的徐州城内。

为汉武帝刘彻建造的行宫中,刘据和霍光在一个阁楼内喝着茶。

作为开始掌权的大汉太子刘据,他如今正在徐州检查徐州的以工代赈的情况。

在此之前,他已经彻查了兖州的一些官员,当众杀了十几位官员。

可以说,这太子一出手,那就是雷霆雨露。

霍光喝了一口茶,开口道:“殿下,这新官上任三把火,殿下您初次掌权,如若不做一些什么,那让朝堂上的三公九卿,如何看待?”

“他们可都是大汉的老臣,此前一直遵循陛下之圣意。”

“如今陛下让殿下您开始进入工部,管理大汉天下的以工代赈,那这第一步,就必然是查处这些个贪、官、污、吏,还有那奸、商、恶、霸。”

“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彰显殿下的威严,才能让那些老臣知道,殿下乃是一位公正、圣明、赏罚分明的大汉储君。”

听完了霍光的解释。

刘据才放下心来,母后常说,要让他多多听一下霍光的指点。

因为在这些少年才俊之中,霍光之能,算得上是绝世无双,无人能及。

要不是他有些年轻,未曾经历太多,有过一番历练,怕是能够比得上当朝的丞相桑弘羊。

刘据听到卫皇后对霍光如此看好,并且大肆称赞,也就开始依赖于霍光。

就像是现在,他并不能下定决心来查处这些贪、官、污、吏。

只有听了霍光的解释,才不再犹豫。

……

长安城内。

刘彻和卫皇后两人,正在喂鱼。

华清池内养了不少的鲤鱼,每一次,人一到这岸边,这些鲤鱼也就游了过来,等待人的喂食。

“你看看,这些鱼是多么的愚蠢,明明这池子里面,也有不少的草虫,它们翩翩要等待人的喂食。”

“它们太过于相信人了啊。”

汉武帝感慨了一下,似乎有意所指。

卫皇后则是在一旁说道:“鱼的心,本来就很小,小到只能装下这么一个习性,相信了喂食的人。”

“多一些信任,对于它们而言,也没什么不好,每天都可以吃饱,不用为了这池子里面的那点儿草虫而互相残杀。”

汉武帝笑了一下,直接一把把鱼饵撒在整个池子里面。

而看着汉武帝去了御书房。

卫皇后的心中却有一些沉重。

因为她也知道,刘彻的这番话,说的其实就是大汉的太子刘据。

从当初刘彻放权开始,卫皇后还激动不已,特意召见了刘据,好生教导了一番。

只不过,现在这刘据的表现,多少有一些差强人意。

作为大汉的储君,怎么能够事事都听从于他人的安排?

这岂不是叫做任人摆布?!

“他再怎么样,那也是你的儿子啊,你未能好好地教导他,却让他自己活成你心中的样子,你对于他,也太过于信任了。”

卫皇后心中有一些无奈。

回到了寝宫之后,就写了一封书信,让人交给了使者,让他们送给太子刘据。

她知道,这封信,肯定会经过刘彻之手。

不过,她也不为此而害怕什么,因为她只不过是一个母亲,一个想要自己的儿子可以成才,可以成熟,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刘彻看完了这封信,也没有说什么,还是让绣衣使者,直接把信送到了刘据的手中。

已经处理完了徐州的以工代赈,获得了百姓们的一致拥戴和感激的刘据,也是第二次享受这种被万民所敬仰的目光和待遇。

此时此刻,他感觉自己就像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