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1 章(1 / 1)

任意门:开局点化秦始皇 夜半蝉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要你们这十个人的集思广益了。”

如今在青铜门研究院内。

已经拥有了差不多八个团队,专门负责每一个王朝的兴盛的规划。

还有一个专门研究青铜门的技术组织,从研究时间的流速,还有青铜门的一些原理。

并且利用青铜门这样的时空之门,开始做起了研究。

比如为何现代人进入古代,而没有把很多细菌以及病毒带过去,也没有产生其他的一些影响。

又比如,为何那些人在进入了青铜门,来到了民宿之后,竟然能够健康长寿。

要知道,始皇帝当年可是九十岁才死亡啊!

按照他那服用仙丹的计量,以及他那身体的抵抗力,怎么可能会在大秦这个时代,活了九十岁?!

……

楚风带着朱祁镇来到了二楼的一个会客厅。

“你知道崇祯皇帝是如何建立起来如今的盛世大明的吗?”

朱祁镇摇摇头,连忙拱手道:“还请仙师指点?”

楚风便给朱祁镇讲述了崇祯皇帝当年遇到的危机,又是如何慢慢地应对这样的危机。

这一番讲话,就已经是半个小时的时间。

而在下面的大厅,众人也都是开始了自有交易,还有自有的讨论时间。

朱元璋、孙太后以及崇祯皇帝这三个王朝之人,组成了一个小团体。

先是互相认识了一下。

朱元璋则是直接对孙太后道:“崇祯说了之后,我才知道,那朱祁镇竟是如此碌碌无为、昏庸冒失之人。”

“好好的大明,最后却没能守住疆土,”

“不过嘛,也也不必担心,也不要强逼着,让朱祁镇去听从仙师的话。”

“这娃看起来也已经及冠,是时候让他自己来坐下这个决定。”

“你可知,那边的大秦天子赢炎?”

“那是上上一代的大秦天子扶苏亲手教导出来的帝王,此人之心思以及权谋,那真的是让我都感到佩服。”

朱元璋在指点孙太后,如何来教导一个真正的大明天子。

作为一个九五之尊。

他不能没有约束,却也不能事事都要受到约束。

当年,仙师教导赢子戈的时候,就有说过,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要真正知道百姓的疾苦,也真正的看到每一个大臣的心性以及才能。

平衡,才是最能够稳定一个朝堂的手段。

“太祖所言不错,上皇是有些年轻气盛,然则不年轻气盛一番,岂不是又过于老气和软弱?”

“晚辈在此,也是希望我大明世世代代都可盛世永昌。”

孙太后看着崇祯皇帝,刚刚他的那一番言说,也是让她颇为惊叹,大明竟然已经强盛到如此地步了吗?

------------

第三百六十四章 对朱祁镇的教导

楚风讲述了崇祯皇帝从当年的危机,到现在的辉煌。

对于朱祁镇这样的初生牛犊的少年帝王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毕竟都是大明王朝,崇祯皇帝还要面临原本能够覆灭大明的反贼,以及北地最后一统中原的后金蛮夷。

这要比朱祁镇现在还要困难多了。

朱祁镇只是面临一个瓦剌的异族而已,这瓦剌比大清可要弱小很多。

“仙师,敢问我该如何做?”

朱祁镇的态度变得更加恭敬,心中也是一片热血,想要学习这崇祯皇帝,建立一个大明盛世出来。

楚风却摇摇头,说道:“现在我说的再多,很多事情其实也都需要你来做,需要你时时刻刻去做出决定,对待大明的每一个大臣。”

“这时候,我没有在你身边时时刻刻去指点你,你该如何做?”

“而你做出来的决定,都将会影响大明的盛世之建设。”

朱祁镇不太明白,仙师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只觉得,仙师似乎并不太相信他的能力。

“你第一次进来,我对你的指点就不太多,你可以多多地观察,去听一听,大秦、大汉等王朝从衰败走向辉煌的过程,作为一个借鉴。”

朱祁镇连忙洗耳恭听。

“首先,你要能够辨别忠奸和是非,这忠臣便是今晚进来此地的四人,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大臣。”

“而奸臣,想必你也看到了。”

“天机不可泄露,有一些事情,我不会说,你应当心中有一个自知之明。”

朱祁镇连忙回道:“仙师放心,朕……我明白了,回去之后,就定然清肃整个朝堂。”

楚风这才露出了少许的欣慰,说道:“嗯,辨别忠奸之后,就是要任人唯贤。”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北征之事,完全可以交给大明的那些名将。”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是九五之尊,是这天下之主。”

“岂能连这一点儿道理都不懂?”

朱祁镇连连回道:“仙师,我知道了,我以后都不会御驾亲征,我不知兵事,去了战场,也是胡乱指挥。”

“仙师指点在先,我岂能不知道好歹,还要亲自带着大军抵御外族。”

先前在青铜门那见到的自己的未来,朱祁镇就是一阵后怕,那等羞辱自己的场面,他是一点儿都不想再经历一次。

当然,在朱祁镇的心里,他还是非常渴望自己能够御驾亲征,打一场大大的胜仗。

这样才能彰显自己的才能。

听到过崇祯皇帝后来带着仙师等人一起御驾亲征,最后打败了原本会占领中原的大清,朱祁镇就很想要自己也可以这样。

御驾亲征带着大军打败瓦剌的大军。

班师回朝之后,一定是可以受到百官的热烈欢迎,也会被更多人所认同。

在朝堂之上,一切都是他说了算。

太皇太后以及太后都不能阻扰他的决策,更不能对他的决策说三道四、横加阻拦。

说完了忠奸之后,自然是国策。

“你所在的大明,受到了宣宗的影响,在洪武时期,那么强大的大明。”

“到了你这里,却一直有着谋反,有着地方的一些谋逆,还有外族的入侵。”

“你可知,是为何吗?”

朱祁镇摇摇头,他是真的不知道,为什么在他看来,如此繁华昌盛的大明。

怎么就一直有着不少的叛逆,需要各地派军去镇压。

如今还要面临外族的入侵,瓦剌都已经快要扣关了,而大明却没有像样的建制大军,可以去抵挡这外族的大军。

“国策乃是一个王朝之基本,更是一个王朝稳定的基础,是百姓们可以安居乐业的保障。”

“你作为大明的帝王,却从而了解地方上的百姓,他们想要什么!”

“你下去之后,向崇祯皇帝请教一下吧,如何考察天下官吏,考察天下士族,考察天下富商。”

“贵勋和富商还有乡绅以及当地豪族和当地士族,对于地方上的把控,已经是无孔不入。”

“就算是再怎么英明的仁政,都无法到达地方,因为地方上的官、商、勾结,已经很是严重了。”

“百姓们的田地都能被抢夺,最后无法生存。”

“他们自然只能是走上谋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