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楚风见到嬴政的吃相,就只好教了他吃烧烤的正确姿势。
“好吃!”
嬴政觉得这是他吃到的所有仙味之中,最为美味的、最好吃的。
“此味儿,当真是仙境所有,凡间那得几回闻。”蒙毅忍不住地夸赞道。
“麻香微辣,香气扑鼻,满口余香,看似仅仅是一小口,却是一种极致的享受。”崇祯皇帝恨不得自己能够天天吃烧烤。
关键是,他这位皇帝到现在,其实很少吃肉。
因为大明现在穷啊!
最开始,是因为魏忠贤把持朝堂,他这个新帝连御厨的膳都不敢吃。
周皇后自己亲自下厨,做了些简单吃食。
等到魏忠贤死了之后,宫中经过了一番清洗,有了专门试毒的人,他才吃上了御厨所做的饭菜。
仅仅是享用了一段时间,就发现国库没钱了。
辽东的饷银,还有各地的灾银,以及朝中大臣的俸禄等等,让国库直接见底。
从此之后,崇祯皇帝就很少吃肉了。
赵构倒是一直锦衣玉食,但是这一口羊肉串,直接让他升天了。
就感觉灵魂都已经出窍了一样。
所以忘记了要夸赞的话。
韩世忠吃了一口,第二口就直接把整个肉串给撸了下来,细细地咀嚼,不想吞下去。
崇祯皇帝没有忘记自己的中兴大明的梦想,吃的差不多了,便趁机问道:“先生,大明如若真的杀了奸臣,杀了一些贪、官、污、吏,还要清肃朝野。
当真能够实现中兴之举,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吗?”
此言一出,让赵构从埋头苦干之中抬起头,看着指导蒙毅、王承恩、韩世忠三人烧烤的楚风。
他记起来,大宋现在还面临灭国的危机。
“杀几个奸臣,还有几个贪、官、污、吏,那是不行的,朝中为何会出现奸臣,朝野上下为何会有贪、官、污、吏?
这不是人心,而是大明如今的制度问题。”
楚风一边让韩世忠翻了一下豆干,然后回了一句。
崇祯皇帝心想了一下,制度问题?
大明的制度能有什么问题。
“崇祯皇帝清除阉党,的确是做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可是这没了东厂,皇帝要靠什么监察百官?
就因为一句,皇帝监察百官代表着是不信任百官,会让君臣之间产生隔阂,就不监察百官了?
东厂倒下了,锦衣卫已经成了那些官员亲戚朋友的挂职部门,和官员们一起同流合污。
如此一来,皇帝想要把自己的政令传到地方,怕是连朝堂都出不去。
换再多的尚书、换再多的内阁首辅、换再多的总督和巡抚,都没有用。”
嬴政和赵构还有那烧烤的三个人,都在旁边静静地听着。
对于大明的东厂和锦衣卫,他们很是好奇。
监察百官?
这一点,嬴政其实有做,大秦的影卫还有罗网就是做这个的。
但是他并没有把这些摆在台面上。
崇祯皇帝差不多明白了楚风的意思,那就是重启东厂或者是锦衣卫。
“内阁不同意批复的圣旨,便不能奏效,六部不想做的政令,就不能奏效。
赈灾之银到了地方,就直接进了地方官员的口袋,百姓一分钱也没有。
富商们联合起来,让百姓们没日没夜制造商品,他们拿出去卖,就能够赚钱。
然后朝堂上的百官们和富商都有关系,如此,朝中连商税都没了,直接把饷银加在了百姓身上。
请问,百姓手中有钱吗?
他们没有。
农户辛辛苦苦耕种出来的粮食,连自己都养不活,还要养活一个朝廷。
百姓们也就只能造反谋求一条生路。”
嬴政听了楚风的这些话,便有了不少感悟。
他当初可是为了建造长城,还有修建秦直道以及皇陵,直接征夫百万之多。
整个大秦才多少人?
没了这些农夫,地方上根本就没了多少人耕种,也就开始缺少粮食起来。
如今仁政实行了差不多半年之久,这一年的初秋就有了一些好消息。
仙师把百姓看得很重要。
------------
第三十七章 不用考试的皇帝
崇祯皇帝的上位和赵构其实差不多。
他们都算得上是被迫登基为帝,一开始并没有做皇帝的那个野心。
所以,崇祯皇帝在清除阉党之后,便觉得朝廷已经是一片清明之地。
谁知道,连他的岳丈都是一个富家翁。
而他一个大明天子,却是一个穷人。
其实也不算是穷人,毕竟是大明天子,吃穿用度宫中也不是很缺。
奈何,辽东的袁崇焕要的太多。
这也是后来,崇祯皇帝中了离间计的原因之一。
他对辽东的付出可以说是巨大的,用一切办法来给辽东饷银,养着这些将士们。
可是结果却是皇太极直接破关而入,直接兵围紫禁城。
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这也是崇祯皇帝最终选择杀了袁崇焕的原因。
现在,有了楚风的指点,皇太极并没有成功从龙井关等地关口破关而入。
左良玉、杨鹤等大军镇守在北地边关。
张家界的晋商也被杀的血流成河,保住了紫禁城北地的屏障。
切断了皇太极的一些物资来源,算得上是保住了大明的国运。
大明之所以最后灭亡,己巳之战便是一个开始。
自从己巳之战以后,大明一下子战死了不少总兵,还被崇祯皇帝处死了一个总督。
袁崇焕的是非功过自是不必评论,此人在辽东,总比杀了他泄愤要强多了。
“东厂和锦衣卫便是你手中的刀和剑,东厂监察百官,锦衣卫监察朝野。
当你在大明杀的所有人都低下头,不敢造次的时候,你才能成为大明真正的天子。
上一代人,已经被所为的儒家还有大环境的影响,变得自私自利起来。
而你作为大明的天子,需要的是真正忠心以及正直的人。
就算是愚忠,那也是忠。
这样的人用起来,才能顺手。
杀一批,拉拢一批,打压一批。
最后颁布仁政,对大明百姓永不加赋,然后征收商税,再大力举办工厂。
大明以后会遭受很多天灾,这个时候粮食的收成就会很不好。
北地多工厂,他们就能够生产很多货物,到时候再以这些货物和南方换取粮食。
而南方的郑芝龙,郑家的商船横行海上,从西洋那边可以换取到粮食。
这便是稳定大明的最好国策,也是唯一的办法。”
楚风最开始并不想讲这些,总觉得自己被他们带歪了。
和几个戏精讲什么改变历史,中兴大明或者是大秦的话,自己也要变成了戏精。
但是奈何,他们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至今,楚风的心中也有着一个疑问。
他们真的是历史上的帝王,还是说,已经入戏太深的角色扮演呢?
这个世界,当真存在穿越之门?
那为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