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9 章(1 / 1)

任意门:开局点化秦始皇 夜半蝉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不可能真的就到了关中。

但是果干还有坚果以及牛肉干却是可以的。

等到南方。

他们赚取的才是最多的。

因为这里的物产是最为丰富的地方,而且,水路也比较发达,他们的商船是可以到达的。

所以这一次的远征,他们带回来很多物资。

大赚了一笔。

朱元璋的钱财收上来的也就更多了,所以他从不缺钱。

军饷每一次都发放的非常足,更是不会经过武将的手,有着三方监督。

谁要是敢贪墨军饷,那灭三族,是少不了的。

所以就算是沉兵在西南之地,这些将士们也没有什么怨言。

而南方的雨水非常足,朱元璋又开始迁徙一些没有田地的百姓前往西南之地。

在这里开垦,种植水稻。

虽然有很多百姓不愿意离开故地,不愿意离开族地。

但是有些人都已经活不下去了,哪里还有什么顾及或者是留念的。

大迁徙之下,中原之地的矛盾也被安抚了一下。

两次征战,大明的疆土扩张了不少。

加上蓝玉当年达到捕鱼儿海,这从南到北,都要走上差不多好几个月的时间。

如此辽阔的疆土,自然也就能诞生很多的机会。

首先,这个人口的问题,就可以得到一些解决。

地多了。

那些没有土地,只能在佃主那里做苦力的农户,也就可以自己种自己收。

亲王还有国公以及皇亲国戚,也都可以得到一块封地。

虽然位置不是很好。

不过,怎么样,那也都是他的封地了啊!

朱元璋又听从了楚风的话,实行城镇化管理,慢慢地减少农村住户。

各地都有了不少的工厂,这些人可以在工厂打工。

而工厂生产出来的货物,可以通过东南之地,直接到达西洋,和这些人做交易。

而东边的海贼现在是最豪爽,也是最大的输出之地。

这也让朱元璋相信,这海贼还真的是有钱。

“什么时候东征呢?”

朱元璋背着手,看着大明疆域图。

------------

第两百五十六章 罢相

朱元璋的这个时期,绝对是黄金年代。

历史上的他,就算是没有楚风的指点,没有打开眼界,却也让蓝玉打到了捕鱼儿海,也就是现在的贝加尔湖。

整个北地的草原,都被朱元璋给收服了。

只不过,有点儿可惜的是,朱元璋后期没能很好地对草原之地进行管理。

如此庞大的草原,天然的牧场。

完全可以为大明生产更多的牲畜,还能够养出来更多的战马,提升大明大军的实力。

而朱元璋后期却把目光放在了整治士绅,整治贪、官、污、吏的事情上。

不仅有《大明律》还有《明大浩》,前者说官员也是大明的子民。

所以不管是官员还是士绅又或者是普通百姓,都要遵循大明律。

谁要是触犯了律法,定斩不饶。

这就是朱元璋。

对于贪、官、污、吏那是痛恨到了骨子里。

毕竟当年他就是一个穷苦出身,见到了官、商、勾结,见到了贪、官、污、吏对百姓的剥削和压迫。

从而导致了朱元璋现在的性子。

历史的遗憾,在这个时候,得到了弥补。

朱元璋经过楚风的指点之后,也认识到了,自己都已经占据了整个草原。

为什么不能好生地去经营,也好解决这个和中原王朝存在着千年的世仇的草原牧民?

所以他派去了自己的四皇子朱棣还有徐达等一干能臣。

不仅如此。

他还搜罗了胡惟庸的一些贪墨的罪证。

摆在了他的面前。

“看看吧。”

朱元璋面无神情,把一个密信放在了胡惟庸的面前。

胡惟庸还以为是什么关于朝臣的事情,朱元璋不好下决断,要让他这个丞相来“泄露”出去。

打开一看,就吓得脸色苍白了。

“陛下,臣……臣万死!”

胡惟庸还想要求饶,可是话到嘴边,觉得自己的求饶只会让这位陛下更加厌恶自己。

朱元璋没有让都察院的人拿下自己,那事情应该是还有转机。

这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能够接替李善长,直接成为大明的丞相,胡惟庸的反应能力好揣摩皇帝的心思的能力,可见一斑。

“朕未能想到,朕的肱骨大臣,竟然会是一个贪、官、污、吏,朕也没有想到,朕自建立大明一来,就一直整治贪、官、污、吏,从朝堂到地方。”

“朕以为,天下的那些个贪、官、污、吏,已经整治的差不多了。”

“却没有想到,朕的丞相,竟然是这大明最大的贪、官、污、吏!”

朱元璋很欣赏胡惟庸的能力。

真的。

此人为丞相的时候,他做皇帝感觉很轻松,大大小小的事情,这位丞相都能够做的很好。

然而,上一次进入仙境的时候,仙师突然提点了一句,让他对胡惟庸调查一下,然后拿捏住这位丞相,就可以在朝堂上施展帝王权术。

朱元璋回来一查,顿时气的差一点儿就直接下旨,让都察院拿住胡惟庸下狱,然后明正典刑的。

又因为仙师的指点,也就没有这么做。

仙师也说了,此人还是有一些才能,如果拿捏住这位丞相,朝堂之上的很大一部分的官员,那就成为了他的人。

以后朝堂上但凡有什么变故,或者是一些朝臣的明争暗斗,都可以通过胡惟庸等人来调节和查明。

而朱元璋却不太放心。

他不想这样的人放在自己的身边,放在朝堂之上的丞相的位置上。

至于为什么要放在四皇子朱棣那里,自然也是一个考验。

一个被罢了丞相的胡惟庸,真要是能翻起什么大浪来,只能说,四皇子朱棣也就不符合他心中的预期了。

“陛下,臣愧对圣恩,无话可说,愿意以死谢罪!”胡惟庸早已经跪在了地上。

朱元璋到现在都没有拿他怎么样,自然是有另外的打算。

他不知道,现在也不想去求着知道。

朱元璋自然会告诉他。

“死?这些年,你在朝堂贪墨的事情,就是一个死字就能够解决的吗?”

“朕既然给你看了这个密信,那自然是让你清楚,你所做的事情,朕都知道。”

“然如今,大明拥有了这广阔的疆土,需要人去治理,朕给你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朱元璋说完,直接把密信扔到了火炉里面。

“多谢陛下不杀之恩,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大明之繁荣昌盛,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此后,臣要是再行贪墨,便直接自刎谢罪!”

胡惟庸其实一开始就猜到了一些。

如今倒是松了一口气。

不过,却也感觉自己的头上从此就多了一把大刀。

第二天的早朝。

胡惟庸以身体不适,病入膏肓为由,想要辞官。

朱元璋不许。

又过了一段时间。

胡惟庸是面色苍白,似乎真的重病了一场,请求辞官。

朱元璋则是拉着胡惟庸,感叹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