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1 章(1 / 1)

任意门:开局点化秦始皇 夜半蝉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这件事情,朱元璋可是一直都没有提。

朱元璋扫视了一眼,继续说道。

“以前的,朕可以既往不咎。”

“但是从现在开始,朕不能再容忍这一情况出现!”

朱元璋早年那可是将军出身,也是在自家人手下做将军,对于吃空饷的事情。

那是再熟悉不过了。

这些年。

为了打败蒙元,打败陈友谅等人,他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这些武将们也知道他的性子。

吃空饷,吃的并不是很厉害。

然而仙师说了,这种事情,有一就有二,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下面的人就觉得你管不了,或者是默许了。

他们也就贪墨的更加厉害。

当然,楚风这话,其实是说给崇祯皇帝他们那一伙儿人听的。

袁崇焕、吴襄这辽东的总督和总兵当年吃空饷,那多厉害,直接当着皇帝的面都能狮子大开口。

区区不过十几万兵马,结果却累垮了整个大明。

“诸卿,朕知道你们想的是什么,但是朕告诉你们,为了大明之富强,为了大明的基业。

朕可以背负一些坏名声,是非功过,那就让后世人去评论。”

“如今之大明戍守,那的确没什么问题,可是打败了蒙元之后,也会有东边的海贼,西边的洋人。”

“仙师有言,想要建立真正的万世之基业,那就让这脚下之疆土,完完全全变成中原!”

“到时候天下大同,就算是这天下分分合合,那最后坐在这里的,还是汉人!”

朱元璋嘴上说着大义,心中自然是吗买马匹,他想要实现仙师当年和他说的,让坐在这里的皇帝,可以永远都是姓朱。

朱元璋的话,却是震慑到了这些百官们。

如今朱元璋的权力已经很大了,他真要是罢免哪一位官员,别人也不好说什么。

难道联合其他的官员造反?

那些忠于朱元璋的武将文臣们,也会反对。

他们都是聪明人,不会不知道朱元璋的手段和强势,只不过,他们一味的求稳,不想出问题而已。

当然,更多的也是不想继续改革下去,如今连奴隶都取消了,他们都要给自家的佣人钱财。

这以后,怕是两个佣人,都雇佣不起。

还有一些大臣,或多或少都和地方上的世家大族有一些联系,必然他们的妻妾,那都是世家之人。

这枕边风也是没少吹。

都想要阻止这些改革,可是却每人真的能够阻止朱元璋这个时候改革大明制度的决心。

------------

第两百四十八章 现代化

所以在朱元璋的威逼之下,百官们还是同意了朱元璋想要对这京师的营卫进行编练新军的想法。

这种抵抗也就显得苍白无力。

可是也没得办法,如果一句话也不说,也会引起朱元璋的不满,觉得他们就是无所事事。

所以只能是先答应下来,一旦真的出现了涉及利益相关的问题,或者是真的让所有世家大族不满。

他们再站出来,极力阻拦。

那时候,绝对会是他们这些百官,和坐在上面的朱元璋的一场暗斗。

就看世家大族那些人,有没有手段了。

接下来的几天,朱元璋则是亲自挑选了几位将领,还把兵部尚书邓愈亲自带在身边。

“你可知,我在仙境之中,于仙师那里,看到了什么?”朱元璋对邓愈说道。

邓愈自然不知道,他又没有经过仙境。

说来惭愧。

他这个跟随朱元璋一起的开国功臣,竟然连进入仙境之中的资格都没有。

后来,用朱元璋的话,那就是进入仙境之中的官员,必须要一心为民,并且对于百姓有所善行。

也就好比他那孝顺的后辈崇祯,他的那几位大臣,最开始也是不能进入仙境。

后来去往各地安抚百姓,给百姓做了很多很多善行之举,让地方上的贫苦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这才有进入仙境的资格。

这一番说辞,让邓愈这些开国功臣也心动了。

朱元璋为了照顾徐达,更是直接派遣他去了燕京,一个是在燕京建立行宫。

还有一个就是教导四皇子朱棣,好让他以后在外面建国立业,扩大大明的疆土。

更是想要让徐达安抚燕京之地的百姓,治理一方,获得功劳,才可进入仙境。

“臣,不知。”

邓愈知道朱元璋肯定是有话说。

“我在仙境之中,仙师给我看了一场什么叫做令行禁止的大军。”

“据说,那是千年之后的一个王朝举行的阅兵仪式。”

这是楚风利用电脑合成的阅兵。

现代化的阅兵,换上了古代的盔甲,没了战车和火炮等等,看起来就像是唐皇在阅兵一样。

也就一个三分钟的阅兵仪式。

让朱元璋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强大之军队,也是万国来朝的真正仪式。

等到朱元璋描述了一下那三分钟的阅兵仪式之后,邓愈也沉默了一下。

如果大明真的有那样的大军,何愁现在的蒙元还有北边的蛮夷以及东边的海贼?

“陛下用心良苦,臣惭愧,如果大明真的拥有了这样一支虎狼之师,必然是会令四海臣服。”

邓愈连忙恭维了一下。

朱元璋知道,他不过是暂时说服了邓愈而已。

真正要建立一支虎狼之师,有着很大的困难,这关键就在于练。

如果才能训练出来那样的令行禁止的强大大军?

朱元璋的心中其实也没谱。

他只能是根据在仙境之中看到的几个视频,来亲自训练几个校尉。

再根据校尉,来训练那些将士们。

而在朱元璋的规划当中,大明帝国的新军主要以仙师所言的来划分。

并且也要配备参谋和政委,不能只是将军管着军中的一切。

这是不行的。

不仅如此,以后还要建立一个军机处,专门来管理武将,算是和文官的中书省一样。

这样分开,也就不会造成文官和武官之间的对立。

并且科举也要有文举和武举。

才能让文武不会倾向于一方,从而造成大唐或者是大宋时期的局面。

朱元璋的编练新军,则是大部分借鉴了楚风对于军职的划分,非常的严格。

这样的编制,对于始皇帝等人来说,实在是太吸引人了。

特别是开国皇帝。

他们也都是行伍出身,非常清楚,军中的那种混乱的军职,是多么的让人头疼。

如今有了非常明确的晋升制度,也就是非常明确的军职划分,也就能够做到一个很好的约束,一个很好的治理。

从而不用担心,那些功高盖主的武将们,会掌握兵权。

因为这样的划分,直接把兵权划分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势力,除非是那些将军们,都听从这个大帅的命令。

那种誓死追随,为令是从的地步。

但是一个大帅算不上什么,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