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7 章(1 / 1)

任意门:开局点化秦始皇 夜半蝉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好!”

他气定神闲地回答,似乎并没有因为上面把他写的那么的兢兢业业而感到脸红。

“先生之文笔,实在是让朕佩服,如此小小的一面纸张,便可让百姓们知道,以前七国之时,日子之艰苦,将军百战死、马革裹尸还。”

“青年都上了战场,只剩下老幼独守门扉,田间之荒草,比人还要高。”

“那时候的确如此,先生聊聊几语,就让朕感觉回到了当初那段艰苦岁月一样。”

始皇帝很是感慨地说道。

同时,心中已经决定,要把这个拿回去,给国子监的那些个学子看看。

什么叫做邸报!

唐皇李世民看完之后,给了后面的长孙无忌。

“如此邸报,的确是能够获得不小的民心,以前之百姓,并不知道帝王于治国理政,其实也是十分困难。”

“就如朕一般,朕想要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

“可是有着世家大族挡在朕的面前,他们掌握着肥田、粮食、白盐、漕运、士子……。”

“而朕,似乎只有这手中的大军。”

李世民这一次是深深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舆论的作用。

那些个世家大族,在各地暗自宣传着,他李世民得位不正,是一个杀兄弑弟,逼宫登基的皇帝。

不仅如此,还把亲兄弟的妻妾给霸占了。

坊间还有一些,连他和那郑观音和杨妃等人的床笫之情,都能细致地描述出来。

以至于他的名声,差一点儿就烂透了。

还好,李世民的弘文馆养出来的学士,也不是吃干饭的。

再加上,这邸报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而且,以工代赈以及地方整治贪、官、污、吏,也赢得了一些民心。

但是看了这份邸报之后。

李世民觉得自己完全可以把那些世家大族,描述成为一个无恶不作的恶魔。

本来他的手中就掌握着不少关于这些世家大族的一些罪证,这要是告知于天下。

到时候再加以描述,又以摊丁入亩作为好处。

那失去的民心,也可以收回来。

赵构这边,并没有太大的感觉,他觉得一个邸报,并不能完全收获江南之人的民心。

但是这是仙师亲自写出来的,自然要大肆称赞一番。

一些没有什么营养的话说完之后。

朱元璋这边就觉得这个邸报,是一个好东西。

史书上,是如何写始皇帝,又是如何写唐太宗的?

他朱元璋自然清楚。

在亲自见到了始皇帝和唐太宗之后,他就觉得这和史书所写,差别有点儿大。

而这史书又是怎么来的?

还不是那些个文人写的嘛。

司马迁写史的时候,始皇帝早已经死了。

他就真的能够了解,始皇帝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帝王?

就算是帝王身边的起居郎,记载的一些内容,那也是不能全信的。

而邸报的作用是什么?

那就是让百姓们相信,这始皇帝就是如此兢兢业业。

让百姓们相信,鞑子就是这么的无恶不作。

占据了中原,那必然是要屠城的。

就像是上面解释的,鞑子不屠城,他如何管理如此多的汉民?

他们要是不屠城,那又如何得到这些汉民的财产和田地等等?

只有屠城,才能够威慑天下人。

所以坚决不能让鞑子破关而入。

这就是大明为什么要和鞑子开战,这不是因为大明想要开战,而是因为鞑子想要入侵。

大明是被动的。

帝王也不是想要保住老朱家的江山社稷,而是想要不让天下百姓遭受鞑子铁骑的践踏。

“高,实在是高啊!”

朱元璋忍不住地赞叹,同时,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相比较赵构那些没什么营养的夸赞,朱元璋就切中了一些要害。

说出邸报的作用。

那就是引导百姓们向善,也引导百姓们全心全意支持朝廷和帝王。

并且就此,说了十条好处。

朱元璋这明显是急于表现,却也中规中矩,让人佩服。

等到了崇祯皇帝。

便只有一句。

“我也是这样想的。”

没办法,能说的,前面几位帝王都说了。

特别是他的那位太祖,一口气说了十条出来,简直是让他佩服不已。

------------

第一百九十三章 给你可乐,犒劳三军

“所为邸报,是你们想要给百姓看什么,百姓才可以看什么。”

“唐皇之所以现在有些被动,就是因为这世家大族从晋朝到隋唐,积累了很大的底蕴。”

“而到了唐皇的时候,他们几乎培养了天下一半之多的学子。”

“朝堂之上,大部分臣子,也都是和世家大族多多少少有一些联系。”

“这个时候,想要施行新政,自然是举步维艰。”

楚风稍微举了个例子。

李世民想要的是楚风口中的那种繁花似锦、百姓爱戴、万国来朝的大唐。

在他看来,这世家大族和仙师所言没错。

完全就是他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让自己成为真正千古一帝的拦路石。

大隋因为什么而亡国?

大唐又是因为什么而建立起来的?

他是看的清清楚楚。

五姓七望。

这是摆在他面前的一个难题。

“如若你们宣传的好,百姓们自然越发支持你们,也会激起他们的忠君报国之心。”

“当然,只是一味地去宣传,却从来不做实事。”

“这样的宣传,那也是假大空的宣传,久而久之,百姓们看出来之后,也就不会再相信这个邸报。”

“你们可以看一看,这上面的每一篇,那都是有着真实事件而编写。”

“只不过,在这个编写的过程中,我稍加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就好比,把鞑子写成无恶不作,把始皇写的兢兢业业。”

始皇帝听到,脸色微微一红。

“先生所言,极是,我等这最开始所写的邸报,也就中规中矩,听起来也是晦涩难懂。”

“先生这一版邸报,倒是写出来另外一番味道。”

“就比如,这大明和鞑子之间的两国之战,看起来,写大明是如何在如此艰苦之下,赢得了此战。”

“然则,这字里行间,却也把鞑子写的穷凶极恶,把大明战士们的艰难和以身许国写的慷慨激昂。”

“受教了。”

李世民也是一样。

见到了这份邸报,他就对于以前弘文馆写出来的邸报,有一种食之无味的感觉。

如果大唐也以这样的邸报来写世家大族,写突厥之蛮夷。

那百姓们自然会向着他这位帝王。

毕竟只有他,才可以给百姓更好的生活。

“所为舆论,其实也是一种向百姓灌输思想的方式,更是让百姓向着朝廷,而不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随意糊弄。”

“我记得,大明的那个反贼李自成,就有在各地宣扬闯王来了不纳粮,跟着闯王有粮吃的口号吧?”

崇祯皇帝连忙回道:“的确如此,当时,朕听闻,这李自成用这般口号,吸引了很多百姓。”

“不过,最后还是被朕的几位大将,赶到了云贵之地。”

楚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