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的钱财,还有一小部分粮食,以及这一次抄家的奏折。
如今,也是时候完成崇祯皇帝给他的分田地的任务。
“遵命!”
对于有一些官员,他们并不觉得分田地是一件好事情。
因为一旦这些田地分到了百姓的手中,他们自己耕种的话,就需要自己承担收成的好坏。
一旦没了收成,他们吃什么呢?
如果这一家人出了什么意外,这田地岂不是又要荒废了?
还有一些农夫,他们要是种不出来什么,到时候还是会把田地卖出去。
而且,那些世家大族也可以完全以重金买下他们手中的田地。
至于霸占田地的事情,在地方上实在是太常见了。
这田地,终究还是可能会回到那些人的手中。
但是对于洪承畴而言,他就是要完成这个任务,至于以后的结果如何。
那并不是他应该担心的事情。
崇祯五年初。
经过两年时间的艰苦奋斗。
崇祯皇帝先是手中了自己的国门,让鞑奴不能趁机南下。
然后便是平定了八王之乱。
以洪承畴、秦良玉、孙传庭和卢象升为总督,分为四路军征讨八大反王。
并且也给了他们极大的权力,可以在地方上先斩后奏。
凡是要阻挡大军平叛者,都会成为谋反的贼子,可以先杀后奏报。
而在朝堂之上。
崇祯皇帝也是顶住了很大的压力,让东林党的那些官员,无法左右这一次的平叛和北地的抵御鞑奴的战争。
这两个战争乃是关键。
崇祯皇帝可是在仙境之中,受到了楚风的指点,也和始皇帝以及李世民这样的帝王有过交流。
所以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盲目使用自己权力的崇祯皇帝。
在平定了八大反王之后。
不仅仅是洪承畴、卢象升和孙传庭、秦良玉这样的帅才名将的名气得到了提升。
崇祯皇帝的威望也是随之而提升。
这关键还是北镇抚司和南镇抚司这两个锦衣卫中的最大官署,已经被崇祯皇帝重新掌握在手中。
再加上一个富裕起来的东厂,成为了这大明第一大工厂之后。
崇祯皇帝的话语权也就提升了不少。
------------
第一百三十五章 皇太极努力跟随崇祯的脚步
崇祯四年夏。
炎热的高温天气,让整个草原之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涸。
这还不算,北地的风沙也都吹了过来。
盛京之地顿时黄沙满地。
“这大明的皇帝倒是有一些魄力,那位洪承畴也是一个能臣,这样的人,为何不能为朕所用?”
皇太极放下了手中的奏折,上面都是密探在大明打探到的消息,送回了盛京。
自从去年年初,他想要从大明北地镇守薄弱的龙井关和喜峰口破关而入失败之后。
大清和大明之间就开始爆发了大大小小的战争。
而被炮火阻挡的皇太极,最后只能是退回到盛京之地,寻某南下的办法。
他不可能在外边御驾亲征太久,这盛京留守的几位皇子和贝勒,对于他而言,其实都是威胁。
本来御驾亲征就已经失败了,皇帝的威严遭到了打击和考验。
皇太极只好退回到盛京,继续坐在自己的大雄宝殿上面。
龙井关有了左良玉。
喜峰口有了满桂。
如今再加上西线一个孙传庭,三面夹击之下,大清只好撤兵。
“尔等对着摊丁入亩可有何想法?”
站在皇太极面前的,是几位汉臣,守卫之人是皇太极的心腹大臣范文程。
其次乃是高鸿中等人。
这范文程看起来已经是四十好几,可是却有着一股子成熟男人的稳重。
早年投降了后金,却不被重用。
直到皇太极登基之后,才得到了皇太极的看重,这才忠心耿耿,帮助皇太极谋划天下。
可以说,这就是一个被程朱理学给洗脑了的人。
只要是一个明主重用了他,给了他圣恩,他就觉得自己的才能被看重,自己要为这个明主而谋划。
“陛下,如今大清之田地本就不多,再加上这北地多苦寒,不如大明江南之水乡。”
“如今这田地都在大清的旗主以及贵勋之手,臣以为,大明那皇帝提出来的摊丁入亩,乃是一个良策。”
范文程说完,瞄了一下皇太极的神色,见到他似乎有想要继续听下去的想法,这才继续。
“如今大清已经有了不少的汉民,再加上蒙古和大清人,再加上高丽和海贼等。
这算得上是很多不同之族的人汇聚在一起。”
“大清想要重用汉臣,并且学习、大明的制度以及大明中兴之策。”
“那就必须提升汉民在大清的身份地位,以免让大清人随意欺负,到时候寒了那些个降臣的心。”
“这摊丁入亩,不仅可以让这些不同之族的人拥有了田地,稳定了他们的民心。”
“等到他们耕种有了收获,对于、大清而言,也是百利而无一害。”
皇太极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可若是那些个贵勋并不愿意分出自己的田地,又该如何?”
大清这边的情况和大明有着很大不同。
皇太极能够上位,那也是有着很多旗主的支持,再加上他的确有着很强的能力。
不然这大清未必能够建立起来。
可是现在他要过河拆桥,自己成为了皇帝就要清算那些贵勋和旗主。
皇太极还是没有那个绝对的魄力。
这一次南下受阻,就让他的威严扫地,这个时候,自然是迫切想要提升自己的威严。
他要带着大清走向辉煌。
“陛下,臣以为不然,摊丁入亩所需要的田地并不是很多,那些个旗主所拥有的的田地却很多。”
“陛下可以让他们拿出一部分来,然后换取子孙的前途,相信,他们还是愿意的。”
“再加上,如今那宁锦之地有着不少的田地,可以分摊出去,让这些人开垦出来。”
“陛下也有言,这大明的皇帝有魄力,可以施以摊丁入亩这样的国策,以此来收买人心。”
“陛下难道就那没有那等魄力不成?”
范文程又讲述了一下,这分发田地的好处,完全就是可以笼络很多人心的做法。
如今大清已经有了不少的汉民。
可是这些人却都被大清的贵勋以及那些个旗主当做是奴隶对待,这对对于、大清的发展而言,就是一个阻碍。
因为大清想要那些汉臣为所用,想要用大明的制度来稳固帝王的权力。
更有着入主中原的野心。
可是大清不能成为第二个蒙元。
不然,大清之后,必然还会有一个大明,因为汉民是不愿意遭受这样的奴隶一般的日子。
那些个汉臣也是一样。
如果大清能够善待这些人,善待汉民,于他们而言,就不算是背叛。
也不是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