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1 章(1 / 1)

任意门:开局点化秦始皇 夜半蝉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人去抓捕那些个勾连了河东郡官员的富商,以及河东郡城外山头的一个山贼。

大秦的繁华是不允许这些人存在的!

“吾皇万岁!”

“陛下万福!”

“陛下万岁!”

也不知道是谁,最先表达了自己激动的心情。

一时间,所有人都受到了感染一样,直接跪在了地上。

而站在车辇上的始皇帝,当真犹如人间帝王一样,傲视天下。

随着始皇帝的东巡开始,也随着河东郡事情的落寞,各地都产生了一些不大不小的震荡。

其中,一部分官员直接连夜带着钱财逃跑,不敢在继续为官。

还有一些,则是思考如何躲过这一劫。

却发现。

只有逃跑,才能躲过去。

不然,始皇帝到了,必然要人头落地了。

“伏念,朕记得儒家有过关乎于君臣的文赋,圣人是如何看待君臣的?”

在一个小溪边,始皇帝坐在椅子上,对身前的伏念问道。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阔。过位,色勃如也,足理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伏念先是把圣人的一套说辞背了出来,然后还解释了一番。

始皇帝点点头,其中自然不乏一些大道理。

也符合他这个帝王的利益。

“传令下去,让朝中大臣多多阅读儒家典籍,要从中知道君臣之道!”

“喏!”

……

随着始皇帝快要到达会稽的时候。

项梁这边已经是准备好了。

他们请来了大秦如今最大的大力士,其人身高九尺(现在的两米),背上背着个大铁锤。

这人乃是项梁早已经找到的大力士,花费了一定的代价,请来作为这一次刺杀始皇帝的一张王牌。

他们会带着大军突袭,然后护着这个大力士接近始皇帝的车辇。

只需要一百步。

这位大力士直接把背后的铁锤扔出去,到时候就能把始皇帝给砸个稀巴烂。

对此,项梁也是经过了周密的谋划。

没了大铁锤,那也有石头等等,除此之外,他们的箭矢上面,涂了剧毒。

“梁公,狗皇帝到了!”

------------

第一百零四章 始皇帝的屠刀拿起来就未曾放下

“萧舍人,这一路走来,你可有什么感想?”

巨大的车辇上,始皇帝享受着两位宫女的服侍,对身前的萧何问道。

在楚风的指点之下,他得知萧何、张良、韩信、陈平、卢琯、灌婴、夏侯婴、英布、彭越、周勃、曹参等人的能力之后。

就有心想要收服这些人为自己所用。

而且,他已经按照楚风的指点,有意识地开始给扶苏培养肱骨大臣。

这几人之中。

萧何的能力的确算得上是比较强,虽然才刚刚被任命为大秦舍人。

官职不是很高,却似乎是替代了以前李斯的位置。

始皇帝直接把萧何带在了身边。

萧何其实早就有了很多想法,如今被始皇帝召见,并且询问。

自然是把心中的那些想法,全都说了出来。

“大秦不以分封治理天下,乃是开创了统治天下的先河,仙师未曾对郡县有所指点,便说明了郡县官制乃是正确的。”

萧何说完,看了一下始皇帝的神色。

发现始皇帝虽然看起来一脸平静,但是从他的眼神之中,还是隐约有着一些欣赏。

“既然郡县官制是正确的,那如今郡县出现了此等大不韪之事,那就需要陛下来制定律法和官署,监察这些地方上的官员。

以此才能够杜绝这样的事情再一次发生,臣听闻,昔日大秦有御史大夫可监察百官。

然如今这御史大夫似乎只在朝堂,未能走进地方。

臣以为,在郡县之地也要建立御史官署,以此来监察郡守和县丞等地方官。”

萧何说了监察,也说了大秦现在地方上的郡守要是和地方上的其他官员联合起来,这个监察其实也没有什么用。

最好的办法,应该是轮流,也就是一个郡守在一个地方只能当任几年时间,然后调派去其他地方。

还有地方上的御史也是,轮流交换。

如此,才能够杜绝地方上的官员贪墨的事情。

不仅如此,萧何还对从河东郡到现在的东郡之地,都做了一些讲解。

对于地方上的一些旧俗,也做了一些批判。

当然,也同样对不少好的地方,做了一些称赞,哪一些地方上的郡守和县丞,是真正忠诚之臣。

始皇帝忍不住点头,他没有想到萧何能够对这一路有如此多的看法。

还对于如何监察地方官,有了一个很清晰的想法。

“好啊,不愧是仙师都称赞的人。”始皇帝心中是大为感慨。

旁边的扶苏是认真地思考着。

“如何,扶苏对萧舍人的话,有什么想要说的?”

扶苏连忙躬身道:“父皇,萧舍人之言,句句在理,孩儿以为此乃监察地方官员、治理地方、改善民生、富国强民之策。

孩儿佩服,萧舍人乃是真有大才者。”

萧何平日里是跟着扶苏身边,算得上是储君的人。

如果是以前。

始皇帝可能对于萧何这样属于扶苏这位储君之臣,有一些隔阂或者说意见。

但是现在嘛。

他是真的不再有这样的心思了。

从楚风这位“仙师”的口中,以及赵构和崇祯皇帝以及唐皇这些人的口中。

都已经佐证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历史上记载的大秦,是真的二世而亡了。

至于后来的子婴已经算不上是大秦的帝王,一个始皇帝一个胡亥。

便是大秦的正统,也是大秦一统六国之后,最终的结局。

这在开始对于始皇帝而言。

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

要知道,他的大秦可是祖祖辈辈都在努力壮大大秦,都在努力一统六国。

而到了他,总算是实现了这个目标。

却也让大秦随着六国一起走向了覆灭。

这样的结局自然是让始皇帝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悲哀、愤怒……。

所以对于楚风的一些指点,始皇帝是一直在遵从。

毕竟这些指点,是真的感觉别开生面,以及拨云见雾一样的感受。

就像是培养储君。

这一点,在其他的几位帝王身上,也是有着一样的想法。

大秦为什么会二世而亡。

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因为他太过昏庸,相信了赵高这样的贼子。

因为他太过孤傲,并不想把手中的权利交给自己的儿子。

因为他太过贪心。

觉得自己一统天下,建立了如此的丰功伟绩,就应该长生不老,永远享受这样的权力。

始皇帝有时候也会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