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一道门外,其它几面墙无门无窗,但光线却并不是十分暗,空气似乎也不是非常差。罗成不由仔细观察了一番,发现原来此屋屋顶采用的是高低错位三层式搭建,光线和空气是从每层间距大约尺许的相当于气窗的层距间进入。
房间约百多平米,设有书个书案并堆满了书架,书架上面摆满了大量竹简和少量纸质书籍。
“本王自幼喜读经史,且好收藏古籍。此间只是一部份,在京师王府内尚有不少。”司马炽指着那些书架上的书对罗成有些自得的说。
罗成一边揣摸司马炽到底打什么主意,一边暗想:这司马炽还真是个小书呆子。口中却敷衍道:“哇!王爷收藏的书籍果然令人称羡,王爷真乃勤学之人。”
“本王收藏有不少存世极少的典籍,这些典籍大多皆年代久矣,甚至不少多有损毁,孤甚感痛心。当本王见到罗庄主那印刷术后,便喜出望外,心道这些古籍有救了。所以,本王召见罗庄主,主要是欲請罗庄主相助孤印刷这些古籍——哦,罗庄主大可放心,本王并非向罗庄主索要印刷术,只希望罗庄主在南昌城办一个印刷作坊为本王印制所藏典籍,不知罗庄主意下如何?所需钱物罗庄主尽可放心,本王断不会亏了罗庄主。当然,罗庄主如有其他需求亦可向本王提出,如本王力所能及当尽量满足罗庄主。”司马炽边说边拿起几本手抄本递给罗成,又补充说:“本王担心原物有失,故将一些古籍抄写下来。”
罗成一面听司马炽介绍,一面不由对司马炽生出好感。同时,他脑子飞快地转了几下,心中盘算起来,待司马炽说完,便有了计较。
罗成态度恭敬而诚恳地对司马炽道:“应龙能得王爷信任,为王爷效劳,乃应龙之荣幸。只是应龙有一为难之处还望王爷能够体谅。”
司马炽先是一喜,后又不解的问:“有何难处?不妨直言?”
“应龙曾有祖训,不得将印刷朮外传,如在繁杂的南昌城办印刷作坊,亊必很快被众多有心之人盯上,应龙一介草民,将难以应对各路权贵豪強巧取豪夺,此术被迫外传以令应龙背负不孝子之名是眨眼间的事。除非……”罗成苦着脸说到这,神情为难地看着司马炽沒往下说。
“除非如何?罗庄主但说无妨,如属本王权辖所及,本王将全力相助。”司马炽慨然道。
“谢过王爷。应龙之意是在彭蠡湖(鄱阳湖)中择一荒岛,将印刷作坊建于岛上,以隐密行踪,如此当可令草民心安。只是,建作坊之民夫和工匠须在南昌城地界招募,此节须王爷恩准并相助应龙方可。”
“哈哈哈,原来如此!此亊易也。据本王所知,楊郎中与罗庄主已相熟,届时,本王就吩咐世明相助罗庄主,有何需求庄主尽可向世明提出。如何?”司马炽倒背双手昂首笑道。
“草民谢过王爷,应龙立刻派人前来办好此亊。”罗成暗喜。
辞别司马炽等,罗成一路盘算着回到风云镖局。
回到镖局,罗成立刻将陶侃、孙义和周坤等几人召集起来,将王府之行的大概情况说了一遍。然后就以办印刷坊为名准备在彭蠡湖选岛建基地的打算提了出来。
一旁的陶侃、孙义听了罗成的意图,不禁赞不绝口,尤其是对这一带非常熟悉的鄱阳人氏陶侃,更是对罗成此提议拍案叫绝。于是,众人接着就此亊又商议了一番,最后制定出了一个初步方案。方案执行暂由周坤兼而负责。
------------
第一0六章 淮安客栈
次日五更,罗成、孙义、“七仙女”加陶侃一家老小共二十人乘上了去建邺的船。
一路顺风顺水,不及三天便到达了建邺。
陶侃和孙义都来过建邺,孙义来过多次,比较熟悉,因此,他成为一行人当然的向导。未登岸前,罗成已命船家在建邺的几个码头巡视了一番,见龙啸山庄的船尙未到,才决定先登岸找客栈。
根据罗成的测算,如果龙啸山庄接到飞鸽传书,正常情况下接应船只最早明天,最迟大后天就应该到达建邺。所以,罗成如大后天仍不见船来,就只好在建邺寻船出海南下晋安了。
罗成在飞鸽传书中留有两个孙义提供的客栈名,便于船只到后第一时间与罗成取得联络。所以,孙义如今正是带一行人去这两家中的一家客栈。孙义带着大队人马径直来到一条铺有砖块的繁华街道上,目标客栈之一——淮安客栈便座落在这条街上。很快众人便在街的中段的一个路口处见到了颇有些气派的淮安客栈。
淮安客栈为三层楼建筑,占地颇大,看规模能容下一百多客人。虽看去客栈生意不差,不过好在所剩客房足以安排罗成一行二十人。
众人安顿好后,按古人两餐制已快过了晚饍时辰,于是,众人便在客栈一楼一块儿用饍。一楼鳝厅至少能容纳七八十人用饍,此时厅內仍有二三十人在用饍,可见这间客栈生意还是不错。
罗成一行人所到之处自然是非常令人瞩目,来到一楼,那些客人便纷纷投以好奇的目光。这种情形,罗成等人早已习以为常,自然不会理会。
就座之后,叫来了看去还算不错的饭食菜肴,罗成一行人便开始用鳝。
“师兄,那些人到底是何方人士?”与罗成他们相距较远,靠大堂里端的一张几案旁两人中的一位年轻人,压低声音向他对面那位年纪稍长的汉子问道。
被称为师兄的人收回审视罗成一行人的目光,对年轻者摇摇头道:“从沒见过,不知是何方人士。”
“他们所穿服饰与胡服有些相似,然又与小弟所见胡服差别很大,而且人的相貌举止完全不似胡人。怪哉。”年轻者道。
“嗯,师弟言之有理。不过,还是少理会他人闲亊,吾等快些用完饍去莺歌楼看师父到没有吧。”师兄道。
“师兄,依你看这燕舞楼背后的汉光堂是何来历?居然在短短不足一年时间在建邺一带声名鹊起?且短短时间就令一个几欲关门大吉的燕舞楼名声大噪,盖过城中所有伎楼?”师弟显然是一个嘴闲不住的人。
“我只听闻汉光堂来自北地,详情在去到莺歌楼见到师父后,大概可以明白。至于燕舞楼,一是因为最近新出了几名色艺具佳的新人;二是此楼耗钱数十万修缮一新;三是据闻其经营手段龌龊。”师兄道。
“师父此次将苏云师妹一起带过来,大概是想用师妹的名声挫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