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围攻邓城
我们屯兵子北河北岸,张绣为了阻止我们渡河将邓城里剩余的五千兵马都拉了出来,在南岸部下了防线。只留下区区一千精兵守卫邓城。
而这时候一直座山观虎斗的陈到也终于出手了。他并没有直接派兵来张绣那里助战,而是亲自率领两千精兵,昼伏夜出,躲过了我方斥候的侦查,悄悄靠近了宛城附近,突然对宛城发动了突袭。幸好程武自从我领兵外出之后,封锁了城门,加强了戒备,对城内人员加强控制实行宵禁,城内的敌军奸细没有能够与城外的陈到配合好,结果突袭失败。
陈到见突袭失败,立刻下令部队开展强攻,同时他又调了新野的六千人马赶来,摆出一副要攻克宛城的架势。
听到这个消息,我仔细想了想,觉得陈到突袭宛城是个好计策,幸好我之前就料到可能会如此,所以才让程武加强了戒备,要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事情败露之后,他不但没有撤退,还继续从新野调兵过来,摆出强攻的架势,这就让人有些费解了。因为从新野到宛城距离八十里左右,他们强攻宛城的时候,若我回军切断他们的归路,那陈到这些人就等于是处于前后被夹击的困境。这可是个极大的冒险啊。
按照一般的套路,陈到现在最有利的方法应该是趁着我和张绣在河边对峙,从我的背后围上来,与张绣军前后夹击我军,这样的胜算还是比较大的。
只要主力部队被打散了,那么抵抗也就微不足道了,将兵力浪费在围攻城池上多少有些不值得。虽然守卫宛城的主要都是民兵,但是这些人在程武的指挥下,顶上三四天应该不是问题。而有三四天的时间,我军就已经有足够的时间回援宛城了!
他想用围魏救赵的方法围攻宛城,迫使我回援,然后在半路上伏击吗?这里大都是平地,哪来的险要地形供人伏击啊。
那陈到想要做什么呢?而且他竟然可以率领两千人利用夜间行动,躲过斥候的侦查,这个事情要好好重视,因为这件事说明,我对陈到的行踪已经没有办法完全了解了。
战争就像下棋一样,因为双方斥候的行动,彼此的举动都被对方看在眼里,就如同摆放在棋盘上一样明了。每个子、每一步都在对方的眼中,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从表面上看确实如此,但是这个清晰的步骤却带有很大的迷惑性。因为你看的见对方的步骤,却不一定能看得懂对方的目的。
失败者即使看清楚了对方的每一步,也还是输。因为他不会明白胜者每一步的真正用意,等他明白的时候,也已经太晚了。
更何况真实的战争中,还有许多让人看不见的步骤,而这些看不见的东西往往最能说明指挥者的目的。
同样的道理,反向思考,若能猜测出对方的目的,那么隐藏在黑暗中的步骤也就可以被推测出来了。所以不必太过惊慌,只要想清楚对方的目的和意图,那么对方的行动即使侦查不到,也是有迹可循的,可以推测出他大致的行动,从而做出应对之策。
目前最重要的还是要了解对方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但不管对方的目的是什么,我必须要有自己的行动基调,努力让自己占据主动,让他们跟着我的基调走,若我太在意他们的目的和行动,很容易让自己疲于应付,从而失去主导权。
我现在刚刚打了一场胜仗,士气正旺,在战局中站着主导优势,我可不会为了宛城的一点问题而放弃现在这样的优势。所以不会回军援救宛城,而是要继续进攻。
张绣一万五千大军出城,昨夜一战,能够来得及逃回邓城的不过是张绣身边的亲信一千不到。其他的人员要么被杀,要么投降,要么溃散逃入民间不敢露头。所以邓城只剩下五六千的兵马而已,而我方则还有一万多人,人数和气势上占据绝对的优势,所以必须打下去。
可要想攻打邓城,必须要越过子北河,但是子北河又宽又深,浮桥又被烧毁,想要攻过去还是有些困难的。
我下令刚刚大战后的士兵休息一天。然后让王宝的斥候营开始沿着子北河上下巡查,寻找可以渡河的浅滩或者其他的浮桥。
第二天,斥候营在向西十里的文渠乡和向东十里的汲滩镇分别发现了两个可以渡河的地点。于是我开始下令,让曹休的部队开始砍伐树木,制造浮桥,制造出要强攻的假象。让孔秀的部队大张旗鼓的向东进发,赶到十里外的汲滩镇去准备过河。
而王植的部队则和骑兵一起好好休息准备晚上行动,从西边的文渠乡过河。
我军建造浮桥的举动让张绣军紧张起来,纷纷在岸边列阵,弓弩手也派了出来,对架设浮桥的士兵射击。
当他们看到向东而去的孔秀部队时,从五千兵马中分出了两千士兵去追赶,想要阻拦孔秀部队在其他地方渡河。
黄昏时分,曹休的部队已经将浮桥搭设了一半多,木材已经准备了很多,但是由于张绣亲自在对面坐镇,对方的弓弩射的又太厉害,所以靠近对岸的半段浮桥还没有搭设起来。
此时,孔秀部队故意行军如蜗牛般缓慢,用了一天时间走了十里地,也在太阳要落山的时候到达了汲滩镇。对岸的雍凉兵马早就已经不耐烦的先将那里的浮桥拆毁,并在对岸设好了防备。但是孔秀却依然没有急于渡河,而是在对岸也扎下了营寨。
入夜之后,我借着夜幕,带领着休息了一天,精神饱满的骑兵和王植部兵马悄悄的出营,向西而去。而东边汲滩镇的孔秀军也在营寨内设置无数草人,只留下两百士兵准备着无数火把和锣鼓。自己却率领大部队悄悄出了营寨,急行军回到了曹休部所在地。
当我领军赶到文渠乡的时候,那里的浮桥也已经被拆毁,而且对岸也有数百敌兵守卫。
这些都在意料之中,张绣作为防守的一方,对于这条河的情况了解的比我要清楚,所以这里他自然会有一些防备。但是防备总会有高低之分。我让曹休建造浮桥就是要吸引张绣的注意力,给他造成一种压力,让他不敢分出太多的兵力去两边防守。
而我派孔秀部大张旗鼓的向东去,就是为了向他们表明我要从东侧进攻,让他紧张,孔秀部近四千人马,张绣若分出的兵力少了不足以拦阻孔秀渡河,若分出的兵力多了,那就挡不住曹休的正面进攻。
我利用的正是敌人兵少的缺点,然后再让他们原本就少的兵力继续分兵。这就是与阴谋相对的阳谋。让对方明知道是计策却无法反抗的方式。其实即使我白天让王植的部队光明正大的向西边文渠乡而来,张绣也是无可奈何的,因为他若再分兵去西边防守,兵力就太过分散了。但是这样做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会让张绣因为压力而放弃子北河的防守,龟缩回邓城之内。若他回到了邓城,有了城墙防御,我再想攻城,难度就比平地肉搏要大许多,伤亡也会增加,需要的时间也会更长。所以我选择悄悄的夜里行动,就是要利用张绣的侥幸心里,让他继续留在河对岸,而不是逃回城里。这对我是很有利的。
到了文渠乡之后,早就在那里等候的斥候带来了几个当地向导,在他们的指引之下,我们避开了对岸敌兵的防守,越过了河流,并没有理会那里防守松懈的几百雍凉兵,而是继续向后准备绕到张绣军的背后去。
午夜时分,曹休部按照早就已经制定好的计划,开始半夜抢攻过河,加紧搭设浮桥。听到动静的张绣军急忙召集士兵抵抗,一时间子北河上火光冲天,喊杀声震耳欲聋。
而东边十里外的汲滩镇营寨内留守的二百士兵开始点燃营寨内的火把,借着便敲响锣鼓,装出一副人数众多,想要渡河的样子。河对岸的两千敌兵急忙列阵。但是等他们起来时,对岸的两百士兵已经停止了敲打。而且也没有敌兵渡河的迹象。但是他们却不敢松懈下来,因为以前张绣军已经在这上面吃了太多亏,总是先骚扰,却不进攻,当他们以为没有危险的时候突然攻过来。这次统兵的将领张也就已经在鲁山的育水河边和前天夜里的白牛乡之战中了解了这种骚扰战的可恶,所以他下令士兵分成两班轮流睡觉,通夜列阵,让对岸没有可乘之机。
而营寨内的两百士兵任务就是牵制这两千雍凉兵马直到天明。
早就在准备的曹休部有充足的木材,曹休也亲自冲到最前方鼓舞士气,部队冒着地方的弓弩箭雨在一个时辰后终于将浮桥搭设的差不多了,虽然距离对岸还有两三丈,但是已经靠近河岸,水已经很浅了。曹休招呼一声,率领身后的部队哗啦哗啦跳入水中冲了过去。张绣一看如此也不示弱,将弓弩手后撤,率领刀盾枪戟兵迎上,一通厮杀。
正当双方在僵持的时候,从东边回来的孔秀部四千人马赶到,也利用浮桥冲了过去。孔秀的四千兵马加入战团,局势立刻向我军倾斜,曹休部加上孔秀部有七八千人马,而对岸的张绣却只有三千多,兵力的差距让他越来越感到吃力。正在张绣想要撤退时,我率领着骑兵部队和王植部从他的背后杀了过来,面对三面围攻,张绣再也抵抗不住,凭着自己的武力,在亲卫骑兵的保护下杀出一条血路,向邓城而去。
我越过子北河后,原本是有机会趁着张绣在河边与曹休大战的时候攻破邓城的,但是我思量之后并没有这么做。因为我觉得今夜攻破邓城是不划算的。因为我即使攻破了邓城,只要张绣还活着,他依然可以像在宛城一样,逃到另外一个地方,继续逍遥。
一股势力的覆灭,不只是要将他的地盘攻破,更重要的是要将其领袖杀死,将他们的灵魂人物消灭,若非如此,他们迟早还会跑到其他地方兴风作浪,借尸还魂。
所以,攻破邓城会让他们失去立足点而逃走,若是留下这个城池,则可以让他们按照我的心意留在这里,只要张绣留在邓城,那就等于是还在我的掌握之中。所以我下令徐悠率领三百人脱去铁甲,换上从雍凉兵身上拔下来的军服,马匹全部由龙飞的三百骑兵掌管。徐悠领人埋伏在邓城城门口。待机行事。而我则率领其他人从背后向张绣发动突袭。
张绣逃走之后,他身边的三千将士也很快崩溃了,四散奔逃,这反而更容易被我们击杀。在张绣逃到邓城之下,即将进城的时候,徐悠他们装扮的雍凉溃兵从暗处奔出,惊慌失措的喊叫着跟随张绣一起进入了城内。
张绣军溃逃的消息应该还没有传到东方十里处的汲滩镇对敌的张也耳朵里,这就是个好机会,事不宜迟。我们简单的整顿了一下兵马,三股大军一起向东而去。在天刚刚亮的时候,我们对张也的两千人马形成了三面合围之势,我果断的下达了进攻命令。
张也一夜没有睡好,时刻担心着对岸的敌兵攻过来,一次次的虚惊让他恼怒,却又不敢主动攻过去,更不敢放松警惕,以前的数次经验告诉他,这些虚假的骚扰之后,一定会有真正的进攻藏在里面。等他听到比以前更大更响的进攻声响时,张也终于松了一口气,等了一夜,进攻终于来了,虚惊终于要结束了。当听到士兵惊慌失措的禀报说敌人攻来时,张也还摸了摸自己的小胡子,嘴角微笑,暗叹自己果然聪明,都在自己的预料之中。但很很快他就发现了不对,因为声响不是从对岸传来的,而是从背后和左右两侧。
张也冲出营帐,看着平静的对岸,和背后左右三面冲过来的大军,顿时懵掉了。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这些兵马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我们一万多兵马对战两千敌兵,而且是三面夹攻,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结果没有悬念。当太阳升起一杆高的时候,两千敌兵全部被歼灭。张也在逃亡的时候被白青率领的天命弓骑追逐,射杀而死。
如此一来,张绣可以依靠的兵力已经消失殆尽,只剩下一座缺少粮草的城池和寥寥一千部队。我下令三军不要休息抓紧时间进攻邓城,完成了对邓城的四面合围。如此一来,张绣想要逃走也不容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