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铁器买卖(1 / 1)

苍龙三国 大地风歌 3052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一百二十九章:铁器买卖

窥破叶翔的秘密之后,我们也不便在树上久留,看到那小丫头登着梯子将墙头的花取下后,我们找了个机会下树溜走了。

经过询问,那宅院果然是李家的府第。看来那女孩应该就是李家小姐了。不过有些奇怪的是,叶翔以前不是很烦她吗?张机先生给他这个任务的时候他是一百个不情愿,任务结束的时候还感叹过“苦日子终于到头了。”可是现在的行为和当时的话语进行比较,叶翔还真是言不由衷啊!

张机先生因为和沈槐老医师探讨医术所以在宛城住了这么久还没有离开。所以我把叶翔的反常现象告诉了张机先生,询问他对此事的看法。

张机先生正在分拣药草,听到我说起此事,他只是呵呵一笑,道:“你们年轻人的事,还是自己去解决吧。不过说实话,我这个徒儿从小跟随我学习医术,后来虽然走南闯北也见过不少世面,可看见女孩子就害羞,如今二十五岁还是独身一人,让我这个做师傅的也为他担心起来。”

我琢磨了一下,笑道:“先生,您当时开那个古怪的药方时,是不是就打的这个算盘啊?”

张机先生干咳两下道:“缘分嘛,既要有缘,又要有分。我给他创造了一个机会,算是给了他们一个缘,至于叶翔有没有这个福分,那就要看他自己的了!”

我笑道:“人们都说月老牵红线、喜鹊搭媒桥。既然如此,为了弟子的幸福,应该您这个长辈出面提亲才是啊!”

张机先生将分好的药草端出门外晾晒,我急忙跟着,他摇头道:“还不到时机。叶翔性子有些羞怯,如果他自己不首先打破心结,我们即使推波助澜也怕会有些遗憾。这就如同下药,虽然病症已经查明,但是若为了尽快治愈而加大药量,不但不会治愈,反而会因药性过猛而伤害身体。一切循序渐进、顺其自然才好。”

我看到张机先生一副悠然自得、事不关己的样子,有些感叹,他一方面对叶翔的终身大事担心,甚至煞费苦心的设计这么一个怪药方。一方面却又不想在后面推波助澜。这前后行为有点矛盾啊!或者说这就是先生的做人理念。这还真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啊。不但教授医术如此,连做人、生活都这个态度。

明白张机先生的态度之后,我就不再打扰了,起身告辞回营。但是我觉得叶翔爱慕李家小姐怎么说都是一件好事。叶翔年纪确实不小了,李家小姐虽然得过疯病,名声不好,但是已经治好了,且生活上还是规矩的,家庭出身也比较体面清白。他们二人也是般配的。李家就一个独女,成婚之后,叶翔还可以继承一大笔家产。唯一的不好就是以后万一我调防到其他地方,叶翔也得跟着,二人怕要两地分割。但那是以后的事情,想那么远做什么。既然如此,我决定要在叶翔身后推一把。

我把想法和徐悠、龙飞说了说,他们也都呵呵笑着,同意帮叶翔促成好事。为此我们制定了一个计划。而这些都需要事先瞒着叶翔才行。

第二天,我决定去李员外家拜访,理由便是宛城名产的贸易。李员外出生商贾,家有万贯家财,后来在宛城定居,购买了许多房产,城外也有许多田地。商业区中有三成左右是李家的产业。宛城的名产不少,最近的铁器产量越来越大,木器也多了起来,要想将这些东西大宗的卖出去,必须要借助李家的力量。

我让叶翔随我同去,虽然叶翔猜不出这种事情为什么要他一个医师官参与,但也没有多少什么。

得知我的拜访消息之后,李员外惊恐不已。毕竟我曾经是掌握过宛城军政大权的人物,即使现在宛城有了太守,可许多实权依然在我手中握着,李员外当然不敢怠慢,大开府门,亲自带着家仆在门口迎接,我们寒暄一番之后进入客厅就坐,茶水奉上。

我对李员外道:“这次前来是听闻令千金病已痊愈,可喜可贺啊,以前忙于公事没有空闲前来,现在终于腾出了时间,虽然有些晚,但还请不要见怪啊!一些贺礼,不成敬意。”说完我一摆手,自有士兵将礼物献上。

李员外急忙行礼道:“有劳将军挂心,真是感激不尽啊。人们都说风将军待人和善,爱民如子,我虽年长将军些许岁月,但还是对将军佩服不已啊,这真是我宛城之福,我李某之福啊!”

我呵呵一笑道:“客气,客气!对了,我给你介绍这位,我帐下医师官,叶翔叶校尉!”

在我身旁的叶翔向李员外一欠身道:“有礼了!”

李员外也急忙道:“原来是叶校尉啊,我们认识的,上次小女出城采药,便是叶校尉给与指点的!”

“哦,原来你们认识啊,这就更好了。我最近对民事关心不多,所以不知道还有此事。令千金的病听说经常反复,不知道可有此事啊?”

听到我的话,李员外的脸微微变色,有些不满,这样的事情随口说出来应该是很无礼的吧,更何况对于女孩子来说,疯病的名声已经够坏的了,还经常复发,那让她以后如何找婆家呢?也难怪他心里不舒服。但是李员外很快恢复平静道:“多谢将军关心,小女最近开朗许多,应该已经无事了!”

我说道:“这种事情可不要大意哦!人们都说小心行的万年船,更何况这还关系到令千金的一生幸福。这样吧,叶翔校尉刚好是张机先生的高徒,也是我手下可以依赖的医师,那就让他给令爱查探一下吧。我的一片盛情,李公可不要推辞哦!”

李员外用手端了端面前的茶杯,最终放下道:“男女有别,恐怕不太好吧!”

我笑道:“医师又岂能比的他人!”

“这个…….”李员外有些犹豫。

“就这样吧。叶翔你跟着管家去探望一下李小姐的病情。我和李员外还有正事要谈。”说完我又对李员外道:“请恕晚辈自说自话了。”

李员外苦笑一下道:“哪里,哪里……”

叶翔听到我的安排也是一愣,因为事前他可没有带任何药品,也没有做什么准备,这个突然的决定,让他有些手足无措。

我道:“这就好,咱们还是谈正事吧,这次前来我是有关商路上的一些事要请教,还望不吝赐教才好!”在我们说话的时候,叶翔无奈的跟着李府的管家向后院去了。

见叶翔走了,我对李员外道:“听闻李家在宛城的生意做的很大,商路也很广,我想请教一下宛城有些什么名产呢?”

李员外见我无缘无故的说起这些,有点担心道:“小人家中确实有些生意,只能算是小有成就了。宛城名产吗?当属玉雕和烫画。宛城玉雕的玉石采自附近独山,独山玉质坚韧微密,细腻柔润,光泽透明,色泽斑驳陆离。有绿、白、黄、紫、红、白六种颜色,是玉雕的一等原料。制成的玉雕行销天下,并常年供应朝廷。乃是当今三大名玉之一。”

我奇道:“何为三大名玉?”

李员外对此有些了解,侃侃而谈道:“所谓三大名玉是指众多玉石之中质地最好的三种玉石。其一是产于西域的和田玉。春秋战国时期,从秦国流传入中原。其二是长安附近的蓝田玉。此种玉能平衡阴阳气血的失调,使人祛病保健益寿。相传传国玉玺便是蓝田宝玉雕琢而成。其三便是我们宛城独山的独玉了。”

“原来如此啊!想不到宛城还有这种宝贝,如今产量如何?”

李员外叹了口气道:“如今兵荒马乱,玉石开采不足,玉器雕琢的匠人也失散了很多。更重要的是,如今世道,玉石再宝贵,找不到买家,也比不得一斗粮食珍贵!盛世玉石,乱世黄金啊!如今玉石玉雕都不值钱了啊!”

我叹道:“这么说烫画也不值钱了?”

李员外道:“烫画乃是用一种特制的铁笔,在木板、屏风等木器上面烙制成的工艺画。此种技术由来已久。汉武帝之时宛城太守向皇上进贡了六扇屏风,上面便是栩栩如生的火笔烫画,武帝非常喜爱,从此宛城烫画成为名产。可如今匠人散失,商路多有盗匪,烫画又因为太多贵重一般家庭根本买不起,销路不畅。卖不出去的东西,再好也不顶用啊!还没有粮食来的实在!”

我道:“如今天下虽乱,但是富人应该还是不少的,这样的玉雕和烫画真的很难卖出去吗?”

李员外道:“富人固然是有,但是他们的钱财大都用来招募家丁,看家护院。如果连家都没有了,再多的玉器和玩物又有何用?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或者被付之一炬而已!”

我点头同意道:“果然如此,这些供人玩赏的东西还是只有在盛世才有市场啊!那你以为铁器买卖有没有市场呢?”

李员外眼睛一亮道:“铁器当然是乱世中最受欢迎的东西,特别是直接打制好的兵器!将军的兵器坊生产的兵器应该有剩余吧?不知将军可否想过变卖换钱呢?”

我端起面前的茶杯道:“倒是想过此事!”

李员外见我语气如此,急忙道:“我李家在宛城也算是有些销路,商路也遍及四周诸郡,如果将军有所差遣,我定然万死不辞!”

我呵呵一笑,这话说的是好听,实际上还是看中了这其中的利润。大汉天下产铁的郡县不过是那有数的二十几个而已。所以铁器一直以来都是紧俏的货物。更何况现在是乱世,地方豪强和有财力的百姓都想要买些铁,打造兵器防身,朝廷盐铁专卖已经废除,更没有禁止百姓购买铁器,所以经营铁器生意的商家绝对是一本万利。

我道:“兵器买卖太过张扬了。我现在也还没有剩余的兵器出卖。但是铁炉烧出的铁锭倒是可以考虑!”

李员外道:“铁锭也行啊!如今铁器紧缺,绝对可获数倍钱财!若将军不弃,小人愿意为将军代为销售,利润绝对丰厚!”

我笑道:“忠心可嘉。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急啊,不急!”

李员外急忙陪笑道:“正是,正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