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21 章(1 / 1)

红警大中华1985 白面黑厮 2000 汉字|11 英文 字 2个月前

高于全联盟的决定和法律;土地、矿业等自然资源为共和国所有而不是全联盟所有;将“不惜健康、时间,以便使我们摆脱危机状态,把俄罗斯引向美好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很多苏共成员都相信,是苏联的路线出了问题,他们需要选择一条更好的路。而且有人甚至还认为,俄罗斯很强很健康,是那些麻烦的加盟共和国给苏联带来了太多的麻烦,甩掉他们苏联能够继续健康,享受其实原本不应该享受的高福利。

叶利钦谋取主权独立,在以前看来都是不可想象的,这种分离国家、颠覆党的政权的行为,却在今天,因为戈尔巴乔夫而被允许了。他描绘的“美好画卷”,使得对于时局不满的一些人十分向往,即便是他们还是cp人,但也倾向于叶利钦做出改变。这时候叶利钦也是苏共党员,他们只以为,富有精力和魄力的叶利钦是想像中国一样,走一条不同的社会主义道路,而他们并没有设想过,叶利钦在今后的有一天会选择背离苏共和社会主义道路。

其实改革家和叛徒,从来都只有一线之别,有时候甚至是一样的东西。

从来只会捣乱的戈尔巴乔夫当然也没有放过这个机会,他这时候跳出来,直接指责叶利钦通篇发言没有一次提到“社会主义”,在称呼共和国时,也不加上“苏维埃”这样的定语,批评他“否定列宁主义原则”,鼓吹“分离主义”,这实际上是瓦解联盟,想要搞垮苏联。

其实他说的也并没错,叶利钦就是不想要苏联了,也不想继续走社会主义的道路了。但是戈尔巴乔夫气急败坏的指责,和居高临下的态度,让很多cp党员十分不满。他甚至召集俄联邦cp党员,指示他们给叶利钦投反对票。这更促使了一些人萌生逆反心理,这些日子上苏联刊物上言行无忌地攻击戈尔巴乔夫,不管假的还是真的,很多人心目中,戈尔巴乔夫的形象远没有叶利钦正面。

6月2日,叶利钦以6-票的微弱优势胜出,当选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这也是苏共的历史上,第一次党内少数反对派战胜了多数官方主流派。自1987年被解除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的职位后,叶利钦重返权力中心。而作为俄罗斯联邦的主席,叶利钦获得了更大的政治权力,能够通过法案和颁布政令,他甚至可以直接抵制戈尔巴乔夫的施政纲领。中央政权的权力被严重削弱了,因为一个俄罗斯就等于百分之八十以上甚至百分之九十的苏联力量,而现在这股力量属于一个一心背离苏联的家伙。戈尔巴乔夫和其他党内传统势力,已经无法阻挡叶利钦颠覆苏联的计划了。

7月,苏共召开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三方政治势力再度杀得你死我活。会上,叶利钦提出了彻底改革论:苏共名称改为“民主社会主义党”,解散军队、国家机构中的党组织,没收苏共的财产等等。

而苏共二号人物、“保守派”代表利加乔夫则向私有财产和市场经济开炮,坚持捍卫马列主义。利加乔夫还含沙射影地攻击叶利钦等激进派,他强调:“国内存在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反对cp的势力”。

戈尔巴乔夫仍旧没有认识到问题所在,反而想要继续两面讨好,最终他也只能两面不讨好。

终于,在戈尔巴乔夫再度当选总书记之后,7月2日,当大会宣布叶利钦被提名为新的中央委员候选人时,叶利钦面无表情走向讲台,高举代表证宣读了一纸声明:“鉴于我已当选为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考虑到国家正在向多党制过渡,我必须按照人民的意愿行动。鉴于此,我宣布退出cp。”

在此刻,戈尔巴乔夫想要捏合党内三派的努力告完全失败,叶利钦的退出,也造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到199l年7月苏共召开中央全会时,党员减少了0万人,占比超过党员总数的五分之一。

甚至叶利钦还不顾那些地区分离势力,认为他们是自己推翻苏联的盟友,与波罗的海三国、列宁格勒等大城市的激进派,形成一股足以与苏联中央分庭抗礼的政治力量。在此种情况下,苏联的未来成为了一个谜局,但明眼人都能够看到结果了。

------------

431 维尔纽斯事件

维尔纽斯的街头传播着一种不寻常的气氛,一股躁动之火从人们的心中蔓延,并在互相接触中不断的壮大,往日的愤恨和不满正在聚积,庞大的感受似乎只有需要一个宣泄口,才能够排出。

商店里面没有商品,社会的福利政策得不到贯彻,波罗的海三国与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三国有个非常不同的背景,后面三个国家得到了来自中国的强力支持,尤其是在金融信贷和消费商品出口上,特别是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两国,因为没有经历罗马尼亚的那种冲突变局,直接在中国半授意或半控制的扶植下,差不多一些地区在一年之中就扭转了颓势。

来自中国的经济学家、产业专家帮助上述国家进行产业经济调整,大笔的人民币投资重新使得一些企业焕发了生机,大幅度的关税减免也使得本地消费市场变得愈加繁荣,类似中国更加灵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使得一些头脑灵活的人开始下海从事工商业活动,总体而言,他们的危机虽然尚未完全渡过,但已经能够清楚地看到好转的迹象了。

而立陶宛则没这个幸运了,甚至他们一心期望着投入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阵营,而压根对仍保留社会主义制度的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十分看不起。只是,他们所向往的那些国家却不会像是中国一样大举对他们进行经济的支持与援助。

虽然立陶宛在九零年已经宣布了独立,但是这个独立尚未有什么人承认,实际上立陶宛的政权还是苏维埃政府,体制上也没有出现什么剧烈的变化。在经济出现困难,而且被西方斗士与本国民族主义者的煽动下,终于维尔纽斯的居民开始走上街头,工厂罢工、学校罢课,进行示威。不过这个示威活动很快就演变成了大规模的骚乱,整个维尔纽斯的秩序崩溃,反苏联和彻底独立的趋势更加明显。

莫斯科,头疼于被叶利钦频频挑战的戈尔巴乔夫甚至心里乱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