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采他们的资源并没有什么意见,于是他继续道:“我们初步希望对南部阿富汗进行一定的投资,主要在矿物采掘的领域,我们也希望能够获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在用工和其他政策上给予帮助。”
迪米什回答道:“这些都好说,只要中国企业愿意过来,来一百家我们都是欢迎的,只不过我国缺乏一切必要的基础设施,甚至缺少道路条件,工业用电、自来水之类的东西也都比较缺乏……”
徐咏骅赶忙道:“这些都没有问题,我们国内具有经验丰富的工程队伍,对于建设这类基础设施不在话下。如果能够获得塔利班政府的同意,我们也可以接手建设包括坎大哈等城市的水电市政基础设施,方便当地人的生活。”
迪米什心中欢喜,坎大哈的居民越来越多,而基础设施的缺乏和落后已经严重制约了坎大哈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缺水和缺电,很多居民不得不在比较郊外的地方搭其贫民窟,然后步行数公里去水井打水,就连领袖奥马尔都在公开的演讲中号称以身作则节约用水。用电更成问题了,夜间的坎大哈只能见到少数用柴油发电机点燃的灯光,没有电的阿富汗就如同一个二百年前的社会,而不是现代社会。
其实齐一鸣原本打算让基地的发电厂为奥马尔解决这个用电问题的,就如他在国内,大批的红警电厂为居民生活用电和工农业用电提供了大量廉价的电力。可如果这样做了,外人肯定会怀疑原本落后而缺乏工业基础的坎大哈,怎么会可以供应全城大量的电力,只能作罢。
“不过,徐大使,我国政府在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是有限制的,外国投资占股不得超过百分之五十,而且我国政府对于如水利公司、电力公司、交通行业公司都必须有相当程度的决定权。”
徐咏骅对于这样的条件一点也不奇怪,能够占股49%已经是不错的事情了,基础设施建设这种事虽然投资比较大、成本回收时间比较长,但也就是相对的问题,能够进入到这些领域,本身就对于这个国家有了比较大的影响力。可以说,就算徐咏骅其他的事情没有谈成,仅仅靠着这一件事,就已经可以表彰了。
“我方接受贵国的条件和依法监管,希望能够对当地人民有贡献。嗯,我国初步计划投资南部阿富汗地区的一个金矿和一个铜矿,如果进展顺利,我们会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的。另外,考虑到贵国交通不变的问题,我国希望投资建设中巴铁路上从巴基斯坦奎达至坎大哈的线路,未来如果喀布尔也被贵方解放,我们或许我们还可以再建设白沙瓦到喀布尔的线路。”
迪米什没想到还会有这种好事,一条铁路对于阿富汗经济的改变会是极为巨大的。如果能够搭上巴基斯坦和中国的这条线,最起码正常贸易能够进行起来,那么阿富汗就不会像如今这么困顿了。外界的货物可以借助这条铁路运进来,而阿富汗出产的矿石、山羊毛织物都可以出口。
中巴铁路是齐一鸣西出战略的重要一环,从克什米尔进入中国的一段崇山峻岭,修筑比较困难,齐一鸣主要征调了精悍的施工队伍,甚至调配了一台钻地采矿车为他们开山造路。而从瓜达尔进入巴基斯坦的一段路并不是特别难修,进入阿富汗也不成什么问题。
徐咏骅看来,这种对塔利班的支持虽然看上去没有什么,但实际上比给上百万支ak4k厉害得多。他对于这么早就进入仍旧战乱的阿富汗还是比较没底,但上面交代了,他就需要务必完成。以他的战略眼光自然能够看得出来,中巴铁路修到阿富汗,基本上能够确保在经济上,阿富汗受到中国经济圈的辐射,对于政治外交的影响也不言自明。
不确定因素很多,但是如果真的搞成了,他也算是功在千秋了。
------------
344 夺取辛丹德
阿富汗的四号分基地现在基本上与塔利班没太多关系了,塔利班进入了正轨,并且有了自己的步调,而且随着力量增强,塔利班也受到了世界的瞩目,齐一鸣再三考虑后,还是不打算让阿富汗和中国那么显得靠近。
这几年他在周边搞风搞雨已经够欢实了,而且随着苏联的快速败落,一些美国的有志之士已经将眼光放在了跟在自己后面摇旗呐喊的中国身上了。如果他的动作过于直白和剧烈,美国的警觉心会更加的强,从而造成他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不过话说塔利班也不怎么需要基地的支持了,齐一鸣基本上见证了一个阿富汗/苏联版的运输大队长,整个苏阿战争期间,苏联给纳吉布拉的傀儡政权输送了大量的武器装备,不仅仅是ak47一类的武器,甚至包含了大量的重型装备,如战斗机攻击机20m2im2,这十年之间苏联给了阿富汗傀儡政权几百架之多。各类装甲车坦克,包括htb66070、bnp-/2t544526等几千辆。
虽然政府军使用这些装备的战损也相当可观,但仍旧是留下了大量的装备。初时齐一鸣还老老实实地给塔利班提供基地产的装备,后来发现这么做实在太傻了。基地的产量虽然大得惊人,但是好钢用在刀刃上,能够造99坦、天启,来造59b简直就是浪费。而发现了阿富汗政府军运输大队长的本质之后,齐一鸣授意奥马尔开始发动他的军队在阿富汗全国范围内进行对政府军军备仓库和军事基地的突袭行动。
甚至胆大包天到在苏联还没撤走之前,突袭苏军的营地夺取他们的物资。而苏军也显得十分脓包,他们一心想要撤退,领导体系基本上已经完全失去了指挥欲望,下层官兵也没有了士气,面对比他们弱很多的塔利班,甚至基本上就是闷着头跑路。后来发现塔利班的目标不是他们而是他们手里的装备时,大批的苏联士兵扔掉自己的武器,不开走坦克和飞机,乘坐速度更快的卡车、装甲车等快速离开驳火地带。
这种情况就连齐一鸣都有些难以置信,当初中苏边境战争的时候,虽然以3沛为首的pla全面获胜,但是苏军的斗志齐一鸣认为还是不错的,除非到了崩溃的地步,不然抵抗还是比较顽强。他也根本想不到,原本算是精锐的40军已经到了如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