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4 章(1 / 1)

红警大中华1985 白面黑厮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安定缅甸,培养一个忠实小弟,并让一个安定和谐的缅甸为中国的发展也提供一些便利。所以他不仅派遣了大量的士兵进入缅共的根据地,随之而来的还有五号基地招募出的上万民兵。

这些民兵大都选择了本地人的族裔,主要是汉族、傣族(掸族)、佤族、克钦族等,他们能够跟当地人没有障碍的交流,虽然并无多么先进的科学技术,但基本上都有高中以上的文化水平,拥有一定的工作能力。

巴登顶安排这些人进入根据地后,组织生产,修建公路,开办学校,利用齐一鸣五号基地提供的诸多物资,开发缅共控制的地区。在缅共控制了当地数十年的时间里,从来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局面,这令当地人觉得迷茫又欣喜。

自然贩毒的生意不能再搞下去了,罂粟田被铲平,加工厂被捣毁,虽然当地人觉得有些可惜,但他们也得到了一定的粮食之类的物资赔偿。由民兵带头,他们在当地首先是开办种植园,提高当地的粮食生产能力以及其他能够产生效益的经济作物,再就是当地也有一些比较有价值的矿产资源,如金、银、云母、宝石、铅矿等,在基地提供采掘设备之后,矿业公司雇佣当地人进行采掘。另外就是丰富的木材资源也是一笔财富,通过南定河逆流而上可以把这些木材运送到中国。

在整个大变动过程中,当地并未发生什么过激的举动,主要是这些必然对当地的发展有帮助,还有就是云南边境上立起的心灵信标塔也在洗刷着当地人的心灵,使得他们对于缅共、中国等名词认同感大增,而减少了可能的反对行为。

------------

306 齐氏医改

缅甸风起云涌的民主运动正在渐渐席卷着这个国家,一头缅共虽然似乎沉浸在建设自己领地的种田游戏中,但齐一鸣很清楚,武装起来的缅共人民军只不过是将爪牙收着,当军政府开始血腥暴力镇压缅甸人民的示威抗议时,那时候缅共人民军会打着为民请命的大旗一路南征,收割这一丰硕的果实。

齐一鸣在评估中,也认为有可能缅共人民军的军事行动可能导致本来示威反叛的缅甸人民再度跟政府军同仇敌忾,所以他尽可能选用缅族的身影,比如缅族人巴登顶,比如缅族士兵,强调建立真正的民主国家,以及赋予各邦真正的自主自治权等。相信总会有那么一些聪明人会选择跟缅共合作的,因为不合作他们这些草民永远不能获取政权,合作了之后他们就有能力反过头来清算缅共。

对此齐一鸣不置可否,他会跟在南洋国一样,在这里建立起一个个庞大的心灵信标塔,控制住这里的人心,缅甸作为佛国就应该多一点仁善,少搞什么打打杀杀或者斗争什么的。

他和缅共都在等66运动这个机会,现在还是蛰伏的时候,齐一鸣也不会浪费光阴,在国内他也有很多事情需要做。

幕僚墨仙通和助手周予同一左一右站在齐一鸣的身后,齐一鸣是第一次走进胜华集团下属的这个药业公司,这个公司名叫康华制药,倒跟他开公司基本上所有的公司都叫x华一样。虽然是很随便而且庸俗的名字,但当齐一鸣第一次走进康华制药的生产基地,也是不由倒吸几口凉气。

这个生产基地太过巨大了,有五千多名工人三班倒地看顾在生产线上,你没听错,他们不是动手的工人,而是仅看顾全自动生产线的工人。这个占地三十多平方公里的庞大生产基地建在湖北武汉,抵得上一个澳门大小。从这里出产的几乎能够医治所有可医治疾病的药物通过铁路、航空、公路、水运等多种物流方式被分配到全国各地,只有武汉这个九省通衢,天下枢纽之地才能做到这个便利。

康华唯一的一个生产基地,规模是如此浩大,能够提供仅6亿人从小到感冒、大到癌症的所有疾病所需的药品。即便是到后世,这样的一个制药业巨无霸存在都是不可想象的。但千万不要以为这里是一个暴利的产生地,这间生产基地的维持,基本上是靠国家财政的补助的。

为什么?因为齐一鸣将药卖成了白菜价。

后世不知道多少人在喊全民医保,又有多少砖家叫兽在喊如果全民医保,国家财政立即就被拖垮。这个倒不是说谎,本身中国制药业很大一部分是靠买进国外专利,成本已然高昂,然后再经过畸形的医疗系统层层剥削,如果国家要为每一个公民买单,砸锅卖铁都不够。

齐一鸣穿回八十年代自然不可能那么超前地搞全民医保,而且所谓全民医保也不可能是得了病一分钱不用掏,美国那么大那么富的国家搞个奥观海医保都弄得全国动荡,而很多人也失去了医疗保险。大概只有那种人口比较少、又比较富裕的国家可以搞这样的计划,人口上亿的国家搞全民医保基本上都是一个巨大灾难。

搞不了全民医保,但齐一鸣也有自己的方法——垄断制药业,掌控定价权。本身此时国家的制药能力就有限,从业者也比较少,齐一鸣借着鸡毛令箭一番整合,就把他们都捆上了自己的战车。从他制霸国内制药业开始,全体制药公司就得了一句他的金口玉言:“你们都不用想着赚钱了。”

感冒药三五块一盒,消炎药也三五块一盒,治高血压、糖尿病的药一二十块一盒,治癌症、乙肝的药三五十块一盒,他没办法在医院这个层面上想办法,但是却有本事把所有的药品卖成糖豆一般的价格,也有本事鼓动立法医院无法在这个保护价格的基础上再加一毛钱。

另一个位面中那些院方药品采购医师动辄都是千万富豪的局面估计是见不到了。

因为掌握着大量的药品专利,超越时代的生产能力,齐一鸣有胆气玩这样一个游戏,药品一律按成本价进出,有些成本过高的药品,以补助的方式进行出售。只有以这样的一种方式,齐一鸣能够最直接地降低全民的医疗成本,不用让普通家庭在面临亲人的大病时家庭面临崩解。

保大病不保小病的医疗保险也是医疗改革的一个重心,国家现在没有能力全面上马,但齐一鸣还是想了一些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