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鹤,率大小高手,亲迎徐公子,又护他左右,进场祭天。王师、魏公等率百官居跪接,恭敬臣服。前辈之中酒王欧阳希夷率江湖各帮各派高手,于左首拜倒;独孤龙楚红率世家大小各族,于右首礼拜……
一身黑纱的阴后,也面覆金纱表示喜庆,又于秀发之上金饰红珠,她率阴癸弟子及魔门剩余高手,静等徐公子祭天,再献礼以示归顺忠诚。
天下第一妙手鲁妙子及华夏武圣大雷神,立于祭坛之阶,迎接徐子陵及凤后卫贞贞。
尊贵卿相、世间尊者身份,有天刀宋缺和奕剑大师傅采林、中原第一高手宁道奇、邪帝向雨田、四大圣僧中的道信和智慧、江准军总管杜伏威及大夏王窦建德、宇文阀主宇文伤、梁王萧铣、楚王林士宏、吴王李子通及燕王高开道,无不罗列于阶上阶下,亲迎此时以手牵着凤后卫贞贞的华夏之主,徐子陵。
龟兹、粟末、铁勒三位女王齐拜,有南蛮三族王子,率众士兵,跪伏归汉。
高句丽女王傅君嫱盛装而来,献上国玺符印,宣布高句丽由汉三国后脱离自立为国结束,重回汉室。
天空战神之鹰飞降,地面黯魔力士护卫,巨鼓金锣由宋智宋鲁亲手擂响,鲁妙子及东溟夫人,引徐子陵与卫贞贞,同于九鼎之前,上香祭天,诚念奉天赐恩谪诏。
“吾王鼎盛千秋,昌繁万代……承天之诏,登位为王,赦令治世,国体兴旺,军力壮强,百业相辅,子民俱荣……华夏万岁!”鲁妙子滔滔不绝地念了一番祭天之词,引得十数万人再也按压不住激动,声如洪涛,滚滚如雷,连连高呼起来。
“华夏万岁,万岁……”
“万岁……”
祭天之香,由天刀宋缺之手,传及大雷神,又传鲁妙子,再传傅采林,传东溟夫人,传杜伏威,传大儒王通,传尤楚红,最后传到徐子陵的手中,以示他们守望王业鼎力扶持之意。徐子陵将手中九香分三份,自己执五之数,由凤后卫贞贞执三之数,素素代表各妃执一之数,祭天上香,自此受天而号,登位为王。
随着徐子陵与卫贞贞三叩拜倒,万民无人不五体投地,九叩而拜,真心为未来盛世祈福。
诸将百官,齐声恭贺,朝徐子陵及卫贞贞行至礼,示忠诚。
随着道信和智慧两大圣僧亲自捧玺,献授,激动得泪流满脸的万众情不自禁又一次狂呼起来,华夏军旗挥舞如赤色狂潮,挟着阵阵波涛般的呼喊,久久不绝……
阴后率魔门子弟,上前膜拜,她自己亲手搞下头顶头珠,结于徐子陵的腰际,以示自新伴君,魔门也在此时,正式易名圣门,与佛、道、儒三门并称四大家。邪王石之轩飞天而来,拱手相贺,虽然神色轻淡,却弹射出圣帝舍利,转赠阴后,表示让出圣门至尊之争,然后洒然而去。
“登位问鼎,凭众相扶,今日誓言,天地共鉴。华夏之内,无论何族何人,皆为吾民,兄弟姐妹,一视同仁,华厦之内,无论何州何地,皆为王地,刀兵有侵,身魂相护,华夏之内,无论何风何习,皆为礼仪,妄视轻薄,法正律严;华夏之内,无论何官何职,皆为百姓,工商士儒,平等统一。”
徐子陵没有念以往王者祭天的祈福之言,却冲着十数万民众,说出了大家最惊喜的心中愿望。
众人听得大气也不敢喘,深恐唯漏,错失于心。
“我王万岁!”
“万岁……”
十数万民众听完徐子陵地祭天之词,治世之愿,先是寂静一顿,然后还没有来得及反应,又一阵狂喜地呼喊冲喉而出……无数因为徐公子到来而改变命运的洛阳人,纷纷跪倒,感激流涕,放声大哭,情难自禁。万千父母,把自己的孩子拉到身前,让他们给徐公子叩头祈福。
因为徐公子的仁政,最能够福绵悠久享之不尽的,应该就是这些还没有长大成人的小家伙们。他们不用担心饥饿和寒冷,不用担心战乱和杀戮,不用担心一切一切……华夏之内,老有所养,幼有所教,民众居广厦无风雨而安,身行己力无忧患而活,百姓如何不感恩戴德……
祭天结束,百官拥徐子陵遍游整个洛阳四门,接受百姓的欢呼和朝拜。
百姓们在徐子陵入王宫登位之后,自发地爆发狂欢,美酒似水挥洒,人人相庆,男男女女,都相贺起舞。
华夏军旗在一个人地手中,传到另一个人的手中,人人都想要亲手执着灼热人心的血红战旗挥摇,以示自己心中的激动。狮鼓龙舞,在每一条大街上,都会应有尽有,常有近百狮龙集结一起,相舞而欢。几乎每一个华夏军的士兵,不管他是将军和还是小兵,只要出现在大家的眼前,都会让众人抓住,强行拉入自己的家中,把大碗美酒敬上……
更多的洛阳人,把外地来的宾客,纷纷拉到家中,盛情款待,对饮而乐。
年青男女,则在大街上载歌载舞,年轻力壮又精神焕发的他们,不断引发欢呼的狂潮,忘情而喊。在街边的小公园,处处可见老人缓坐,他们不像年轻人那般活力,但是也不愿远离热闹,一个人忍受孤独寂静,他们三三两两,与友邻伴坐,促膝谈心,舒畅而笑……
王宫之内,徐子陵高坐王座,百官分立左右。
“天刀宋缺,问世何敌,又有宋家大阀,为华夏支柱,每战俱是华夏之危,特在此,加封镇南王为华夏镇南天威王,赐王座,免朝礼,与君侧同议朝政。”徐子陵亲自下座,请天刀宁缺入座右上第一,接着又请鲁妙子到左边第一就坐,封鲁妙子为华夏第一圣者,智慧文圣。
“华夏武圣,世间大雷神,王之师,王之佑,王之威。特在此,追封隋文帝师兄大雷神为华夏武圣,赐座议政。”徐子陵再请大雷神到天刀宋缺的身边坐下,然后再隆而重之介绍一番,又请大儒王通坐到鲁妙子的身边,封大儒王通为王师,位于孔孟之下,号天下儒师。接着,徐子陵到江淮军大总管杜伏威的面前,执住他的手缓缓地道:“当世有一个人,曾经与本王大打出手,然而却因此结成生死之交。”
“每论出身小混混的本王于任何时候有任何危难,这个大混混出身的杜总管,总是会第一时间赶来,与本王并肩而战。无论偃师之战、洛阳之战、李密减杀之战、还是北伐渤海之战、金狼军围杀之战……”徐子陵拥着激动不已的杜伏威,用力地拍着他的肩膀,大声道:“这一个,不是本王亲大哥,却胜及亲兄的杜大混混,本王远在以前就立誓,假若有日位登大宝,那么定与他同享富贵。今日,本王要封他为华夏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