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一颗小小的药丸就可以提供大量的营养,吃上一颗管上一年,那么吃饭还有什么意义?同样的道理,人睡觉时为了缓解疲劳,但我相信千年以后,缓解人体疲劳未必是通过睡觉来实现。”
谭嗣同嘴唇动了动,最终没有说话。
林海的目光扫到目录的最后一条:死则火葬,火葬场比邻肥料工厂建设。他想说的是未来的世界或许根本不会出现死亡的情况,因为一个人只要把记忆拷贝下来,完全可以利用人造躯体死而复活,但这种说法实在过于惊世骇俗。想了一想,林海决定不再刺激康有为和谭嗣同,说道:“火葬是最环保的尸体处理方式,可以减少耕地的占用,应该在全世界提倡。康先生眼光非常前,徐某佩服之极。”
说完,林海放下了书页,算是对《大同书》的简单品评告一段落。
康谭两人久久无法从震惊中摆脱出来,特别是康有为,他一直自负于自己的知识渊博,目光开放,思想活跃,直到与林海谈话,才知道自己的理论其实很片面。由于对自然科学缺乏了解,没有考虑到几千年后和目前的生活方式的不同,他的大同世界就变成了搞笑世界,让他深深体会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涵义,那么他的其他理论呢?譬如他关于改革的想法是不是也在某些方面有欠考虑?
他曾经想过,他的改革思路未必没有失误之处,不过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但现在他觉得必须要重视起来了,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带来的后果真的很可怕。
“以前一直以为我朝第一怪才是湖广辜鸿铭,现在看来差已,徐先生才是我朝第一怪杰。”康有为用一种敬佩的口气对林海说道:“徐先生,我中国积弱,必须改革方有振兴之路,康某一生致力于为我中国改革谋思,有一些想法,今日想和徐先生探讨,不知意下如何?”
这可能是康有为这辈子第一次和人探讨中国的革新,以前和人谈论这个话题,从来都是由他言,对方好好倾听学习。
林海笑着说:“甚好。”
------------
133、浅辩维新
康有为从床头拿出一个包裹,打开包裹,里面有一扎厚厚的手稿。康有为将手稿取出,双手送给林海。
稿件有些陈旧,有多处修改的痕迹,有的修改痕迹还很新,显然成稿已经很长时间,并且至今一直在完善。这份稿同样有一页简录,将书稿的内容作了归纳,大致可以看出,这份稿件主要分三个部分,分别阐述改革变法的原因,以及经济上,政治上的变法要求。
林海将书稿在谭嗣同面前晃了晃,问道:“谭兄可要看?”
谭嗣同婉拒了,说道:“我早已看过。”
林海一边饮茶,一边翻看书稿,脸色平静,看不出心中喜恶。片刻后,康有为问:“徐先生觉得这些书稿还要得么?”
林海微微点头:“不错,只是有的地方略显激进了。”
“哦?”康有为问:“未知哪些地方激进了?”
林海说:“康先生以为‘西方各国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三十年而强,相信中国只要认真变法,三年可以自立。’这个时间我看短了一点,康先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泱泱中华怎么可能在三年就改头换面?”
康有为笑道:“三年不过是奉劝皇帝改革所用之词语,皇帝喜功,变法成效的时间越短,越能激他变法的决心。其实我的计划是十年改变中国。”
林海笑道:“康先生这可是欺君之罪啊,我当出。”
出就是告状的意思。康有为显然不担心,哈哈大笑:“徐先生不是出卖朋友之人,我康有为这点识人之能还是有的。”
林海心想,你又有什么识人之能?你若有识人之能就不会被袁世凯背叛。
“十年还是太短了。”林海摇头说:“今皇帝失权,处处受太后掣肘,当朝大臣多老朽守旧,不懂世界大势,在变法过程中,这些人将成为很大的阻力。不扫清这些阻力,变法难以成功。”
康有为说:“我维新派当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之精神,国外变法皆以鲜血铺路,我中国人岂能畏惧困难?前方虽有险阻,我等当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林海说:“我们可以流血牺牲,皇帝可以吗?把皇帝放在太后和群臣的对立面,改革失败的可能性很大。”
康有为说:“徐先生过虑了。皇上若欲变法,可擢用有才干的小臣,给以官职,准许他们上条陈,若有真才实学,予以破格重用,令其办理新政。至于守旧大臣,可保持他们原来的俸禄,使其无失位的恐惧,他们便不会阻挠新政了,怎能说将皇帝置于大臣的对立面?再说在变法过程中,可相机行事,就皇上现在之权,即使不能尽变旧法,而扼要以图,也足以救中国。”
康有为在政治上还很幼稚,将变法中的斗争看得太简单。在这个问题上林海只是点到为止,并无意纠正他的错误思想,两个人没有交情,过激的言论对谈话的氛围没有好处。
“废除八股取士制度应该缓行。”林海翻看到书稿中阐述变法内容的一页时,对其中的第一条提出了点评。“目前的各级科举考试取用八股文体,应予以废止,改试策论。说得很好,但朝廷大臣多是写八股入仕的,八股文就是他们的初恋情人,他们不会同意这样的做法,这一条执行起来困难很大啊。”
听了林海的妙喻,谭嗣同笑了起来。
康有为说:“在我的变法构想里,废除八股文,去千年愚民之弊,为维新第一大事。我中国落后,八股文可说是罪魁祸。士人为了挣得功名,皓穷经,揣摩圣贤的言行和时文的程墨。到了后来,连经书也不读了,只记数十题之文而已。而且它缺乏实用的价值,形式主义严重。仕子学八股文学得方头呆脑,又怎能成为国家栋梁?以八股取士始于明,中国势弱亦始于明。变法当以废止八股为始,中国振兴亦当以废止八股为始。”
林海说:“当今中国,仍在攻读八股的学子数以百万计,如果突然废除八股,这些学子数十年的学问不是白做了?学子必然闹事,社会的稳定和谐必将受到冲击,这会使变法陷入被动,并且授人以柄,这就得不偿失了。康先生,我认为废除八股可行,但应该有更好的方法。”
康有为问:“请问徐先生有什么更好之法?”
林海回答:“可以从变法之日起,保留八股取士,同时增开策论、科学、既能广纳人才,又不会制造矛盾。同时创办学堂,倡新学,开民智。数年以后,再无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