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06 章(1 / 1)

唐赟 晋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臣奏请陛下从江南等粮食充裕之地调运。”

此时并非早朝,而是午朝,仅有寥寥数人参与其中,身为尚书令的李宽也在场。

“我军兵力不到五万,怎么消耗如此大?”李世民高兴的同时,心里又有些震惊。

李勣:“回陛下,根据张士诚、张亮等人奏报上来捷报中提及的战事频发,我军派遣兵力不足五万根本抵挡不了联军进攻,加之新罗兵已经全无士气,几乎都是我军冲锋陷阵。”

“正因如此,张士贵不得不在辽东等州县征集士兵,如今这兵力努力控制在五万人。但是,死伤的也不在少数,所以具体兵力估计也有六七万左右,甚至更多。”

“征集士兵为何我不知道?”李世民勃然大怒,李宽站出来接话道:“此事乃是我提前同意的。前方战事瞬息万变,以盖苏文的性格绝对不是善茬,不得不以让他们行使特权。既然两军开战,就不能因兵力不足而退缩,这也不是我朝风格。”

李世民阴沉着脸,不发一言,心中恼怒不已,身为当今皇上居然连征集士兵都不知道,这让李世民怒火中烧;反观李宽,仍然面色如常,丝毫不惧,宛如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十分平静。

正因如此,李世民再次对李宽擅作主张而心生嫌隙,更多的是忌惮。

李勣、李道宗等人心里苦涩,他们曾经劝说过李宽此事要与当今皇上商量再议。奈何李宽一意孤行,言辞凿凿的厉声道:“前方将士用性命守卫大唐,我等岂能在此掉链子?立即回复他们就说一切由他们自行决断,必须拿下百济,震慑高句丽。若是皇上怪罪下来,由我一力承担!”

李勣、李道宗等人本欲告知李世民,奈何事情较多,而且大事几乎都是李宽去奏报的,有没有说他们也不好直接问皇上。如今看到李世民脸色不悦,他们才知道这事李宽根本没有上报。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全力配合,绝不能贻误战机!”

这是李宽一直贯彻的准则,他没有上报李世民乃是因为众人商议不一定有结论,甚至耽搁好不容易的战机,正是李宽的当机立断为张亮、张士贵争取大胜的机会。

接下来,辽东战事将会进入最后的阶段,击溃百济占领其城;如今军需粮草供不应求,这也是巨大的战机,耽误不得。但是,从江南等粮草充裕之地调集就必须得到陛下同意,要不然李宽必会再次先斩后奏。

“杨尚书粮草调运之事你怎么看?”李世民板着脸,愠怒的望着杨师道。

杨师道:“臣以为粮草调运乃是大事,其中人力物力所耗甚大,怕是没有两三个月无法抵达辽东。”

李世民闻言脸色渐缓,幸好杨师道没有擅作主张,要不然他绝对龙颜大怒,主要是李宽现在完全不把他这个皇上放在眼里,这让李世民心里有气,不等他开口,李宽再次抢先道:“两三个月时间才能送达?杨尚书莫不是要贻误战机不成?如今我军好不容易取得阶段性大捷,正是士气正盛,因粮草供应不上,我军将士焉有再战之力?”

“你以为该如何?”李世民眉宇间有些寒芒,目光冰冷,嘴角噙着笑容。

李宽不假思索的回道:“一月内必须全部送达,此事关乎国之大计,不得有任何耽搁。”

李世民脸色愈发阴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杨师道目光阴冷,心里冷笑连连,他们都已经注意到皇上神情变化,李宽仍旧不顾皇上颜面再次发言,已经触及底线,纷纷坐等李宽被责骂的结果。

思虑再三,李世民还是以大局为重,要是辽东战局受到影响,那么他们付出的那么多努力也就白费了,这对于李世民来说不可能接受。沉默片刻后,李世民还是同意李宽的建议,敕命杨师道及李勣两人协同处理前方将士粮草征调事宜,必须在一个月内做到。

根据张士贵传来的奏报,余下的粮草还能坚持一个半月以上;问题主要是在张亮那边,最多只能坚持一个月。因为张亮直接率领大军前往平壤,驰援新罗国,与张士贵率领的大军双面夹击之下,迫使联军退去。

现在的兵力早已超过当时出兵的兵力,要不是李宽提前预料到这个结果,并要求他们严格控制兵力数量,怕是军需后援完全跟不上。恰好现在正是丰收时节,各地陆陆续续接到诏令,抓紧人手征调粮草运往辽东,有水路的走水路,大部分走的是陆路。

午朝很快结束了,众人全都散去,望着李宽离去的背影,李世民面色凝重,目光复杂,喃喃自语道:“养虎为患吗?……”

此时此刻,李世民的心情是苦涩的,他第一次品尝到当年自己父亲的心理历程。那个时候他同样先斩后奏,如今同样的事情发在自己身上,李世民无法平静的看待分析李宽的行为,这让他隐隐有些后悔将李宽提拔至如此高的官位。

------------

第七百三十五章 无毒不丈夫

“楚王殿下,此事真的有欠妥当!”

李勣面色凝重,语重心长的提醒李宽,李道宗等人同样有些后悔,为何之前不劝阻李宽一意孤行,如今说什么都晚了,这话不过是告诫李宽千万别有下次。

“与前方将士的性命比起来,这些都不过是小事罢了!”李宽感激李勣、李道宗等人的关切,刻意压低声音:“皇叔,征调粮草的事情还请您多多盯着,务必万无一失。”

李道宗深知此事事关重大,马虎不得,李勣同样如此想法。众人都有些担心调运粮草会有什么意外,这个不是局部州县征调,而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大事件。

全国各州县接到敕令,立即清点户曹及粮仓存粮。每年大丰收时,各州粮仓粮食堆积如山,抵御无法预知的自然灾害。纵然大唐王朝强大,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蝗灾、地震、洪灾等也不少。

为此唐太宗兴建水利,建立粮仓等举措,尤其是应对洪灾、蝗灾方面,不得不在各州县地方都建立粮仓,就连京城也有太仓,这也是百姓征收赋税时的备粮。

如今一纸诏令下达,各州县即可清查粮仓储备。虽说是征调粮食,李世民也不会下达自毁根基的诏令,各地均是根据实际情况出发,将多余的粮食调出来。

全国上下忙碌着调运粮草事宜,各州县兵曹紧锣密鼓的铸造军需物资。

自从李世民对李宽心生嫌隙以后,父子俩除了公事外私底下也互相看不见。与此同时,李宽秘密调查魏王李泰相关事宜。高阳公主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