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0 章(1 / 1)

唐赟 晋城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1个月前

是顺理成章的结果,他们如何能保持冷静?

“臣愿意以此役立下的军功赦免前太子妃苏氏及两子之罪,准其离开黔州回京居住。”

李宽扑通一声跪地恳求,这是他目前唯一的想法,愿意以所有的军功换苏氏母子三人在京城安身立命,之前让苏氏母子暂时不露面便是等待这天。现如今时机成熟,只要皇上点头答应,那么苏氏母子的安危也就有了保障。

众人闻言大惊失色,齐齐望向李宽,眼中满是不可思议。众人本以为李宽为太子已成定局,不曾想李宽的请求出乎众人意料之外,长孙无忌、岑文本等人面露喜色。

“殿下!……”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心里一阵叹息,险些出声阻止,看着李宽坚定的眼神,认真的神态,众人张开的嘴缓缓闭上,李道宗愣了片刻,赞赏地点点头,露出欣慰的笑容。

在文武大臣中间有一位老臣听闻李宽的请求后,瘦骨嶙峋的身体微微颤抖,满脸的激动,老泪纵横,心里一阵感激。因为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前太子妃苏氏之父,秘书丞苏亶。

苏亶在秘书丞当差,可他对于李承乾图谋不轨之事浑然不知情,当今皇上也并未治他连坐之罪,让苏亶继续在秘书丞任职。苏亶不止一次想要向皇上求情,让他女儿及外孙能回京,可他没有任何功绩无法开口,说白点就是有心无力。

满脸激动,湿润的双眼颤抖的看着李世民,焦急不安的等待着他的回答。现在自己女儿能不能回京,只要当今皇上李世民点头便可以。

“为什么?”李世民既没同意也没否决,面色平静的盯着李宽。乍听之下,李世民也有些意外,很快就恢复平静。

“前太子承乾已经被贬为民,流放黔州,此乃罪有应得怨不得旁人,一切是他咎由自取!”李宽激动地说,“但是,他人已经不在了,哪怕是怎么不是始终都是我李赟之兄,苏氏及两子乃是吾兄之妻,亦是其子嗣,臣不想看见他们流落在外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换言之,李象、李厥乃是半大点孩子,有些事情不能让他们去承担,不论怎么说他们都是我李家嫡系子嗣,这份血脉绝不能断。”

李世民心里一阵苦涩,他何尝希望看见李象、李厥流落在外,不论怎么说两人都是自己亲孙子。李世民再狠心也做不到真的置之不理,对于苏氏母子的近况他也知道,一直充耳不闻只是不想让人以为他徇私,没有台阶下来,李宽的建议正好给了他台阶,完成李世民心中的遗憾。

“唉,也罢!”李世民叹息一声,仿佛下定决心似的,掷地有声地说:“朕答……”

:。:m.x

全本

------------

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势压人

“陛下,不可啊!”李世民正准备答应李宽的请求,不曾想有人提出异议,打断李世民,让他硬生生的憋了回去,阴沉的目光盯着崔仁师,寒声道:“你有异议?”

崔仁师浑然不惧,道:“陛下,前太子承乾因犯国律而伏法被贬,其妻苏氏及两子乃是陛下宽仁而为治罪。楚王殿下所言虽有些道理,然臣以为国法与私情不可混为一谈。”

“陛下仁义之君,以宽仁治理国家,赏罚分明。若今日答应楚王殿下所求之事,准许苏氏母子回京,那岂不是让陛下之前所下诏为废令。如此一来,那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那时四夷又当如何看待陛下?”

“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李世民阴沉着脸,直视崔仁师,目光中有些怒意。

此时的崔仁师深知发言的后果,可他怡然不惧,自认为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为君分忧责无旁贷。虽说之前他与李宽关系较好,只不过时间推移,人是会变得。

“非臣之见,乃依国法为定,自当遵从先前诏令,一切如常而不改之。”崔仁师也担心事后被皇上记恨在心,故而说得冠冕堂皇,直接以国法而就事论事,这不仅显示他的大公无私,还能彰显他真的忠心耿耿,事事为陛下着想。

苏亶目光闪烁着怨恨之色,双眼都快要喷出火来,他地位不及崔仁师,而且也没他说话的份。若是这个时候插嘴,明显不是明智之举。可是,苏亶对崔仁师的怨愤达到极点。

当今皇上明明已经松口眼看就要答应下来,奈何崔仁师居然横插一脚不说,还义正言辞的反驳,不让自己的女儿及外孙回京,梦想即将实现偏偏被人硬生生的毁掉,从云端跌落谷底,犹如过山车似的复杂心情让苏亶强忍着怒火,怨毒的目光盯着崔仁师背影,要是目光能杀人的话,苏亶绝对不会犹豫,换做任何人都会心生怨恨。

李宽见崔仁师反对,俨然没当回事,就连看都没看一眼,完全的不屑一顾。虽说两人之前在同一屋檐下共事,算得上过命的革命友情。只不过李宽的地位水涨船高,崔仁师又是骨子里有些胆怯,认为跟随李宽身边太过危险,随时都有可能丢掉性命。

再三思索以后,崔仁师选择避嫌,不再与李宽有任何瓜葛。久而久之,崔仁师与李宽的关系不复从前,而他也彻底解除身上的楚王系标签。现如今崔仁师已经成为李宽敌对阵营的代表人物之一。

崔仁师不敢与李宽豪赌一次,退而求次的选择魏王李泰,在好友韦挺的劝说下加入魏王阵营。现在争夺太子之位,皇子间的斗争已经是公开化了,李宽带兵打仗在外仍旧无法避免,而崔仁师与韦挺等人忠实的站在李泰身边。

至于长孙无忌、张行成等人则是拥护晋王李治成为太子,只不过各个诸王斗争日益白热化的同时,却没人知晓李宽何时回京的。对于他们而言,这是一个不好的消息。

李宽的出现打破好不容易维持的平衡,前太子李承乾虽然已死,可他麾下仍有忠心效命的大臣。如果李宽恳求皇上准许苏氏母子回京,势必得到之前太子旧部的效忠,那个时候还能有谁与他争锋?

另外,李宽离京奔赴战场消失八个月时间里,吴王李恪的势力早已乱作一团变为一盘散沙。现在朝中的争位的势力,仅有魏王李泰、晋王李治,而吴王李恪在朝中已无人可用,几乎成为边缘人,几乎待在府内足不出户,完全摒弃在核心之外。

若是崔仁师一己之言,李世民不会当回事,如今听他之言,言辞凿凿的拿出国法律令,这让李世民有些难办了。并且,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同样开口劝说李世民:“陛下,臣以为当以大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