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6 章(1 / 1)

唐赟 晋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欢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在女性心中红楼梦才是最爱,每个人物塑造的十分成功,这也是武珝最爱的一本名著,就算过去了十余年依然记忆犹新。

“这首诗是哪里借鉴来的?”李宽小声地问着,武珝悄悄地与他说了出自何处,李宽狐疑道:“有这首诗吗?”

武珝白了李宽一眼,直接不搭理他,这可是她心目中的名著经典,李宽如此疑问主要是他真的没仔细品读过,要是说到其它几部名著绝对朗朗上口,唯独这部不在他喜爱范围之内。

李宽与武珝两人窃窃私语,众人看在眼里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这简直是当着他们的面打情骂俏,朗朗乾坤,光天化日之下居然有人如此作为,偏偏他们被武珝的这首诗给惊得说不上话,只得眼睁睁的看着两人打情骂俏,心里早就抓狂了。

李宽看着下方的众多士子鸦雀无声,有些还沉浸在这首诗的意境中,细细的品味着,望着郑玄果问道:“你还要比吗?”

郑玄果涨红着脸,羞愧不已,依旧嘴硬的回答:“自然要比,若是殿下能吟出百韵之诗,在下自当甘拜下风!此诗虽有三十五韵,却非殿下所作,此乃王妃之作不算数!”

“既如此,那我今日就让你见识见识!”李宽淡然一笑,气定神闲地说:“忆在贞观岁,初登典校司。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疏狂属年少,闲散为官卑。……此日空搔首,何人共解颐。病多知夜永,年长觉秋悲。不饮长如醉,加餐亦似饥。狂吟一千字,因使寄娘子。”

这是一首诗白居易的百韵之诗,出自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写得是白居易任翰林学士时,这两句是写对元稹的思念,以至心神不安,不饮酒似醉,纵加餐依然饥饿。但是,李宽将其前句与后句稍作修改,虽然改变了其意,不过大致上还是说得通,只不过是对好友的思念变成李宽对武珝的思念。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李宽连绵不绝的一口气作罢,下方士子以及李泰等人惊得下巴都掉了,脸上的笑容僵硬,苍白的脸色啪啪的再次打他们的脸。李宽作至三十五韵时,就已经让人难以相信,转眼间又到了五十韵,接着又是八十直至百韵。

如果说武珝的三十五韵诗惊才绝绝,那么李宽的百韵之诗那就是惊天动地,就连孔颖达这个时候也不得不承认李宽的才华无双,放眼大唐当之无愧的作诗第一人。

百韵之诗闻所未闻,李宽说得出做得到,这让那些不服气之人也纷纷闭上嘴,整个斗诗第二部门李宽一骑绝尘,技压众多士子,哪怕是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嫡子都是目瞪口呆。

李承乾眼中闪现出一丝阴沉,转瞬即逝,脸上浮现出笑容来,郑玄果等人则是脸色苍白,这样的百韵之诗他们无法做出,郑玄果第一个站出来挑战李宽却被按在地上摩擦,这脸上是火辣辣的痛。

即便李宽没有打他脸,郑玄果还是觉得啪啪打脸,无地自容的他不得不躬身行礼以示歉意。众人亲眼所见李宽之才华,纷纷闭嘴不言,不论是谁此时都找不出任何借口却反驳。

如果有人不识趣的站出来予以反驳,前提是对方也能做出百韵之诗,放眼大唐无人能出其右。此次赛诗大会的斗诗环节,愣是被李宽一人夺魁,就连武珝的三十五韵诗都让人叹服,更别说百韵之诗。

“要不要再继续?”

“不……不用了,在下甘拜下风!”

李宽微笑的看着郑玄果,后者脸色青一块紫一块,瞬间涨红的低着头躬身退了下去,李宽目光又扫向其他人,无一人敢站出来接下,最后看向尴尬的孔颖达,后者同样不敢与李宽对视。

“论作诗自愧不如,背诗你们焉能是我对手?”

李宽面色如常,心里早就乐开了花,又深深地看了一眼李泰等人,就连李承乾也在李宽的目光下悄然撇过脸去,不敢与其直视,而孔颖达等人的圈套直接被李宽一首诗被彻底击破。

全本

------------

第四百九十二章 真现实!

孔颖达以太子之师自居,认为自己的教书育人方式没错,唯有听他的才是正途。当初在楚王府第一次吃瘪,被李宽命人将其赶出王府门外,孔颖达就受到一生中最大的屈辱。

纵然李宽贵为楚王,可他身份乃是儒学大师,当世鸿儒大家,门下弟子上万,又身兼国子监祭酒之职,整个长安城世家贵族谁敢不给他几分薄面,走到哪里都是受人尊敬的孔颖达在楚王府却被李宽赶出府去,孔颖达视为奇耻大辱,亦是对他极其不敬重。

从头到尾他对李宽的态度就没改变,因为李宽他这个太子之师职务被李世民革去,仅留国子监祭酒职务。孔颖达不会对李承乾有任何芥蒂,反倒是将所有的仇恨放在李宽身上,认为是他在皇上、太子面前怂恿所致。

李宽因私放死刑犯而被处斩时,孔颖达很是高兴,没想到李宽因祸得福,自此以后孔颖达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李宽扶摇直上,之所以沉寂至今均因李宽如日中天避其锋芒。

恰好上元节时,李宽留下一首诗而成为人人传诵的佳作,孔颖达正好有了借口亲自写请帖请李宽入国子监参加赛诗大会。孔颖达做好李宽不来的打算,要是李宽不来他有另外的方式对付,没想到李宽不仅来了,还作出了前无古人的百韵之诗,这不仅狠狠地打了众多士子的脸,就连他这个国子监祭酒同样脸上无光。

桃李满天下的孔颖达不得不承认李宽当之无愧的作诗第一,之前还想着以此为题让李宽知难而退,也报了自己当日之辱。奈何,事与愿违不仅没能洗刷耻辱,反倒是成全了李宽威名。

孔颖达高看了国子监学生,也看低了李宽本事,到头来成全了李宽,自己什么都没得到。幸运的是,孔颖达并未急急地落井下石,与李宽划清界限,要不然孔颖达就没办法下台。

“殿下大才也,老朽佩服!”

孔颖达是真的心服口服,两人之前的恩怨也在孔颖达主动低下头而烟消云散,李宽从孔颖达口中听出来他是真心的,随即点点头笑道:“孔祭酒谬赞了,我不过是抛砖引玉罢了。”

孔颖达心里一惊,目光中满是感激,李宽这是给他台阶下,两人相视一笑。若是李宽紧抓着不放,那么这次斗诗环节也就结束了,感激地说道:“既如此还请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