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若是尚书省官员,可以沿着承天门至朱雀门大街及安上门大街,超过此地界就会被守卫军当场擒拿问罪,李宽骑着马又不能飞驰,只得缓缓地向前走着,看着街道两旁均是守卫军,他总不能询问他们吏部位置在哪,要事传扬出去那他的脸不就丢尽了。
至于迟到,李宽倒是不在意,总比被人知道自己不知道路要强。原本一刻钟的路程,李宽愣是找了大半个时辰才找到吏部官署所在地,吏部的确是在皇城最北侧,可它不在街道两旁,要不是入城摸索半天才看见写有“吏部”的匾额,李宽真准备打退堂鼓。
李宽将马系在旁边的马厩内的木桩上,看了一眼马厩内并排拴住的马匹,他猜测这里就像是现代停车棚一样,接着他便来到吏部大门前,随意扫了一眼感叹一声:“不愧是官署机构,果然不一样!”
现在李宽哪有心思仔细去看吏部大门建筑,加快步伐朝着大门走去敲了许久不见人影,自言自语:“难道没人在?”此时,大门没开倒是旁边的小门开了一道缝,从里面出现一人疑惑不解的看着李宽,“我是新上任的吏部郎中!”
那人打量一眼李宽见他穿着的确是吏部官服,对他的身份倒是没有怀疑,奇怪道:“郎中大人,这个时辰您不是在太极殿吗?”
“吏部郎中要上朝?”
李宽愣住了,这事没人跟他说过啊,那人肯定的点点头道:“此时怕是早朝已经开始,您还是先入内待尚书大人回来再与他说!”说完便打开门放李宽入内,李宽呆如木鸡的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他真不知道吏部郎中还要上朝,还以为自己仅仅是迟到,不曾想直接来了旷工,这让李宽着实尴尬。
kxs51.com
全本
------------
第三百三十一章 权衡利弊
“尚书大人,郎中大人正在殿内等您多时!”
“来了多久?”
“一个时辰!”
“快快随我前去!”
长孙无忌听闻下属汇报李宽久候一个时辰,心下大急,小跑至正殿映入眼帘正是李宽,此时的他等了太久,实在是无所事事直接倒在椅子上睡着了,故而长孙无忌看到的正是酣然入睡的李宽。
“殿下!”
长孙无忌躬身施礼小声喊了两声,李宽沉浸在梦中根本没听见,只得提高声音再次呼喊,李宽方从梦中苏醒,睁开眼睛看着长孙无忌等人直盯盯的看着自己,猛地起身施礼:“尚书大人见谅!”
“殿下言重了!”长孙无忌连连摆手不敢当,躬身道:“臣让殿下在此久候,实乃臣之疏忽,还请殿下责罚!”
“下官岂敢!”
李宽可没自视甚高,认为自己是个当朝王爷就高人一等,或许在其他官员面前摆摆王爷的架子,唯独在长孙无忌面前不能摆,他的身份地位绝非一个王爷就能压得住,再说他现在是吏部郎中,长孙无忌则是吏部尚书,自己是下属他是上级,要是真的责罚那岂不是乱了礼制。
长孙无忌之所以如此礼遇并非因为李宽是楚王,而是担心李宽在吏部惹出什么祸事来,要是吏部出事他这个吏部尚书难辞其咎。若是按照吏部规定,李宽在公务时间睡着是要责罚的,哪里还会给他好脸色看。
“尚书大人,下官有事相询!”李宽说着。
长孙无忌回答:“殿下请问!”
“吏部郎中要上朝么?”
李宽第一时间询问这事,长孙无忌顿时犯了难,这话真的不好解释,脑筋飞速旋转,道:“依照我朝官制,吏部郎中乃六部官员,凡六部五品官员者均上朝。”
“真的要上朝啊!我去,那我今天没上朝不就等于旷工了?”李宽心里一惊,长孙无忌见他哭丧着脸,又接着说:“不过殿下这个吏部郎中乃是皇上钦封,故不在此列之中。”
李宽闻言大喜,随即想了想又问道:“尚书大人没诓我?”
长孙无忌肯定的点点头,这事说来也巧,要不是今日早朝点名时,长孙无忌直言李宽未到时,李世民对其说过此事,李宽不必上朝,有事可直接进宫面圣。
如若不然长孙无忌胆子再大也不敢假传圣旨,李宽倒是没在意自己为什么不必上朝这事,总之他今天不算旷工就有工资,有工资比什么都好说。接着,长孙无忌又与他一一介绍吏部官员,也就是同僚。
“这两位是吏部侍郎!”李宽躬身施礼,“下官拜见二位侍郎大人!”
“臣拜见殿下!”
吏部侍郎有两人,一人名为李敬玄,另一人则是李安期,李宽得知两人与他同姓,猜测两人身份不简单。事实上,只有李安期才是出身名门,他的父亲乃是前隋礼部尚书李百药,祖父是前隋内史大臣李德林,他们均是博陵李氏,而博陵则是崔氏世家大族之地,可见彼此间相识。
至于李敬玄则是因为得到中书舍人马周赏识而进入崇贤馆,后得到李世民赏识迁入吏部担任侍郎之职,亦是晋王李治的侍读。
与李宽同级的另一位吏部郎中名为王德真,出身名门望族,乃是岳州刺史王武宣之子;员外郎两人,分别是张文瓘、张大安,两人均是出身清河张氏家族,清河以崔氏闻名,可以说两人也都是世家大族子弟。
长孙无忌一一介绍众人后,又与李宽谈论吏部,吏部下设四司,即:吏部,别称天官、文部,掌管天下文官选授、武将勋封、考课之政令,令史三十人,书令史六十人,亭长八人,掌固十二人,人数是吏部四司一半;司封,掌封命、朝会、赐予等级;司勋,掌官吏勋级;考功,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课,整个吏部大小官员总计在两百二十人。
吏部尚书执掌吏部文部,执掌吏部大印,余下三司则由两名吏部侍郎统管,吏部郎中、员外郎分管三司。现在的情况是李宽空降至吏部郎中之职,也就是说除了吏部本部外其它三司都要熟悉。偏偏这个情况就是李宽每日不必上朝,有事可单独禀奏于皇上,这可把长孙无忌难住了,要是让李宽熟悉其它三司的情况这个比较简单,问题是李宽具体工作事项则无法确定。
李宽未来之前,吏部郎中只有王德真一人,故长孙无忌将三司重新改制,命吏部侍郎一人掌管司封、一人掌管司勋,吏部郎中王德真与吏部员外郎张大安、张文瓘掌管考课。
“尚书大人,下官在何处办公?”李宽突然一问倒是难住了长孙无忌,他正在思考这个问题,身为吏部尚书总不能带着这个问题询问当今皇上,问问他怎么安排,那他这个吏部尚书也就白做了。
长孙无忌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