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0 章(1 / 1)

长生可否 江天寥廓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下,那也当是我华夏圣物才对。”

“开天创世之说也好,天之后妃也罢,祖龙之说也可,贯穿历史,自黄帝逐鹿中原到大禹治水,皆有大功,它分明就与我们息息相关,为何鳞片会流落海外?”

朱钦煌是在很认真的探讨这个问题。

羽蛇神淡然的望着朱钦煌,圣灵的声音直接在众人心底响起:“为什么你会觉得商洲是海外?白令海峡仅数十里,冬日冰封, 以雪橇行驶, 半个多时辰便能抵达商洲。”

“自南北朝以来,倭人以日出之地为由,窃据‘扶桑’之名。”

“可据《梁书》载:‘文身国在倭国东北七千余里,大汉国在文身国东五千余里,扶桑国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

“自古以来的扶桑,便是指的商洲中部,玛雅、阿兹特克等国。”

“扶桑以北,至今还存在着殷商国,其都城便在商洲的五大湖北边,或音译为伽拿大,仙那都,实则是‘上都’、‘商都’,对了,西罗人喜欢称那里为‘东方幻想乡’。”

“殷商地域极广,向西向北一直到白令海峡东岸,他们称之为阿拉斯加。”

“在阿拉斯加以北有流鬼国,大唐时期曾来朝贡,于《海内华夷图》里便有记载,你看,流鬼国都称之为海内,商洲自古便是我华夏海内之地,龙鳞流落扶桑,有何不可?”

“于白令海峡西岸,有狗国。”

“蒙古帝国时鞑靼未能征服,元朝时期才攻占狗国,并置战舰数百,操练备军,以防外敌,这个外敌自然不可能是倭人,只能是海峡东面的殷商了。”

“自古以来,商洲便奉中原为正统,神州陆沉之时,甚至不远万里发兵勤王。”

“而狗国虽然被元朝镇压,但反抗一直没有停止,他们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今天多称呼他们为‘爱斯基摩人’,其实这是音译的错误,正确称呼是‘殷商极漠人’,他们是守卫殷商极漠边境的卫士,他们也以自己的身份自豪,所以他们更喜欢自称为‘因纽特人’,‘因纽特人’即‘殷卫地人’,这也是音译后再音译的错误。”

“嗯,其实你们不知道也正常。”

“自从郑和下西洋停止,大明丢失海权以后,海外风物已然不为中原知晓,殷商旧地也少有人知,便是那些名称,都经过西罗人二次翻译才在航海中广为流传。”

“商洲虽远,却属海内。”

“商洲虽大,国别虽多,实则只有两国,北殷商,南扶桑,仅此而已。”

“你若知参商永离,便知晓阏伯和实沈的故事,阏伯为长兄,是商人先祖,实沈为弟弟,是唐人先祖。”

“阏伯带着商人离开伊甸,在外面寻找‘乐彼之园’之前,天子多次召见阏伯,为他举行宴会,并示他周行,教他天子之道。”

“这龙鳞,便是天子当初交给阏伯的信物。”

“夏商周三代恩怨,不过是一家之恩怨罢了,所以上古之战,从不灭人社稷,都是一家人,打仗自然讲礼,改朝换代,自然留几分余地。”

“只不过周朝做的太过分,商人主支便迁往商洲,这龙鳞圣物,也就带去商洲了。”

“殷商是上古商人出走开辟的‘乐彼之园’,带着龙鳞离开的商朝后人,去的则是扶桑,龙鳞便辗转成为玛雅圣物了。”

王绛阙拿到龙鳞,自然不可能不研究其源流。

自郑和舰队停航以来,不过百年,许多事情掩埋的还不够深,有心发掘,便找到了真相,龙鳞是天子赐给阏伯的信物,其实本就是华夏的圣物。

这段历史其实是被人有意消除的。

商洲在洪武年间,朱元璋便派靖海侯吴祯尽收辽东未附之地,吴祯功成还朝,朱元璋的回答却是:“海外之地,悉归版图。”

朱元璋在给父亲的墓碑上也写了他为何没有将父亲重新厚葬,言:“世世承运而务德,必仿佛于殷商。”

朱棣的《明长陵神功圣德碑文》也有写:“间承旱潦,殷王自责。驰赈以恤,糜遑寝食。致中兴和,昭受多福。”

朱棣也是曾经帮助殷王赈灾的……

商洲自古以来,都是海内熟地,是如此的地大物博,那些人垄断海权以后,自然要想方设法的占领商洲,足以开创一个巨大的帝国。

但,很可惜。

殷商、扶桑虽然分裂,但各国秉持尊中原为正统的原则,并不买他们的账,他们只能一步步毁掉商洲的历史,毁掉他们认知,从而奴役和占领这片土地。

同时也销毁大明的记录,让大明忘掉商洲……

303、百年空白殷商悲歌

王绛阙与其说是在跟朱钦煌讲这些源流,不如说是在跟沁源的大伙讲,来历先说清楚,至于沁源的大家如何看她,那都是另外的事情了。

其实,她的家境身份,本就不适合起义军原本的那一套。

是张执象想走出一条新路来, 给了她一些希望,否则按照以前的方向走下去,她身份暴露那天,也是离开沁源的那天。

且不管她出于什么目的解释,朱钦煌都深受震撼。

他呢喃的说道:“原来商洲也是我大明的……”

不论曾经多么落魄,他毕竟是朱允炆第五世孙, 而且是四代单传,按理来说,他才是大明皇室嫡长血脉, 而非朱棣那个老四!更非嘉靖这个藩王入继的!

所以,哪怕他一介白身,在他心里,也觉得大明是他的。

如此逻辑就很简单了。

大明都是我的,那商洲本该是大明的,又如何能让外人夺去?他下意识的质问道:“商洲百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王绛阙没有义务回答他,而且,她也知道的不多。

宣德八年,第七次下西洋时,郑和遇害, 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巨变并不为人所知,宣德十年,朱瞻基便死了,同样死得蹊跷,英宗继位一直到土木堡。

战争何曾局限于朝堂,局限于中原?

商洲那边定然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殷商王室已经不在, 扶桑王室也不在,恐怕就是因为那场巨变。

可以知晓的是,西罗人的崛起,特别是哈布斯堡的崛起与此有关。

自正统二年(1437年),神罗皇帝西吉斯蒙德死后,便一直由哈布斯堡把持神罗皇位,可以说整个西罗洲都在哈布斯堡的统治之下。

随后就是西罗洲不断殖民侵占商洲的漫长历史……

可以预料的是,当年布局这一切的人,试图割据商洲独立,来对抗大明,但遭受了殷商王室的强烈抵抗。

因为殷地安人的“迂腐不堪”,导致那些人用计谋除掉了殷商王室。

什么计谋,大概也能猜想。

宣德年间,朱瞻基还在封赏商洲,只需要以朱瞻基的名义,召集殷商王室,然后布置炸药之类的就可以了……

殷商王室死后, 殷地安人的激烈对抗, 让他们觉得商洲不可驯服。

才不得已驱使西罗人殖民商洲, 并且不断的摧毁商洲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