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3 章(1 / 1)

眠月魔情录 confusa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军士气大盛,朝野人心惶惶,民心也浮动了,若不能及时取得一场胜利,只怕后果堪忧。”

叶歆知道关键所在便是银州中部偏西的地区和天马草原,从那里通向龙溪城并无太大的阻碍,若有一支大军从西面向东插入,即使不能一举攻下龙溪城,也能迫使赵玄华收兵固守,不再南侵;然而此时天马草原正受到西面的铁凉的攻击,内部也有部族的矛盾,黄延功等不会轻举妄动。

龙天行看他沉思,不由地感慨道:“若是公子在朝,也许不会输的这么惨。”

叶歆含笑道:“此事后悔无益,走了一步就要走下去。天行,你现在不必担心叛军之事,只要做好分内事就可以了。”

龙天行说道:“公子,朝中颁下诏书,命东平州、海州、宁州的提督和兵马司召募新兵,我出来巡视也就是为了此事。”

“召募新兵?”叶歆摇头叹道:“引虎驱狼,恐怕只会引火烧身。”

龙天行疑道:“公子这话何意?”

“朝中那群势力现在所缺的就是军权,所以气氛虽然紧张,但还局限于暗斗,若是让他们公然召兵,恐怕只会助长了他们的势力,这么下去,争斗就会摆上台面。”说著叶歆轻轻一笑道:“其实这是迟早的事,也担心不了这么多。我的话你听过就算了,别记在心里,虽然这是他们的机会,但也是你的机会,这一带向来太平,人口密集,若是召兵应该收获不少,且若手上有一二万士兵,就大有可为了。”

龙天行惊问道:“公子,你要我召私兵?”

叶歆解释道:“非也,现在兵已经没有公私之分了,是公是私,完全在于军心的向背。你若能让士兵信服于你,无论为公为私,都有好处;反之,即使有兵在手,也等于没有。”

龙天行若有所悟,点头道:“公子说的对,只要我一心为朝廷,就算多召士兵,也只会于国有利。”

叶歆说道:“正是如此,你回去后立即著手召兵,然后勤加训练,若是北面的战况依然陷于不利,你就有机会领兵北上了。至于军饷方面,则不必担心,一万人一年的军饷,大约是二三十万白银,朝廷大概会拨下军饷,我再让宋钱调拨五十万白银给你调度。当然这些钱尽量用在适当之处,天下大乱之后,他的生意也不好做,还是省点用吧!”

龙天行站起来躬身道:“谢公子。”

叶歆拉著他的手笑道:“今夜我设酒为你接风,你明日就回去吧!一切以正事为重。”

龙天行点头道:“我正有此意,明日会起程前往松阳县。”

这一夜,两人秉烛夜谈,尽说天下大事。次日午时,龙天行便告辞离去了。

北部的战事正如龙天行所言,叛军经过了两场大胜,士气极盛,但他们并没有围攻恭城,而是分头出击。原龙溪提督孙文昭陈兵三万在临清河北岸的三羊渡,其他部队分为两支,一支由赵玄华自己带领向东进攻,一举拿下了三府十一县,并继续向海边扩展;另一支则是由裘作人带领,向临清河上游进逼,轻易的将二府九县纳入版图。同时,叛军所到之处,皆不断地吸纳士兵,使叛军的数目骤增至十六万,比苏剑豪的七万人要多出一倍有余。

苏剑豪在恭城内坐立不安,坏消息像雪片般飞来,他不是不想出兵,只是两番战败之后,士气不振,还有不少伤兵,因而想等援兵到来再大举进攻。

见他脸有忧色,他的心腹大将徐任侠提醒道:“大人,不能坐视叛军四处攻城掠地而不管。据报,叛军的人已增至十六万余,一旦他们在东西两侧站稳了脚,便会三面夹攻恭城,甚至可以不理恭城,直逼眠月河口。”

苏剑豪摇头道:“我知道其中利弊,但此刻军心不振,出兵未必有效,而且我打算等援军一到便大举渡河,直插中腹。若是占了天目城,东西两侧的敌军便无退路,到时再来个瓮中捉鳖。若是分兵出击,一则兵力不足,二则叛军已占先机,以逸待劳,我军必然处于被动。若我军固守此地,既可养精蓄锐、提升士气,又可等待援军,还可以压制敌军中路的活动。”

“大人所言甚是,但总不能看著敌人任意活动吧?这对大人和苏家的声望会有很大的影响。”徐任侠拍著胸脯,豪气冲天地道:“请大人拨给卑职一万人,卑职去守武化城,绝不让叛军有机会从东线南下,也可作为大人的侧应。”

苏剑豪也在担心,自己丢了五府二十余县会引来群臣的置疑,沉吟了半晌,终于点头道:“好吧!我给你一万士兵,你领军先去,若援军到,我再命人前去助你。”

徐任侠大喜,躬身道:“卑职定不负大人重托。”

苏剑豪仰天叹道:“希望援军早点到来,我好腾出手来反攻,不然苏家的名声就毁于一旦了。”

他本以为这是扩大势力的好机会,没想到弄巧反拙,反让苏家威名受损,而且若战事拖的越久,对苏家的影响就越大。

第三章

其实两次大败只是表面的事实,内里却暴露了天龙朝的危机。由于太平日久,以至于士气涣散,训练马虎,为将者享乐太平,早就没有决断力和统率力,往往自傲自大,草率行事,尤其是眠月大陆东面的军队,军力每日都在减弱;反观叛军,除了信仰控制外,他们之中有不少是平民,虽然缺乏训练,但斗志旺盛,而且不怕死,两军对战时,往住是天龙军率先撤离。

而且,苏剑豪的军队是临时调配而成,相互之间没有协调性。以临清河之战来说,若不是临战时两翼大军擅自行动,苏剑豪也不致招来大败。

然而朝中的大臣们并不知道这些,因为北线战事吃紧,都显得异常慌乱,对苏家不满的人也像上次对付叶歆一样,开始上奏折弹劾,只是由于苏家势大,所以普通官员不敢乱说,但心里还是有所怨恨。

另一方面,诸皇子们也因为战事吃紧而蠢蠢欲动,由于苏家对皇位继承人的态度晦暗不明,皇子们既不敢得罪,又不得不防备,还有的担心苏家拥兵自立,有人开始考虑寻找牵制苏家势力的人。

这日,大皇子四十一岁大寿,他藉此为名大肆庆祝,其实则是商量著大事,党羽都到齐了,把偌大的一个“明鹤厅”挤得满满的。

眼下的时局对他们来说已经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刻,在场每一个人的富贵荣华,乃至于身家性命,皆已经系在大皇子的身上。成败在此一举,无路可退,所以紧张的气氛中洋溢著冲天的斗志。

大皇子端坐正中,看著在坐的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