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3 章(1 / 1)

权驭大明 小黑醉酒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3个月前

重臣管用的多,很显然他更能扛起关闭宫门的这个责任,亲军的人也更加信任他。

故而,在这种关乎生死以及江山社稷的危急时刻,壮实百户肯定会把所面临的压力扔给李宏宇,听从李宏宇的命令行事。

“太子出宫,违者以叛逆论处!”

壮实百户心慌意乱的时候,杨涟和左光斗等人冲着乾清门处的龙骧卫军士齐声高喊着,表明了身份和意图。

龙骧卫的军士们闻言先是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是好,随后齐刷刷地望向了壮实百户等待着他下达命令。

壮实百户现在已经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脸色苍白,大汗淋漓,他一个小小的百户又如何能做出是否关闭宫门不让太子出宫的这种重大抉择?

“快,关上宫门!”丌诗教见状心中顿时感到一阵失望,顾不上多想向宫门方向跑去,边跑边喊,“太子是被挟持的,千万不要让他们出宫!”

宫门处的士兵们闻言再度愕然对视了一眼,丌诗教的话使得他们更加茫然,光天化日之下难道有人胆敢劫持太子?

“快,关上宫门!”丌诗教见那些士兵立在那里没有动,于是跑上前一边用尽全身的力气去关厚重的宫门,一边向那些士兵大吼。

可惜的是,丌诗教不是那些士兵的上司,而且在士兵们又没有什么威信,故而宫门处的士兵们互相望了望后没有动弹,等待壮实百户下达命令。

壮实百户用衣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茫然无措地望着距离宫门越来越近的东林党诸人,脑子里嗡嗡地乱得一团糟,他现在已经完全懵了,根本不知道要做什么。

在壮实百户愕然地注视下,杨涟和左光斗等人抬着朱由校冲到了乾清宫的宫门,一名年轻官员上前一把将奋力关着宫门的丌诗教推倒在地,然后大部队呼啦啦地从乾清门冲了出去。

由于那名东林党的年轻官员推得十分用力,丌诗教被摔得眼冒金星,好一会儿都没从地上爬起来,边上的士兵见状连忙搀扶起了他。

“快,看看他们把太子劫持去了哪里!”丌诗教顾不上身上的酸疼,指着东林党众官员消失的方向冲着身旁的军士急声喊道。

附近的一名武官闻言觉得有理,于是向几名士兵挥了一下手,那几名士兵撒腿就追了过去,想要知道东林党的人会把太子带去哪儿,万一上司追问起来也好应对,免得届时被动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

------------

第四百四十八章 文华殿登基

? 文~щ~~lā

文华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位于外朝协和门以东,与武英殿东西遥对,大殿后面就是文渊阁。

因其文华殿位于紫禁城的东部,故而一度作为太子的“视事之所”,按照五行的说法,东方属木,属色为绿,表示万物生长,因此文华殿和清宁宫一样,宫殿屋顶覆绿色琉璃瓦。

史料记载,文华殿最开始时为皇帝常御之便殿,天顺和成化两朝,太子践祚之前先摄事于文华殿。

后来,因为继位的太子大都年幼不能参与政事,故而嘉靖十五年时仍改为了皇帝的便殿,再后来为宫廷的经筵之所,建筑随之改作黄琉璃瓦顶。

文华殿的主殿为工字形平面,前殿即文华殿,南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

明间开六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门,次间和梢间均为槛窗,各开四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窗。

东西山墙各开一方窗,殿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文华门。

每岁春秋仲月,朝廷都要在文华殿举行经筵之礼,以大学士、尚书、都御史、副都御史、侍郎、翰林等人充当经筵讲官,讲解“经”和“书”。

皇帝在事后撰写御论,阐讲习“四书五经”的心得,礼毕,赐茶赐座。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殿试的阅卷也在文华殿进行。

之所以要着重介绍文华殿,是因为文华殿在明末时生了一件影响明朝历史走向的大事,泰昌帝的太子朱由校在此处登基称帝,进而拉开了明末堪称惨烈的朝堂党争的帷幕,加剧了明朝的灭亡。

由于此时是午饭时间,故而当东林党的人气喘吁吁地抬着朱由校抵达文华殿的时候,文华殿门前立着的几名值守的内侍正无聊地聚在一起聊着天,见状顿时目瞪口呆地立在了那里,不清楚生了何事。

来到文华殿殿前的台阶前,杨涟和左光斗招呼抬着太师椅的人小心翼翼地放在地上让脸色有些苍白的朱由校下来,然后簇拥着朱由校直奔文华殿。

进入大殿后,杨涟和左光斗一左一右搀扶着向殿内正前方的御座而去,其余人等则一边喘息一边按照官场上的地位在殿内列好队伍。

在惊魂未定的朱由校还未回过神的时候,杨涟和左光斗已经把他扶到了御座前,使得其在御座上落座。

“臣等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随后,杨涟和左光斗双双退到殿前,立在那些东林党众官员面前,领着众人郑重其事地向朱由校下跪行礼。

“皇上?”

朱由校闻言微微怔了一下,下意识地望了一眼自己坐着的御座,神色一惊,猛然站起了身。

虽然朱由校是储君,但他现在未经加冕大典故而只是太子而已,再加上泰昌帝的二十七天丧期未过,他要是妄自称帝既不合礼制也视为不孝。

“皇上,如今皇权危急,请皇上登基以安天下,维继正统!”杨涟闻言抬起头,神色严肃地高声说道。

“请皇上登基以安天下,维继正统!”其余人闻言纷纷随声附和,齐声恳请道。

“如今四海升平,何来的皇权危急?”得知杨涟等人之所以将其带离后宫是为了让其继位,朱由校的心境此时得到了不少平复,稳定了一下心神后微微皱着眉头问向了杨涟。

“皇上,太祖早有定制,为了维护皇权的稳定严令后宫和外戚干政,如今李太后趁着皇上年少想要独揽朝政,危及大明皇权正统,为了防止我大明出现另一个武后,故而臣等冒死进宫拥立皇上继位,确保大明皇权稳固!”

杨涟早有准备,闻言后神色严肃地望着朱由校,慷慨激昂地说道,“皇上,臣等一片忠心日月可鉴,臣等自知冒犯了皇上威严,故而请皇上赐死,以儆效尤!”

说着,杨涟以头触地请求朱由校治罪,做这件事情之前他就已经做好了掉脑袋的准备,故而现在能够从容赴死。

“请皇上赐死!”这时,大殿内的左光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