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也不会考虑那些新晋的进士,既没有竞争力也会引发内部老人不满。
可李宏宇就不一样了,作为一个新形成的派系的领袖,他身边的那些新晋进士都是元老,所以不存在资格的问题。
东林党之所以能在朝堂上东山再起是因为泰昌帝的支持,而李宏宇同样是得到了泰昌帝的信赖,说起来李宏宇和赵欣是泰昌帝登基的首功之臣,泰昌帝自然不会忘记他们。
这样一来就给了李宏宇机会,他和赵欣趁机推荐了一些新科进士补缺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
李宏宇和赵欣推荐的这些新科进士除了泰昌帝的支持外,还有另外一个优势,他推荐的新科进士并不都是楚党,而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科进士中的佼佼者,里面既有齐楚浙三党同时也有东林党的人,
另外,李宏宇推荐这些新晋进士的理由也很充足,毕竟现在的官员年龄都偏高,一旦成为言官不便出京执行某些任务,这个时候就需要那些年轻力壮的来完成这些苦力活儿,难道真的要那些养尊处优惯了的半百老头儿去劳苦奔波?
因此,在李宏宇的努力下,他推荐的十来名新科进士悉数得以补缺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实力无形中得到了巨大的扩张。
按理说,那些新晋的进士现在根本没有补缺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的机会,所以他们知道这是李宏宇和赵欣暗中运作的结果,故而对两人是感激有加。
要知道官场上一步晚步步晚,失去了这次的机会后天知道下一次要等到什么时候才有成为言官的机会,李宏宇和赵欣对那些新晋进士有提携之恩,他们自然要感激不尽。
尤为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李宏宇和赵欣已经拥有了成为派系领袖的条件,首先出身高贵是状元和榜眼,其次深受皇帝的宠信,这样一来自然有人追随了。
只不过,李宏宇不是以地域为划分发展势力而是跨派系地收人,并且现在也没有形成具体的派系,在朝堂上属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
赵欣之所以不愿意跟着李宏宇去江南,就是担心她和李宏宇都走后那些新科进士将群龙无首,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队伍将一哄而散。
这使得赵欣不得不留下,她是朱由校的师傅,与朱由校关系密切,在李宏宇走后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领袖的职责,扛起了将那些关系密切的新科进士团结在身边的凝聚力的大旗。
在赵欣看来,京城那些以李宏宇和她马首是瞻的新晋进士们就是李宏宇将来在朝堂之上立足的根基,因此她一定要将其守护好,宁愿做出任何牺牲。
李宏宇的心中是苦涩的,没有哪个男人愿意自己心爱的女人在外抛头露面,而且还是在阴险狡诈的官场,不仅要耗费大量的心力去跟官场上的那些老狐狸们缠斗,还有身份暴露的危险,以赵欣的傲人身材每天裹着束胸布的滋味简直是一种地狱般的体验!
当然了,李宏宇自然不会亏待了赵欣,他将来会给赵欣一个莫大的惊喜以弥补他心中的遗憾和歉意,让赵欣得到原本属于她的荣耀。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
------------
第四百二十五章 三朝元老
? 第二天,大明万历四十八年,九月二十六,临晨。
“少爷,宫里来人了,请您进宫商议要务!”睡梦中,李宏宇被窗外王铁牛的声音惊醒。
“该来的终于来了!”
李宏宇睡得正迷迷糊糊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然后无奈地叹了一口气,看来他猜得没错,油尽灯枯的泰昌帝还是没能熬到明天,要不然宫里也不会如此着急把他传进宫里。
换句话说的话,李宏宇现在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大明的三朝元老,这虽然使得李宏宇的资历变得更加深厚,但对大明来说短短时间内连换三位皇帝着实不是什么好事。
因此,李宏宇没有丝毫怠慢,匆忙洗漱后火急火燎地跟着李皇后派来的宦官进宫去了。
皇城,大明门。
“三位国公。”
李宏宇赶到大明门的时候,穿着丧服的英国公、武国公和勇国公正在门前低声说着什么,很显然他们也接到了李皇后传来的中旨,他于是下马车上前给三位行礼。
“李大学士,你是不是已经猜到了李可灼的仙丹没用,这才阻止了皇上奖赏他?”
见李宏宇来了,武国公迎上去狐疑地低声问道,昨天当泰昌帝准备下旨给李可灼提升官职的时候被李宏宇巧妙地给拖了过去。
虽然前来传旨的内侍没有说泰昌帝出事,可现在除了泰昌帝的健康外没有事情能把他们这些文武重臣半夜里传到宫里去。
所以,武国公和英国公、勇国公已经意识到李可灼进献的仙丹没用,泰昌帝现在的情形肯定已经危在旦夕。
武国公这么一开口,英国公和勇国公纷纷望向了李宏宇,幸好泰昌帝的这道圣旨没有下发否则的话今天就要成为天大的笑话。
“三位国公,下官只是觉得大行皇帝封赏李可灼有些操之过急,像这种大事应该交给有司衙门按规矩来办。”
听了武国公的话李宏宇尴尬地笑了笑,武国公的问法非常敏感他不好多言,故而向武国公一躬身后一本正经地回答。
难道他要告诉英国公三人他早就猜到那颗泰昌帝坚持服用的红色药丸实际上是能要了泰昌帝性命的?这可是大逆不道的罪责!
英国公三人闻言不由得相互对视了一眼,然后不再言语,即便是心直口快的武国公也从李宏宇的回答中意识到这个话题太过禁忌不好多加议论,否则难免会冒犯泰昌帝的威严,毕竟那颗红色药丸是泰昌帝自己坚持要服用的。
没过多久,内阁首辅方从哲、吏部尚书周嘉谟等十名泰昌帝任命的托孤辅臣相继赶到了大明门,他们的住所由于距离大明门较远故而来得比较晚。
大明勋贵所住的府邸是永乐皇帝时期建立的,故而自然距离大明门比较近,内城的空间有限,所以方从哲和周嘉谟等文臣住的地方就比较远了,有人还住在了外城。
皇城的城门晚上不会轻易打开,故而唯有等到十四名托孤辅臣抵达后城门楼上的守将这才下令开门把众人放了进去。
紫禁城里并无异样,不过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