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小北洋和毅帅(1 / 1)

国魂 西方蜘蛛 5451 汉字|2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一百五十三章 小北洋和毅帅

1909年9月。安阳陆军军官学堂成立。

这是经过满清朝廷朝廷批准的。

自从袁世凯被罢免后,年轻气盛,但却没有半分真本事的载沣,终于知道了掌管朝政不是那么有趣的事情。

一大烂摊子事情等着载沣去一一办理,根本没有任何治国经验的载沣完全无法应对。

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要求立宪的呼声同样一浪高过一浪。慈禧已经死了,人民再也等不及那个漫长的预备立宪期了。

还有南方的那些革命党,许是因为袁世凯已经不在了,闹腾的动静更加大了起来。

清政府在南方的那些军队,抽鸦片、抢东西可以,可打仗谁肯尽心?精锐部队北洋诸镇,一个个又都不肯听从朝廷调度,阳奉阴违,这让载沣怎么办?

还有离北京不是很远的河南,还驻扎着一支眼里完全没有朝廷,只奉袁世凯之命的混成第十一协,随时随地都会威胁到朝廷。

载沣派往河南的探子告之,袁世凯躲在自己的园子里,除了钓鱼会客,附庸风雅,再不做其它任何和政治有关的事情。萧天也老实太平了。一心只想着办实业,连军队都快疏忽不管了,这让载沣放心了不少。

袁德亮每月来的密报也是如此,更加让载沣相信,袁世凯真的收山了,归隐了,而失去了袁世凯这棵大树的萧天,也太平了,只想着捞钱了。

既然这样,什么军官学校,什么银行,萧天想弄就弄,只要不给朝廷惹出麻烦来就行。

安阳陆军军官学堂成立之后,首批招募学院四百四十二人,聘请德**官为教师。

同时,在袁世凯的示意下,河南暂编陆军混成第十一协再度开始全力扩兵。

至1909年10月,混成十一协拥兵一万二千人,分步兵、炮兵、辎重兵、工程兵、通信兵、骑兵等多个兵种,聘请德**事顾问二十九人,一跃而成为北洋系中最大武装。

又成立兵备处、参谋处、教练处,分由蒋杰、马弼、司徒耀担任总办。

同时,那些在招募士兵事淘汰下来的,一律编入后备兵中使用。

此时的混成十一协,已经隐隐然成了一个“小北洋”。

而袁世凯和萧天,则是这个“小北洋”集团的首脑。

11月,混成第十一协于安阳秘密举行演戏。袁世凯和来安阳探访的杨度等人受邀参观演习,目睹十一协雄壮之兵,袁世凯大喜:

“朝廷夺我兵权,萧存毅却为我练出雄武精锐,我有何憾?此小北洋,不逊我北洋也!”

至此,小北洋集团意味着得到了袁世凯的认可。

待到演习结束,袁世凯检阅部队,轻拍萧天肩膀:

“萧天,萧存毅,统兵有方,北洋重将,国家栋梁,真我毅帅也!”

从这一天开始,“毅帅”的称呼开始悄悄在十一协流传。

小北洋集团和毅帅,都是从袁世凯嘴里最早传出来的,这也等于得到了袁世凯的认可,而这,也表明着萧天已经隐隐然和北洋重臣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等平起平坐。

这是对萧天政治地位的认可,而在军事实力上,萧天也已不逊色于北洋各镇。

北洋诸镇。全镇计官长及司书人等748名,弁目兵丁10436名,夫役1328名,共计12512名。

而混成第十一协,不算夫役,拥兵12111人,步、炮、骑,各兵种一应俱全,甚至拥有气球侦察队,实力雄厚,以一协之力,决不逊色于北洋任何一镇。

但萧天在和北洋将领的电报往来中,并没有任何傲慢,依旧以子侄、部下自称。这点在北洋将领看来,最是难能可贵。

随着小北洋集团诞生,十一协的急剧扩军,安阳,对于萧天来说已经太小了。

在袁世凯的授意下,在直隶总督杨士骧的默许下,萧天开始将势力范围从安阳向外延伸,蔓延河南诸地。

萧天采取的办法简单直接,左手银票,右手枪炮!要么拿我的银子,要么用我的枪炮来让你屈服。

此时满清朝廷混乱不堪,自顾不暇,哪里还有空来管地方上的事?对于朝廷来说,只要没人造反,那就谢天谢地了。这也给了萧天以及袁世凯最好的机会。

地方官员绝对不会和银子为难,更加不会拿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和萧天的机枪大炮对抗。

一切,都已经控制在了袁世凯的手中,而袁世凯此时最有力的武器,就是萧天和他的十一协!

这个在安阳悠然自得垂钓的满清前军机大臣,已经逐步将局势扭转。

至于那个在京城没有任何实质执政经验的统治集团,从来也都不是袁世凯的对手

1909年年底前,招商银行、河南兵工厂陆续成立。

安阳地方经济不发达,因此招商银行总部设在经济繁荣的上海,由盛天行担任总经理,在上海全权负责。

兵工厂由萧志远担任总经理,曼鲁因担任总顾问,全部采用德国机械、德国技术人员。

同年,日本三元矿业公司成立,萧天拥有三成股份,委任陈昱担任中方总办。

12月,河南自律商会成立,委任徐海前担任会长。

1910年的新年很快到来了,北洋集团将领、干臣纷纷拍电报恭贺大帅新年,袁世凯的至交好友徐世昌,秘密由京城到达洹上村,“隐居”于洹上村的袁世凯设宴款待,同时把萧天、小玉夫妇也叫了过来共贺新年。

一进入洹上村,徐世昌就见到大量士兵拱卫在袁世凯园子周围。重机枪架设在那,虎视眈眈。

边上是不少穿着便装,腰里鼓鼓囊囊,明显带着武器的“振兴社”成员。见到陌生人的时候,总会带着警觉的目光上下打量。

“慰亭那,你这架势,可远比在京城的时候风光多了。”徐世昌连声赞叹。

袁世凯哈哈笑了两声:“你不要羡慕我,这都是我有一个好部下的缘故。”

“毅帅吧?”徐世昌也笑了起来:“你那个宝贝毅帅,可实在让咱们的摄政王头疼得很那。原本以为他只想捞钱,谁想到一转眼,竟然变成了毅帅。这河南一个大帅。一个毅帅,摄政王只怕晚上都要睡不好觉了。”

“大帅,萧天报道!”

随着这声响亮回答,袁世凯指着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军官笑道:“说曹操,曹操到,咱们的毅帅来了!”

说着上下打量萧天:“过来吃饭,还穿着军装,带着武器,外面那么多的士兵,难道害怕摄政王派人来行刺我不成!”

“大帅,萧天习惯了!”

袁世凯把头转向小玉,啧啧不已:“你看咱们小玉,越发出落得漂亮了,你说存毅哪来那么大的福气,娶了这么好的一个姑娘,啧啧,连我这个老头子都有些羡慕了。”

小玉羞红了梁,只低着头不说话。

诸人和袁世凯一家坐了下来,袁世凯还是不依不饶:“小玉,告诉我,萧天有没有欺负你那?虽然我现在不当官了,没权没势了,可我还是萧天的长辈,还能管得到他!”

小玉的脸更加红了。

边上萧天笑了,这位不当官,“无权无势”的人,一旦动起真怒,只怕全天下都要大乱。

按理说女人不能上桌,不过今日是家宴,又有小玉在,袁世凯便让自己最宠爱的大姨太太沈氏作陪,其她姨太太都被安排到了边上一桌。

这个沈氏有些来历。她原本是是苏州名ji。在袁世凯落魄的时候,沈氏资助袁世凯去猎取功名,并备酒送行,袁矢志决不相负,颇有点玉堂春与王三公子的味道。

袁世凯发迹后,果然娶沈氏为姨太太。因为“第一夫人”于氏懦弱无能。上不得台盘,袁便把沈氏作为“太太”看待,在一些外交场合中,沈氏也常以大太太身份出现。袁世凯还让她管家,并让儿女们称沈氏为“亲妈”,可见袁世凯对她宠爱的程度了。

“这一转眼,又过了一年了。每每想起太后在的时候,心里总是唏嘘不已。”袁世凯举杯敬了酒,叹息一声说道。

沈氏微笑:“老爷,这大过年的,可不兴说这话。”

“对,对。”袁世凯拍了拍脑袋:“这人一上了年纪,嘴就不听使唤。把我给菊人兄、存毅和小玉准备的礼物拿出来。”

沈氏起身,拿过一个小盒子,打开,把两张十万两的银票各放一张在徐世昌和萧天面前。

袁世凯为了拉拢人心,从来出手豪阔,当初为了结纳李莲英,不惜血本,倾家荡产,一出手就是一百万两银子,把个见过无数大世面的李莲英也吓个够呛,这十两银子虽然数目巨大,可徐世昌和萧天也早已习以为常。

想想当初连个吃饭钱都没有,现在却在十万两银子面前毫不动心,萧天自己想着也仿佛在梦里。

送给小玉的却是一对手镯,手镯是女性已婚象征,非成家女子不能佩带。

袁世凯送的这对手镯,远非小玉手上戴的可以比拟,这是对镶宝玉手镯,简直只怕不下万两银子。

小玉红着脸谢过收下,沈氏帮着小玉换下了旧手镯,戴上了这对名贵手镯。

萧天可不知道,这对手镯,原本是袁世凯送给沈氏的,乃沈氏最心爱之物,可是为了拉拢住萧天夫妇之心,可也顾不得什么心爱之物了!

第一百五十四张 巡抚河南

酒过三巡,袁世凯使个眼色。沈氏拉着小玉去了边上桌子,只说要给姐妹们敬酒。

袁世凯随后问起京里情况,徐世昌说道:

“自从慰亭不在朝中之后,载沣那些黄毛小子焉能治国?靠着奕匡力在那苦苦支撑,左支右补,潦草度日。

各省咨议局代表来到北京,他们向朝廷提出在一年之内召开国会。朝廷拒绝了这个要求,理由是国民的文化素质太低,还不能行使选举权。这惹得各省代表大是不满。

慰亭,现在朝野上下,呼唤你出山的呼声很高,我看再等一段时候,载沣必然坐不住了,再加上奕匡力是一力为你说话的,我看慰亭重掌朝政指日可待!”

袁世凯沉默在了那里,似乎在考虑什么问题,半晌没有说话。徐世昌知他脾气,自管自说了下去:

“还有一个铁路问题,只怕也会引来乱子。光绪二十二年,朝廷设立了南北铁路总公司,派盛宣怀为首任铁路督办大臣。盛宣怀大量向外国举债来修筑铁路。但因为欠了外债,盛宣怀也受了大量责难。

因为列强各国争夺路线,闹出很多麻烦,于是首先湖北、湖南、广东三省倡出筹款购路的热潮,这股热潮立刻蔓延全国,到了光绪三十年,全国成立民办铁路公司的,竟达到十三省之多。

列强各国争夺铁路权和划分势力固然不是办法,而民办铁路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因此也进行得不顺利,这种情形下产生了四国银行团,由美、英、德、法四国组成,四国银行团用投资和贷款方式修筑粤汉铁路。

朝廷因为有了国际银行团的支持,目前正在考虑年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凡以前经政府批准由人民自行筹款修筑铁路的定案,一律取消。

铁路国有,原也无可指责之出,可目前已经有了传闻,都在那传说四国银行是有大量好处给朝廷的,如此一来,可就不得了了”

“朝廷威信竟然沦落于此。”袁世凯冷笑一声:“让载沣和奕匡力弄着去吧,我呢,就在这钓钓鱼,当个田园翁吧。”

徐世昌笑了一下,也不说话。自己这位好友可不是不想出山,只不过是出山的时候未到而已。

袁世凯忽然问道:“菊人兄,要任个河南巡抚需要花多少银子?”

徐世昌一怔。就看袁世凯微微笑道:“一百万两我看应该够了,你走的时候,带一百万两银子去京城带给奕匡力,不管他用什么办法,也要给我把存毅弄成河南巡抚!”

这下就连萧天也怔住了,之前大帅可从来没有给自己透露给半点这方面的消息。

“这个,怕有困难吧”徐世昌有些犹豫:“奕匡力那里好办,可是载沣那里断然不会答应”

“不答应,就逼他答应!”袁世凯显得毫不在意:“我不是求朝廷要让存毅巡抚河南,而是给朝廷一个台阶下。眼下河南各地官员,多唯存毅马首是瞻,十一协分驻河南各地,随时掌控大局,这河南巡抚,除了存毅,还有谁能当?”

“大帅,这”

萧天的话被袁世凯打断:“我竭力要让你巡抚河南,不是因为我袁世凯特别看重你,而是为了我整个北洋考虑。河南,古之用兵之地,四面出兵之所。可也是四面被攻击之所,若无能臣镇之,焉能得保平安?”

说着停顿了下:“菊人兄,你管做你的事,存毅,你让河南各地官员联名上折子,保举你为河南巡抚,多给他们一些甜头,等你坐上了那张位置,再让他们连本带利地吐出来!”

眼看袁世凯计议已定,萧天和徐世昌两人一起应了。

一顿酒喝罢,袁世凯有些乏了,徐世昌就住在袁世凯的园子里,萧天和小玉告辞。

出去,萧天把银票交给小玉,小玉有些担心:

“咱们受了大帅那么重的礼,将来可怎么还那?”

“礼好还,可这情就难还了。”萧天叹了口气:“咱们能做的,也就是兢兢业业为大帅做事而已。小玉,这银子交给蒋杰,让他买成酒肉,犒赏弟兄们。过年了,让大家都过个舒心年吧。”

年关一过,徐世昌赶赴北京,为萧天坐上河南巡抚的位置活动。

也是萧天运气好,才过了年,河南就出事了。

河南“秋知会”于南阳举事,从者两千余人,声势浩大。起义军攻陷南阳,杀其知府,啸聚当地民众。

河南乃是中原心腹之地,这里一乱,京城震动。

在袁世凯的授意下,十一协按兵不动,坐视义军暴动。

徐世昌人还没有到京城,朝廷里的几分电报倒已经放到了萧天面前,严厉督促十一协尽快出兵,平定暴乱。

可是没有袁世凯的命令,萧天哪里会动一兵一卒?

眼看着秋知会夺取南阳重镇,又分兵威胁周边府衙,朝廷乱成一团。

徐世昌回到京城,给庆王爷奕匡力送上一百万银票,奕匡力乃是第一个贪钱的王爷,又和袁世凯素来交好,在这白花花的巨额银子面前,岂有不尽心竭力的道理?

与此同时,河南地方官员告急奏折也雪花般的飞向京城,又保举萧天出任河南巡抚,必能平定叛乱。

载沣明知这其中必定和萧天和袁世凯在那搞鬼,可眼下这位摄政王又能有什么办法?

手里能够动用,能够打仗的只有第一镇。可第一镇拱卫京师,载沣哪里肯用?

此时奕匡力一如河南地方官员,竭力保举萧天巡抚河南,载沣还在犹豫,奕匡力说道:

“此时若再不顺应地方民意,只怕不消几日,河南尽属乱军。萧天虽然桀骜不驯,目无朝廷,可终究还是当的咱们大清的官,食的咱们大清的俸禄。摄政王,在这个时候。只能拆了东墙补西墙,先把叛乱平息才是要紧。否决河南一失,暴民再联络南方革命党,就连京城也会有难那!”

载沣面色如土,这大清怎么变成这副样子了?

明知萧天此人乃是袁世凯第一心腹,决不可用,可偏偏除了萧天之外,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合适人选。

这个摄政王当的窝囊,只怕大清立国以来再也没有自己这般窝囊的王爷了!

不过两日,朝廷下旨,擢升安阳知府萧天为河南巡抚,又令务必尽快扑灭叛乱云云。

接到圣旨那天,萧天和一众部下相视而笑。这大清国的命运只怕已经走到头了,袁世凯要把自己弄成河南巡抚,谁想到偏偏就出了秋知会暴乱,老天爷都在帮着萧天一般。

前来传旨的官员讨好似地说道:

“协统,不,抚台,这袁大人不知现下可好,本官想去拜访一下。”

袁世凯被迫离京的时候,何等凄凉?除了杨度几人,再无一人送行,人人都当袁世凯从此失势。

谁想袁世凯下野没有多少时候,就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朝野内外呼吁袁世凯重新出山的呼声不绝于耳,人人都看出袁世凯再次执政只是迟早事情。

若不趁着现在讨好袁世凯,只怕将来可就晚了。

萧天微微一笑,对那官员说道:“袁大帅这几日身体不适,这个,这个足疾又犯了,见不得客,见不得客,大人好意,萧天自会转达。”

官员大是尴尬,只得拱拱手道:“本官恭贺协统巡抚河南,这是皇上的恩典,还望抚台尽快用兵,平定叛乱。不要辜负了朝廷厚望。”

河南巡抚已经到手,这秋知会暴动的性质可就变了。

河南变成了自己的地盘,剿灭秋知会岂有不尽心尽力的?

当天萧天下令,动用两营人马,配属骑兵营、机枪营,由革文军指挥,剿灭秋知会暴动。

十一协北洋精锐之师,武器精良,士兵敢战,而秋知会不过一群乌合之众,武器陈旧,多使用大刀长矛,虽然号称两千之众,其实能战者不过数百。

革文军尚未到南阳,秋知会知面对精锐十一协军队,力不能守,当时就放弃南阳,流窜乡间。那些两千人马,不到一天功夫散起大半。

革文军也不追击,“秋知会”的存在,对萧天是有利的,只要“秋知会”一天不剿灭,朝廷对萧天就有一天顾忌。

十一协不费一枪一弹,重新夺回南阳,袁世凯亲自把萧天起草了一份电报,发回京城。

电报里只是赖圣上鸿威,十一协将士用命,与叛贼苦战数日,终于击溃叛军,夺回南阳云云。

又说秋知会大部首脑逃出南阳,流窜乡间,萧天必定尽心尽职,铲除叛贼等等等等。

总之就是告诉载沣,用萧天用对了,萧天一出手,叛贼就垮了。可你载沣还得仰仗萧天,因为秋知会虽然被击溃,但主要头领都在逃。要是载沣敢出尔反尔,只怕叛贼又会重新杀到,到时候十一协还能不能尽力可就不好说了。

载沣拿到这份电报,心里当真是一片悲凉凄苦。

明知这份电报里十句中能有两句是真话就不错了,可自己能有什么办法?难道责骂萧天?只怕十一协会和秋知会一起反了。

自己堂堂王爷,大清国的摄政王,权利居然还不如一个在野的袁世凯,反而还得处处受到袁世凯的牵制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