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坐井观天
五国城。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五国城位于金国最北面的位置,也就是现代黑龙江省依兰县。
时间已经是大宋天承三年秋处,太上道君皇帝赵被金人俘虏已经两年多时间了。从开封到这里,路上走了将近一年。回起这一路的风雨,太上道君皇帝有些不堪回。
既然做了人家的俘虏,所谓的皇室待遇自然是没有的。他现在和一群拒不投降的百官住在一个小村庄里,周围都是茫茫旷野,有一个千人队看守。
即便没有这一千个装备了快马的女真士兵看守,他也没有任何逃跑的可能。相对于繁华富庶的大宋,金国东北地区还是大片未开的荒野。走上十天半月,也未必能看到一个人影。赵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走上三五里地就喘个不停,更别说在野外求生存了。
于是,他也就安心地住在这里,等待的奇迹的出现。
没准有一天,金人和大宋达成和议,放自己归国也说不定。
一想到这点,太上道君皇帝那颗躁动的心也就安稳下来了。
当然,因为做了人家的俘虏,生活质量自然是降到低得不能再低的地步。肉食自然是看不到了,一日三餐都是颜色可疑的米糊。至于饮用水,那水的味道也是非常的苦涩,有的时候,他甚至怀金人是不是在水中下毒。
这两年中,太上道君皇帝明显地瘦了下去,老了下去,此刻的他看起来同一个普通老人没任何区别。
村子里除了他和一众大宋地官员外。还有辽国地皇帝。那个辽国皇帝身体健壮得像一头牛。吃起东西来也呼哧呼哧着响。好象很香甜地样子。赵甚至想。就算每天喂这个家伙吃草。他也会长得孔武有力满面红光。
这是一个开朗地人。丝毫不为自己做了女真人地俘虏而操心。而且。这个叫耶律延地家伙非常健谈。说起话来。声如雷鸣。如果不是因为大家都是俘虏。或许这人是一个很好地玩伴。
只可惜。辽国皇帝见了太上道君皇帝就是一脸地嫌恶。时不时一声痛骂:“背信弃义。小人。你也有今天!”
俗话说。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辽国皇帝对大宋太上肆无忌惮地侮辱自然会引起一众大宋降官地愤怒。于是。冲突不可避免。可这些文臣那里是耶律野人地对手。也个个被揍得哭爹喊娘。
看着乱成一团地大人物们。赵也很是无奈。
大概是怕惹出事来。女真只得将辽国皇帝迁到另外一个村子去。
如此,太上道君皇帝的耳根子才清净下来。
不过,辽国皇帝一走,赵却觉得寂寞起来。手下大臣们虽然人数不少,可见了他都是必恭必敬,哪里有同辽国皇帝在一起又是闹又是骂来得热闹。
这一日,太上道君皇帝同秦桧坐在土墙根下,无所事事地聊着天。土墙上都是土蜂钻出的洞,有嗡嗡声不绝。放眼看着前方地那一圈丘陵,山冈子上,白桦树的叶子已经黄了。
赵摸了摸已经长满皱纹的脸,叹息一声:“又是秋天了。”
话刚一说出口,秦桧立即泪流满面,哽咽着喊了一声:“太上!”
赵依旧喃喃地指着村子周围那一圈丘陵说:“秦爱卿,你看这一圈山丘,让朕想起了开封的[<岳。我等坐在这里,四面皆山,如在井底。你说,是不是有点坐井观天的意思。”
“太上!”秦桧哭声大起来了。
“好了好了,别哭,弄得朕很不开心。”赵拍了拍**下的尘土站了起来。他身上这件丝绸龙袍补了又补,到处都是补丁,可见已经窘迫到何等程度了。
秦桧抹了抹面上地泪水,低声说了句恕罪,正要告辞回家。突然间,远处的山丘上传来阵阵马蹄声,一飙浩荡的骑队冲了下来。
“哎哟!”赵吓得浑身打颤:“女真,女真,可是来杀朕的?”
秦桧也是心中震恐,忙定睛看去。那一队骑兵总数约三百,其中有两百人是标准的女真骑兵打扮。另外一百人地装扮却甚是奇怪,他们头上都戴着一顶圆溜溜的钢盔,身上无袖短铠也亮得如一面镜子,竟是整体铸造而成。看这一百人的旗号也于金人不同,是一面红色大旗,上面绣着一只三足乌鸦。
秦桧惊得大叫一声:“太上,来地是河东军杨华的人,难道是来接我们回去地?”他的叫声中充满了惊喜。
“杨华,是他地人。”一想起这个男人,赵一个激灵,心中说不
滋味。
等这一群人奔到面前,为那个穿着大红宋朝官服的官员猛地跳下马来,跪在赵面前,恭敬地磕了三个响头“臣见过太上道君皇帝。”
“你是哪一位大人?”赵看他面生,禁不住出语问道。
“臣,大宋礼部尚书王纳。”那个官员好象并不害怕赵的样子,反抬起头来,无礼地端详着赵。
赵心中不喜,道:“王纳,朕以前还真没听说过你的名字。”
王纳讽刺地一笑:“臣乃辽国旧臣,后去河东做了大宋天承朝的官,陛下自然识不得臣。”
“啊,原来你是辽国人。”赵摸了摸额头:“难怪朕不认识。对了,你这次过来可是接朕回国的吗,宋金议和了吗?”现在国内分为两个朝廷的事情赵也是知道的,王纳既然是从太原来的,想必是赵楷的使。
赵楷是赵最喜欢的儿子,当初还有意传为与他。
现在,赵构没派人过来,太原那边却有使抵达。看来,还是这个儿子对自己好呀!
赵心中不禁感动:“这个儿子果然不负朕望。”
王纳轻轻一笑,心中更是鄙夷:和议和议,这大宋的官家只知道和议,都做了人家俘虏了还心存幻想。若不是河东军灭了夏国,军威鼎盛,金国人才不会让自己过来议和呢!要想在外交上取得成功,还得依仗绝对的力量。有力量,什么都好说,没力量一味求和,反被人讹诈。
他道:“倒不是议和,臣这次来金国,已在会宁府见过金国皇帝,商议交接河北事宜。听说太上在五国城,生活困苦,特意过来看看,送些日常用品过来。”
说着,他一挥手,一群士兵从马上跳下来,将一大堆米面铺盖之类的东西给赵送进屋去。
杨华救援东京时,宋、金两国当初和议时曾经签定了一个和约,和约上,金国答应将河北陆续归还北宋。这个时候,杨华正向燕云用兵,为了师出有名,特意派王纳过来讨要河北。虽然说,金人不可能乖乖地归还河北,但给他们添些恶心也是好的。至少,杨华占到了正义的高度上。
听王纳说不是来接自己回国去的,太上道君皇帝面色灰白,愣了半天,怎么也说不出话来。
“陛下。”王纳一连咳嗽了几声,终于将他从叫醒。
赵突然哀号一声:“赵楷,你这个逆子!”
王纳被他的反应吓了一跳,忙扶住他,小声说:“陛下,我来的时候,天承皇帝陛下让我给您带一封信过来,咱们进屋说话吧!”
“不看,不看。”赵有些声嘶力竭:“朕现在都这样了,还看这信做什么?”
“太上道君皇帝陛下!”王纳大为不满,他本是辽国旧臣,后来投降金国,再后来又做了天承朝的高官。眼前这个懦弱的男人,王纳丝毫没有尊重的意思。这个世界上也只有杨华一个人能让他心生敬畏。看着赵,他只觉得非常地不耐烦:“陛下,我等从太原千里迢迢来五国城,总不可能就这么回国去吧。”
秦桧见王纳面带不悦之色,忙上前对赵说:“陛下,看看又有何妨?”
“罢了,且看看朕那好儿子说些什么?”赵流着泪进屋去了。
实际上,赵楷给赵的这封信上也没写什么,只说了一些思念的话。根本就不提什么时候接太上道君皇帝回去。
看完信赵更是颓丧,将信扔在桌上,无力地挥了挥手,示意王纳退下。
王纳笑了笑:“太上不给天承皇帝陛下写封回信吗?”屋子里光线有些暗,家具也非常破旧,看起来同普通农户的家没什么区别。王纳心中感慨,这女真人也够狠的,堂堂一国之君,待遇居然如此之差别,太上这两年吃苦了。
赵有些惊讶:“回什么信,你带口信回去,就说朕已经收到他一片孝心了,让他早点接我回去。”
王纳又笑:“太上,国内的局势你也是知道的。现在,僭王赵构在东南称帝。国内不靖,内战不休,天承陛下也无力接太上回国。就算想接你回去,可天有二日,女真人要议和也不知道该同谁议。因此,臣认为,太上应该先写一份传位诏书,将大位传给天承陛下,以正视听,以讨不臣。”
“啊!”王纳这一番话让屋中的赵和秦桧都惊得叫出声来。
------------
三百四十九章 花押
纳这句话如一击重锤敲在太上道君皇帝赵和秦桧心都不是笨蛋,政治嗅觉异常灵敏,立即明白王纳大老远赶到五国城意欲何为。
这事说穿了也没什么意思,赵一心想回国。可回国之后,不管是赵楷或赵构都将面临一个尴尬的处境。现在,天承朝和建炎朝都说自己是正统,但事实上,二人都是自立为帝,根本没又得到天下人的认同。
赵构的法统得自张邦昌,他好歹手上还有玉玺和百官。而赵楷的天承朝根本就没有什么法统可言,完全是由一群军阀推上去的。
一但赵回国,如果他甘心做太上皇,就将把皇位传给一个皇子。可如果赵反悔,坚决不传位,反要自己登基做皇帝,合理合法,别人也不好说什么。
真到那一天,不管是赵构还是赵楷答不答应,都毫无办法可想。若答应,大好河山就拱手让人了。若不答应,赵一道圣旨下去,他们就是叛逆,立即就会众叛亲离。
因此,对两个朝廷来说,最佳的选择就是,赵你还是老实呆在金国吧。
当然,如果你能写下一份传位诏书,那就最好不过了。
这才是王纳这次来五国城的真实目的。
一想到宋金谈判根本就不可能讨论俘虏一事,自己可能从此在无机会回中原,秦桧面如土色,他用哀伤的眼神订着太上道君皇帝赵,示意他尽快想办法。
可赵则一脸木讷地坐在那里,面上无怒无喜,如同老僧入定一般。看来,他已经彻底死心了。
秦桧:“太上。”
没有人说话。
王纳更是不耐烦:“太上道君皇帝陛下。国内乱成一团。民心军心混乱。天承皇帝自继位以来。退金人。灭夏国。乃有为英主。正该登极为帝。还请陛下朝日颁下传为大诏。以安天下人之心。”
赵还是不说话。他甚至将眼睛闭上了。心中不住大声咒骂:我现在已经回不去了。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那两个逆子。我也不会让你没安生。
他越想心中越是怨恨。自然不肯再理睬王纳。
秦桧见太上道君皇帝不理人。也不敢再说什么。只得无奈地对王纳说:“王大人。太上累了。还请你退下吧。”
王纳点点头,大声对赵说:“太上,臣告退了。臣今夜就在村里扎营,明日一早即起程回国,还请陛下尽快写下圣旨。”说完话,他磕了三个头,扬长而去。
“这个逆贼。”太上道君皇睁开眼睛,声嘶力竭地说:“朕生了两个好儿子,他们巴不得朕早点死去。朕偏偏不能遂了他们的意,朕在世一天,大宋……大宋就没有皇帝!”
秦桧身体一颤,脊椎里像是被灌进去了一盆冰水,冷得打起哆嗦来。
不管怎么说,故国来人还是让村子里的宋朝旧臣很是兴奋,特别是王纳带来的食物和衣服,更是帮了大家的大忙。虽然王纳是辽人,可好歹也是汉族同胞。而且,此人是进士出身,谈吐风雅很能给人好感。
王纳在太上的面前狂悖无礼,可见了一众宁死不降的宋臣却心中佩服。换他是宋臣只怕早就投降了,他身侍三朝,早就被人骂成三姓家奴,一向以真小人自居。但见了真君子,还是非常尊重的。
同一众宋臣谈了半夜话,好不容易将他们送走,王纳感觉有些疲惫。他擦了擦脸,紧了紧身上的衣服。
金国地秋季还是比较冷的,相比起这里,中原简直就是火炉。一想起太原炎热的初秋,王纳这才明白女真人为什么害怕中原地夏季。
这次走这么长路来金国,他也不期望能得到什么结果。看太上道君皇帝的意思,也没有写传位诏书地意思。这就是一个老狐狸,不是那么好对付啊。实在不行,也只能打道回府了。现在,河东军应该已经出兵了吧,在不走,一旦前线打起来,自己未必能走得脱。女真上层可都是一群蛮子,没道理可讲的,对他们来说,杀一个宋朝使,像杀鸡一般。
一说起,金国上层,又回想起前几天在金国都会宁府所看到的一幕,王纳就想笑。
他这次来金国都,名义上是同女真人商谈接受河北的事宜。毕竟,当初杨华在开封同宗望签定的和议上白纸黑字写着,金国将河北归还宋朝。这两年双方虽然打个不停,可这一纸和约还是要生效的。如此,杨华东证才能占在一个道义的高度上,将来就算两国罢斗也有台阶可下。
本来,王纳投降河东,这次回金国还担心被女真人找他麻烦。可杨华安慰他说:“放心去吧,现在的河东已经不是两年前地河东,金国就算要怎么着你,难道不担心被我报复吗?河东越强大,你就越安全。”
既然杨华都这么说了,王纳也只能硬着头皮来了金国。他也知道自己在河东做了尚书,其实很多人是不服气的,这
国如果能顺利地拿到赵的传位诏书,那些质自人也可以闭嘴了。
事实正如杨华所预料的那样,王纳来会宁府之后很受礼遇,女真人也不提他投降河东的事情。河东在灭掉西夏之后,已经成为一支于女真对等地力量。强只尊重强,这是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
金主吴乞买亲切接见了王纳之后,承诺说,可分期将河北之地归还宋朝。不过,现在河北可不在金国手里。
他还说,王纳你根本就不该来这里的,直接去北京见刘豫才是正经。还有,现在他全面承认宋金和议条约,河东是不是也该信守承诺,于金兵和平共处呢?
听到这话,王纳心中也是无奈,谁都知道刘豫是金国的傀儡。现在河北可还有女真驻军,和平共处,那岂不是一场笑话?
正要出口辩驳,突然间,一群女真上层贵族骂骂咧咧地冲了进来,上前对着吴乞买就是一通训斥。
王纳心中吃惊,本以为这群女真贵族是来反对和议和找自己麻烦的。可仔细一听,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来,金国国君完颜吴乞买最近扩建宫室,悄悄在国库里支取了很大一笔款子,触怒了女真上层贵。
按说,身为一国国君,花点钱也没什么。
可女真人就是不依,这些贵族一通大骂之后动起手来,上前就将吴乞买从宝座上拉了下来,提起板子就是狠狠地打了起来。
可怜那吴乞买堂堂金国皇帝被打得哭声震天,再也动弹不得。
看到这一幕,王纳在惊骇地同时,突然想起,同宋、辽国君绝对的权威不同,金国是有限皇权,朝中大事,都得由贵族商议决定。
他摇了摇头,叹息:果然是蛮夷啊!
吴乞买被打得卧床不起,和议自然无法进行。王纳便来五国城见赵,看能不能拿到他的诏书。
可赵这个死猪不怕开水烫地态度让王纳更是无奈,看来,这次来金国注定一事无成了。
夜里有些凉,头又涨,王纳喝了两口酒,洗了脚正要上炕睡觉,门口的卫兵来报:“秦桧求见。”
王纳想了想,今天晚上他是将所有地宋臣都见了,惟独没见到这个秦大人。现在已是半夜,他突然造访,难道有什么要事。
心中一个激灵,王纳忙道:“快请秦大人进来说话。”
秦桧一身破旧衣服在门口晃了几下,看样子是瞧屋里还有没有其他人。见里面只有王一人,这才鬼魂一样飘进来,胸口不住起伏:“见……过王大人。”显是异常的紧张。
“哦,秦大人来了。”王纳笑着将光脚穿进鞋子里,请秦桧坐下:“今天夜里,各位大人都来过,惟独没看到你。这么晚过来,可有何事?”
“其他人都来过?”秦桧更是紧张:“他们来做什么?”
王纳收起笑容:“故国来人,见了面自然十分亲热。谈谈风月,说说文章,顺便了解一下我大宋朝地情形,也没什么要事。”
“原来这样。”秦桧神情缓和下去了。
王纳见他装神弄鬼的样子,心中狐疑:“秦大人有话请快说。”
秦桧神秘地一笑,将头凑到王纳耳边:“太上道君皇帝的传位大诏我已拿到了。”
“什么!”王惊得跳了起来。
秦桧连连摆手:“王大人小声点,切勿惊动他人。”
王纳也顾不得矜持:“诏书呢,快给我看看。”
秦桧忙从怀里掏出一张盖着一方鲜红印章地白纸出来,铺在桌上:“大人请看。”
“这是……”王纳有些愣。
“这是太上道君皇帝的随身闲章。”秦桧得意地指着那枚印章说。那枚印章做葫芦状,上面是“政和”两个篆字。
王纳苦笑:“你弄一张白纸过来做什么?”
秦桧也不多说,从桌上提起笔来就在上面写道:“奉天呈运,太上道君皇帝昭曰:
王皇二子赵楷,人品敦厚性温善,当克承大统,故特传位于郓王赵楷,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钦赐。”
秦桧这份诏书笔走龙蛇,一气呵成,竟是标准地赵瘦金体。仔细看去,同赵的手迹毫无差别。
王纳面色苍白,颤抖着声音说:“秦大人,你这是矫诏呀!”
秦桧:“王大人,你能分别出真伪吗?”他得意地一笑:“不过,到此,这份诏书尚未完成。太上道君皇帝还有一个花押,名曰:天下一人。全天下也只有我才能学得像。”说他,他提起笔在桌上写下一个“天下一人”的连笔花押,傲然说:“秦桧深夜到此,干冒奇险,只求大人能带我南归。一旦到了太原,即写完这份诏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