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做,在他心里,天下为重,他最最珍惜的孩子也只有朱雄英和朱至而已吧。(1 / 1)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行而不辍 9046 汉字|0 英文 字 5个月前

第一回 做,在他心里,天下为重,他最最珍惜的孩子也只有朱雄英和朱至而已吧。

  泰定帝凝视吕氏道:“早年父皇曾说过,让朕把允炆过继出去,彼时朕想,允炆总是朕的儿子,朕舍不得。至此,是你们让朕下定了决心,若非你们步步紧逼,朕绝不会如此果决。”

  说罢视线落在朱允炆身上,似在无声询问于朱允炆,他是否满意这个结局?

  朱允炆脸上已然没有半分血色,他想过无数可能,可他独独没有想到泰定帝会这样果决。

  “陛下当真不能收回诏令?”和朱允炆不同,吕氏很快收回震惊,她知道泰定帝下了这个诏书,不管是她或是朱允炆都不可能轻易让他改主意。

  泰定帝听出吕氏言外之意,“你待如何?”

  是的,吕氏待如何?

  “陛下有没有想过,我之所以在这儿等着,我是想怎么样?或许更应该说,我会想对我想要来的太子殿下,公主殿下如何?”吕氏幽幽张口,浑身上下都透着令人发颤的寒意。

  泰定帝毫不避讳的与吕氏四目以对,“想要达到推允炆上位的目的,须得杀雄英和至儿。然纵然如此,我还有允熥,允炌,甚至雄英也有文基,怎么样也轮不到允炆。”

  知道吕氏想做什么,但泰定帝也想对吕氏说清楚,她是在痴心妄想!

  “哈哈哈,那就把他们全都杀了,一个不留。陛下不是已经知道,我连安和公主身边的人都收伏了,陛下难道觉得,那只是一个人而已?而对于陛下,陛下,您曾经也是喜欢我的是不是?如此,我陪着你一起死不好吗?”吕氏说话间竟然冲向泰定帝,朱允炆本能阻拦,不想泰定帝却已经掏出一样东西直指吕氏道:“莫要再往前一步。”

  泰定帝拿出的似是铁器,但无有人见过,一时间也让人看傻。

  “父皇。”饶是朱允炆也不确定泰定帝拿的究竟是什么,连忙唤一声!

  “嘭!”泰定帝也知道,对于未知的东西没有人有多少畏惧,那他就让他们看看,他手中拿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有什么威力。

  果然,这东西一用,向泰定帝靠近的吕氏在这一刻停下。

  “父皇。”朱允炆唤一声,他是真怕泰定帝动手。

  泰定帝扫过朱允炆道:“你知道你姐姐的手里有不少好东西。”

  朱允炆当然知道,朱至总说要发展科技,自打研究粮种和肥料得以封侯的舒笙和齐老爹出来之后,天下人都知道,读书不是他们唯一上升的机会,只要做出有利于国家,让百姓生活越来越好的人,都有可能一跃龙门。

  得出这样的结论后,无数不喜欢读书,只喜欢研究各种稀奇古怪东西的人开始像朱至身边聚集。

  改进水利工具,筒车汲水,牛力转盘车水,治铸方面也一变再变,朱允炆随朱至去看过一回,惊叹之余,也倍觉不可思议。

  而今,泰定帝手里拿着的铁物,类似于火铳,可是却要短小得多,是朱允炆从来没有见过的。想到上回朱至出去主持分田事宜,那时候没有一个人告诉他,如同今日,明明好像朱雄英和朱至什么事都没有瞒过他,实际却连这样杀伤力巨大的武器都没有要让他看看的意思。

  想到这里,朱允炆嘲讽一笑,“父皇为何如此不公。”

  泰定帝原本心情还算平静,闻朱允炆此问,半眯起眼睛审视着朱允炆问:“不公?”

  “是,不公。我纵然不如兄长姐姐聪明,总是父皇的孩子。为何父皇与兄长姐姐无话不能说,对我却诸多隐瞒?难道他们能帮父皇,我就不能吗?”朱允炆不甘质问,为什么,为什么泰定帝要如此待他,明明他也是他的儿子,也愿意为他付出,为何泰定帝处处要防备他,处处要让他看到泰定帝对他与朱雄英、朱至的差距,让他知道,在泰定帝的心里,他不过如此。

  “你能吗?那你告诉朕,这些是什么人?她在干什么?你又干了什么?”泰定帝伤心吗?在知道某些事的时候确实是伤心,可伤心过后呢?

  泰定帝自问纵然对朱允炆不及朱雄英和朱至,却也从来没有亏待过这个儿子,也曾对他寄以厚望,盼着他能够成为国之栋梁,能辅佐他安天下。

  可是,他所有美好的幻想都随着这一回粉碎了。

  “你自己做过什么事,须得朕一样一样给你数清楚,讲明白?你无愧于心?你兄长姐姐对朕从来都无愧于心,你在质问朕对你不公时,想过你自己如何待朕?如何为这国?沆瀣一气,为乱大明,你有什么资格和你兄长姐姐相提并论?”比起朱允炆的控诉,泰定帝何尝不是质问于朱允炆,他怎么能辜负他们多年细心教导?

  明明那些年朱允炆挺好的,怎么突然就变了,变得面目全非。

  “因为你们都不相信我,你们从来都不相信我。不管我做得再怎么好,你们依然不信我。明明就连上战场姐姐都愿意带上我,为何在分田一事上,姐姐却将我丢之脑后,你们更是连半点风声都不愿意告诉我,你们不信我。不信!”朱允炆提起这些事,想到自己做了那么多,却依然得不到任何人的信任,那让他绝望,绝望到他想改变,他觉得只要局面一变,一切都会不一样!

  泰定帝没有想到最后竟然就因为朱至前往主持分田开始,那一刻,朱允炆觉得自己被舍弃,更觉得自己这一生再也得不到他想要的信任,所以,他开始和吕氏合谋,纵然有些犹豫,终是出手了。

  “你不知分田一事涉及多少人的利,一但走漏风声会有什么后果?甚至,主持此事的人必惹人非议,更为士绅之公敌?不让你参与,那是对你的保护。你不明白?”泰定帝一番良苦用心,果真朱允炆不懂?

  “我不想听,你们总有那许多理由,可是你们不信我,舍弃了我,那是事实。”朱允炆大声叫唤,藏在心头多年不曾说出口的话,终究他还是说出来了,纵然他们并不愿意听。

  “舍弃,你竟然认为那是舍弃。”泰定帝是失望的,他没有想到这对朱允炆而言却是舍弃吗?

  “罢了。”痛心过后,泰定帝明白多说无益,在朱允炆的心里,他们无论为朱允炆做得再多,只要有一回在他看来是对他的舍弃,他便认定了他们将他舍弃。

  泰定帝无话可说,视线再次落在吕氏身上,一切的源头都是因为吕氏,如果不是她,所有的一切都不会发生,这样的人,绝对不能再留。下定决心的泰定帝将枪指向吕氏,朱允炆第一时间挡在吕氏前面。

  “让开。”朱允炆的举动让泰定帝一愣,泰定帝喝斥一声。

  朱允炆待要开口,吕氏也将朱允炆推开,径自站到泰定帝面前,“这是我和陛下的事,你在一旁站好。”

  这可能吗?朱允炆算是了解泰定帝,自知此时的泰定帝已然起了杀心,他是要对吕氏动手。

  “陛下相信吗?我只要死在这儿,必让宫里的皇后娘娘,太子,太子妃,公主,几位皇子都给我陪葬!”吕氏敢做事,岂不做万全准备,泰定帝动作一顿,他纵然不相信吕氏有这么大的能耐,也多少有些担心。

  “陛下忘了吗?妾说过,妾想等的人从来不是陛下,那既然等不到,我为何不能多准备一些。我说过了,公主身边被我收拢的人并不会只有一个。幸亏陛下给了公主那么大的权利,否则,我还真是办不好事。”吕氏有些得意的冲泰定帝昂起头,吃定泰定帝不敢动手。

  泰定帝确实不得不投鼠忌器,可在这个时候一人缓缓行来,“陛下,锦衣卫皮同知发现宫中各地暗藏火药,已经命人全部找出,公主让奴来禀于陛下,请陛下大可放心,宫中无事。”

  吕氏原本甚喜,可如今听着禀告,脱口而出道:“不可能。”

  “为何不可能?让允炆同你说说,我大明有没有可用之才。凡有所为,必有痕迹,你以为自己能瞒得住天下人?如同和他们勾结?”泰定帝心下稍安,面对吕氏质疑,他更想告诉吕氏,大明不是只有一个人才,而是有很多,远远比吕氏以为的都要多。

  失去威胁泰定帝的筹码,吕氏瞬间变得面目狰狞,“不,不会。”

  “母亲。”看着吕氏似乎陷入癫狂,朱允炆转头想要安抚吕氏,吕氏已然催促养朱允炆道:“都到这时候了,你还在迟疑什么?现在想要逃出去只有一个法子。出来。”

  同时,吕氏冲身后一唤,里头缓缓走出一个人,万河!

  “你,你怎么在这里。”百川看到万河震惊不矣,纵然他知道万河已然背叛了朱至,可他怎么会在这儿。

  万河没有作声,吕氏已然道:“宫中火药有人找得出来,这里的火药陛下始料未及吧。想必你们都不会想要陛下死在这儿。”

  此话一出,万河是震惊的,吕氏已然冲万河道:“只要你能把陛下留在此处,护我们离开,我一定让你见到你心心念念的那个人。自然,如果我死在这儿,她一定也会死。”

  万河并不作声,只是拿出一个火引,同时,将他方才一直捏在手里的线引亮了出来。

  “火药,整个院子都是火药不错,不过,我不喜欢你这样威胁我。”万河说着话竟然点起火引,所有人都大惊失色。

  “你疯了?”吕氏急得便要冲过来,然而万河冷着脸道:“我劝你最好别动。”

  话说着竟然用手掐灭了火,这让人心下稍松一口气 ,还好,还好,没事,没事!

  “你疯了?”吕氏再一次质问,不满于万河竟然如此戏耍于人。

  万河肯定的回答道:“你说得没有错,我是疯了,你也知道我为什么背叛公主。今天如果你不把人交出来,那大家同归于尽。”

  百川瞪圆了眼睛,万河要跟吕氏同归于尽他没意见,泰定帝万万不能在这儿出事。

  “陛下。”百川的意思很清楚,请泰定帝先走。

  “请陛下移驾回宫。”万河也是这样的意思,吕氏已然道:“你敢放皇上走,我定叫你的心上人死无葬身之地。”

  吕氏怎么可能让泰定帝就那样走了,真让他们走了,她和朱允炆必死无疑!

  百川抢先一步道:“万河,这是陛下。”

  言外之意何尝不是在提醒万河别尽听吕氏的话,犯下不可饶恕的过错。

  吕氏冷声提醒万河道:“我得提醒你,我可不是傻子,陛下一走,我们必死无疑,既然都要死,必须得跟他们同归于尽才是,否则我岂不是太亏了?”

  朱允炆唤道:“母亲,绝不能伤害父皇。”

  “闭嘴!”吕氏正忙着说服万河,不想朱允炆竟然在这个时候扯她后腿,“都到现在这一步了,我们所有的盘算都暴露了,你以为我们不成功还能活吗?你看看他们。”

  指的是被五花大绑押到她面前,跪在此处的人,朱允炆难道不清楚现在究竟是局势吗?

  “如果让陛下跑了,我们只会比他们更惨!”不是吕氏危言耸听,而是明摆着的事实。朱允炆不想活了?

  “拿好你的火引,如果陛下敢走,点了它,我向你保证,就算我们都死了,你的心上人也会好好活着。”吕氏既然已经跟泰定帝撕破脸皮,什么话也不用说,只一样足以,那就是捉住泰定帝。这也是她准备的最后一步棋。败了,她也要退得干干净净。

  泰定帝望向万河,不发一言,百川倒是拼命想退,无奈推不动泰定帝。

  “母亲。”朱允炆唤一声,可是万河已然道:“立刻交出我要的人,否则我们都死在这儿。我若死,她也活不了,那就一起死。”

  万河太清楚在他面前的吕氏是个什么样的人,所以也早就清楚的知道,他要是死了,他想救的人也不可能再活着,故而他不作奢望,要么吕氏让他们两个人活,要么大家一起死。

  吕氏!!万河当作听不见她的话?

  结果吕氏刚要开口,万河已然先一步燃起火引,无人不惊!!

  “好,好!”吕氏已然从万河脸上看出鱼死网破的决心,正因如此,她立刻答应下。

  好,万河又一次捏熄了火引,就吕氏看来,万河好像完全感受不到疼痛,单手捏住燃起的火,保证完全控制火引,吕氏却再清楚不过火烧在肉上的感觉。

  “人在哪儿?”万河追问。

  吕氏是不想说的,也是不愿意说的,可是面对万河已然再次要点火的态度,吕氏已然抢道:“人就在殿内,如你所说,如果你点了这火,我们所有人都得死。”

  万河要点火的手稍稍停下,指向朱允炆道:“烦请韩王帮我把人带出来。”

  眼下万河身边无人,泰定帝那边的人他不敢使唤,能使唤的就只剩下朱允炆了!

  吕氏却要阻止,万河脸色立刻沉了下来道:“我不想再说第二遍,这一次我再点火,绝不会再让它熄灭。”

  脸上尽是癫狂的决绝,让吕氏心下一颤。

  朱允炆已然道:“好,我去。母亲告诉我,人在哪里,我一定把人带到你面前。”

  求生本能,没有人愿意放弃机会。

  百川的意思还是让泰定帝赶紧走,走得远远的。

  无奈泰定帝丝毫没有要趁乱离去的意思,反而看向万河,万河已然道:“陛下手中有枪,奴知道,但请陛下等一等。”

  话说着已然跪下,朝泰定帝一拜,泰定帝爽快答应道:“好。”

  百川都快急死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万河吗?明显并不是。而是吕氏。

  想要泰定帝死的人是吕氏。朱允炆,朱允炆叫百川也拿不准,他到底要干什么!

  “陛下。”百川是巴不得泰定帝赶紧走,有多远走得多远,别再留在这儿了,他的心里实在不踏实!

  外头那么多的锦衣卫,早把周围里三圈外三圈包围住了,只不过对付几个人而已,能是什么大事,就算真有炸药,难道就对付不了他们了?

  不,百川坚定相信只要泰定帝一声令下,要保泰定帝完好无损的离开这儿,绝对不难。

  正因如此,也让百川拿不准了,泰定帝究竟想要干什么?

  心里急得如同那热锅上的蚂蚁,百川偏偏又奈何不得泰定帝,以至于只能瞪向万河。无声警告万河,死小子,你要是敢做出损及陛下的事,有你好看。

  万河手上一层黑灰,低头看了一眼,同时也警惕望向吕氏,这个女人实在不简单,谁能想到她竟然可以查到他的软肋所在,明明多年以来万河从未流露过,也根本没有任何人察觉,竟然还叫吕氏发现了。

  万河从未想过竟然会遇上这样的事,刚开始甚至不知如何是好,后来,却也错过了救人的最好时机。

  此时,朱允炆扶着一个灰头土脸的人从正堂走出来,看到那衣着简朴的女人时,万河往前迈了一步,又迅速后退。

  “还好吗?”万河问出这句话,那显得有些木讷的妇人呆了半响才道:“还好,你呢?”

  万河只觉得喉咙干涩得厉害,许久才回答道:“还好。”

  “人在这儿,现在该你配合我。你如果敢不配合,允炆,杀了她。”吕氏看着朱允炆把人扶出来,更提醒万河别忘了这个人在这儿,她的生死系于朱允炆之手。

  万河却没有回应,已然在第一时冲向朱允炆,朱允炆这些年也不是跟朱至白学本事的,至少在这个时候面对攻击而来的万河,朱允炆扣住手里的人,同时也和万河打得不可开交。

  吕氏想要捉住机会过去拿起火引,这样就能掌握主动权,可惜,一个黑衣人出现在她的面前,拦下她的去路。

  “拿下!”百川一看立刻催促,这个时候不把吕氏拿下,那是要等到什么时候。

  黑衣人不曾迟疑,已然将吕氏扣住,朱允炆看在眼里,想跑去解救吕氏,却没有想到万河已然先一步把人拦住,趁朱允炆恍神之际,更是捉住机会将人抢了回来。

  “韩王,我劝你最好不要再轻举妄动。”万河提醒朱允炆看看一旁,在吕氏被扣住那一刻,已然有好几个黑衣人出现,而且将朱允炆围起来,这回不再是万河一个人对付朱允炆。

  “陛下?”朱允炆确实没有再动,可是何尝不是在等着泰定帝的命令,泰定帝凝视着朱允炆,朱允炆不发一言,只望向泰定帝。

  下一刻,嘭嘭的两声响,没给人反应过来的机会,尘烟四起,等烟雾散去,却已然不见朱允炆和吕氏的踪影。

  百川是第一时间护在泰定帝面前,好在烟雾散去,没什么人企图伤害泰定帝,也让百川暗松一口气!

  “陛下无事?”百川第一时间追问泰定帝,泰定帝道:“无事。”

  “韩王和吕氏逃了,这可如何是好。”想到刚刚朱允炆和吕氏说过的话,如何不让百川心下不安,这两位逃出去了,会不会再卷土重来,到那个时候,又会对大明造成多大的伤害?

  “来人,命人封锁城门,一定要把韩王和吕氏找出来。”泰定帝毫不犹豫下令,人跑了,那就让他跑吧,泰定帝坚信必然能将人找出来。

  “是。陛下,还请您先回宫吧,这里的事就交给锦衣卫处置了吧。”百川心下极是不安,只想赶紧把泰定帝送走,别再留在这儿了,这里也太危险了。泰定帝就不担心自身安危吗?

  泰定帝一眼扫过万河,万河已然跪下道:“奴冒犯陛下,请陛下责罚。”

  “你自回宫向至儿请罪。”朱至的人,泰定帝无意处置,况且这有些事变成现在这样,于泰定帝看来并无不可。

  丢下这话,泰定帝转身离去,百川指着万河恨铁不成钢的道:“你啊,真是白费了我多年教导,也辜负公主和陛下信任。”

  万河并不辩解,到今天这一步都是他自己的选择,他无悔。

  只是事情的结果传回宫里,朱允炆和吕氏跑了,被人所救,朱至问:“没有看清是什么人?”

  锦衣卫们护着泰定帝,细节上。

  “不知,应该不止一个人。”

  烟雾而起,饶是他们想看清人也看不清。

  “陛下已然下令查查,想必很快就能把人找回来。”锦衣卫们生怕朱至怪罪,赶紧补上一句,“属下等也一定会尽力搜查。”

  泰定帝下令,诏书在,谁敢有半分怠慢。

  找,一定能把人找着的。

  “知道了。”朱至道一声,视线落在一旁不发一言的朱雄英身上,朱雄英捏着下巴道:“我怎么听着事情有些不太对。”

  “果然不是我一个人这么想而已。”朱至听着何尝不是那么觉得,可要说奇怪,她又说不出哪里奇怪!

  吕氏手里有这样的高手?还能从锦衣卫们的手里逃了!

  不管怎么样,朱至一个多年领导锦衣卫的人,对锦衣卫的本事算是心里有数。思来想去,就锦衣卫说的烟雾,她怎么都觉得不对。

  “陛下。”这时候,门口传来叫唤声,泰定帝回来了。正在泰定帝书房帮忙批阅奏折的朱至和朱雄英立刻在第一时间起身相迎,泰定帝身后还跟着不少官员,怕是都听说了泰定帝遇上的事,心急如焚跑来确定泰定帝的安全。

  “朱允炆与吕氏共谋谋反,着将其除名,令天下追擒,生要见人,死要见尸。”朱雄英和朱至作揖的动作因泰定帝一通吩咐身后的官员而一顿,泰定帝要那么狠的吗?

  朱雄英和朱至都不作声,听着身后官员们应下一声是,两人对视一眼。

  “另,所有相关人员斩立决,夷三族,家产充公。”可这才是开始,泰定帝继续丢下处置人的话。

  夷三族什么的,这绝对是泰定帝登基以来下达最狠的处置,偏无一人敢为他们求情。那么一群人,不管在谁看来都属于咎由自取。

  “陛下,涉案之人是否要重新再查查?”有人试探问一句,毕竟一应所谓涉案人员其实都是锦衣卫查查出来的,到底是不是有那么多,大家伙心里都没有底。

  “着大理寺、御史台、刑部三司查查。”泰定帝一想这些年哪怕朝臣不作声,其实对于锦衣卫都不太看得起,也罢,让他们跟锦衣卫接触一番,也省得他们总觉得锦衣卫没有一个好东西。

  “陛下圣明。”泰定帝既然敢让他们三司查查,那就是好事。往后倒不是不可以定此为惯例。

  “因此案关系重大,涉及官员重多,更有北元归顺者,为免错杀,锦衣卫配合三司共同查查,若有争执不下之处,上报于太子和安和公主,由他们定夺。”泰定帝似乎明了他们打的盘算,下一刻补上一句,内容就不太友好了,至少一个个听着泰定帝的话,那是极其不乐意。

  有争议肯定是免不了的,但凡换个人管这个事,他们谁也没有二话,可是为什么又要带上朱至!

  真,每每一听朱至名字,很难让在场的官员们血压不上去。

  “是。”然而别管心里怎么想,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想到泰定帝刚出了事,一个儿子还跟吕家扯上关系,这都想挑起内乱,好顺势夺他江山。怎么样,都不好再继续刺激泰定帝了吧。最终不得不应下。

  至此算是把相应的事情都安排妥当,泰定帝挥手让人退下去。

  没有人敢不听,纷纷退去。

  这回就剩下泰定帝和朱雄英、朱至了!

  泰定帝缓缓坐下才道:“好些事不必告诉你们娘。”

  朱至挑挑眉头审视地望向泰定帝,泰定帝已然道:“好了,你们也下去吧,为父要一个人静一静。”

  看着泰定帝一副倍受打击的样儿,朱雄英和朱至再次交换一个眼神,“是。”

  好吧,那就只能听话退出去。

  不过,两人出了门口,朱雄英道:“我想出门看看,或许有什么意外收获。”

  “还是我去吧,娘和嫂嫂那里你得回去看看,安抚安抚。”朱至也是同样的意思,朱允炆和吕氏被人救着跑了,行吧,她必要去看看有没有什么线索。

  朱雄英一听也觉得可行,“查到什么记得告诉我。还有,万河你打算怎么处置?”

  “放他出宫。”朱至早有想法,“那么多年了,他也算尽心尽力为我办事,他也并没有真正背叛我,否则断不会只是如此而已。他帮我把身边的人都清理了一遍,今日既然他不曾背叛于我,将来也必然不会。”

  朱至纵然诧异万河竟然会被人威胁,但既然万河确实没有背叛她,她纵然不能再把人留在身边,也可以放他离去。

  朱雄英便不再过问。朱至出宫便直奔吕氏所在的道观,锦衣卫已然将周围围得水泄不通,但见朱至时虽然惊讶,却也不敢阻拦。朱至进屋便看到皮世在里头四处查看,一眼瞥到朱至一愣,随后却立刻起身道:“公主。”

  “如何?”朱至料想皮世会来,碰见了也不意外。

  “公主看看这里。”皮世指了地上的位置,让朱至走近看看。

  朱至立刻走过去,蹲下看那上头留下的痕迹,半眯起了眼睛。

  “公主认出来了。”皮世并非询问,而是肯定的答案。

  点点头,朱至走到另一个位置,上面也有同样的痕迹。皮世看在眼里,与朱至道:“公主,臣是不是要查查整个锦衣卫吗?”

  此话落下,引得朱至一顿,随后立刻道:“你去禀告陛下。”

  啊!皮世半张嘴望向朱至,难以相信朱至竟然给他出这主意。

  “去吧。”朱至像是为了肯定皮世此刻的疑惑,让他知道,他没有听错。

  皮世再一次瞅了朱至一眼,“那这里?”

  朱至伸出脚将上面的痕迹抹去,皮世......

  “去吧。”朱至再一次催促,皮世不确定的问:“公主,臣是不是知道了太多不该知道的事?”

  收获朱至一个白眼,“你知道的事不少了。不过,管好自己的嘴。”

  皮世赶紧点头,与朱至作一揖道:“臣告退。”

  确实有所发现,皮世得进宫向泰定帝请示,毕竟,他得征询泰定帝的意思,这才知道接下来他到底该怎么做。

  然后皮世就发现自己回宫的时候,朱至竟然跟他一道,当然,保持一定距离。皮世发现后也就明白,他怕是又要打前头了。

  但是,他可什么事都没有干。

  “此事不必查。”泰定帝得了皮世禀告,肯定告诉皮世,这些事他无须再查下去。

  皮世抬起眼偷偷打量泰定帝一眼,恭敬应下,但是还是给泰定帝提个醒道:“方才臣去查看时公主也去了。公主有所发现。”

  说到这儿,皮世顿了半响,泰定帝一眼扫过皮世,皮世结巴道:“是公主让臣进宫问的陛下。”

  得,泰定帝就知道这有些事瞒得过别人,绝对瞒不过朱至。

  “知道了,下去吧。”泰定帝挥手,不想让人把错都认下,毕竟,遇上朱至那样聪明的人,想瞒过朱至并不容易。

  皮世麻利退去,在门口见着朱至时,嗯,在皮世犹豫要不要说泰定帝刚刚交代的话时。毕竟,朱至既然让他去试探,他要是不说,朱至以后会不会觉得他办事不力?

  “办好你的差事走吧。三司会审,你得应付他们。当然,须得给他们留下好印象,省得他们总觉得锦衣卫不是什么好地方。”朱至挥挥手,完全不打算打听皮世和泰定帝禀告之后,泰定帝究竟是反应。

  皮世听出朱至言外之意,那何尝不是他所想。

  锦衣卫虽直属于皇帝领导,但他们也从来不会以严刑逼供,办案的流程绝对都是看证据的。

  “是。”皮世爽快答应,朱至突然道:“你准备准备,把这回的差事办好后,去给人讲讲课!”

  刚要顺口答应下的皮世反应过来后啊的惊叹望向朱至,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你这些年在锦衣卫也教出不少好弟子,难道不想教出更多像你一样,既不会冤枉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画饼,说理想,朱至能不知道怎么让人为她所用?

  皮世终于缓过来,一想也对,马上答应道:“好,公主放心,什么时候用得上臣,臣一定会去。”

  朱至挥手,大方放人走,皮世作一揖退去。

  走了不远,皮世没忍住回头,只见朱至迈入门坎,嗯,陛下和公主之间应该不会为这点事闹不愉快是吧。

  确实,父女二人是不至于为此事闹得不愉快,泰定帝一看朱至,立刻道:“你亲自走一趟安排好。”

  朱至撇撇嘴,泰定帝道:“吕氏纵然罪该万死,为了允炆,我许她活着,但也只许她活着而已。连同允炆,此生绝不许他们再回大明一步。”

  “让他们出海?”朱至既然猜到,也就明白泰定帝盘算,“爹是想让我亲自送他们?”

  “你只须安排,不必再见他们。允炆也是。”泰定帝纵然看在朱允炆的份上,放过吕氏,也同样舍弃朱允炆,“既已将他除名,以后他再不是朱家的人,终此一生,他敢回到大明,杀了他。”

  泰定帝眼中尽是冷意,他给朱允炆和吕氏一个机会,却也只会是这一个而已,不会再有下一回。

  “这份诏书你带上,出海时再让人告诉他。”泰定帝显然已然准备妥当,等的就是朱至送上门。

  好吧,泰定帝既然决定了,朱至就真想让朱允炆死吗?

  泰定帝顾念父子之情,不愿意朱允炆死,可是把人留在大明,那不是让朱雄英不安吗?

  这一回的事,无论是吕氏和朱允炆,都足够要他们的命。泰定帝把人送出去,已然手下留情。但他不仅是一个父亲,更是天下之主,他不能让自己的儿子一再危及大明。

  “护送他们的人我已经选好,让他们跟着出海就是。”泰定帝也知道要是直接把朱允炆和吕氏放出去,他们根本不可能活着,这种情况下怎么办,自然是要准备几个人护送他们。

  朱至听着也就知道了,泰定帝真就是让她亲自护送人一趟而已,毕竟如今泰定帝正昭告天下,让全天下的人捉拿朱允炆和吕氏。万一有人办不好事,朱允炆和吕氏被人干掉了可不好!

  想了想朱允炆,有些问题朱至纵然还有疑惑,她相信朱允炆,更想知道好些事朱允炆究竟有没有做。可显然泰定帝不愿意说,她再追究下去,泰定帝也不会说。

  反正查出来所有相关的人都已经下狱,就连吕家也不能幸免一死,将朱允炆和吕氏送出海,何尝不是对他们的惩罚。有家不能归,终此一生都只能漂流于海外。罢了。

  “是。”朱至这回应下了。

  只让她送人,朱至就送呗,既不必与朱允炆相见,也无须为朱允炆安排,很好!

  因而,朱至领着泰定帝旨意,带了一队人马,给朱允炆和吕氏戴上面具,用最快的速度把人送往海边。

  亲自把人安排上船,朱至召见泰定帝早为朱允炆他们准备的人,但问:“陛下安排,你们都记在心上了?”

  “是。陛下让臣等保护韩王和吕氏,但也早有严令,不许他们再迈入大明半步,若他们敢,陛下自会派人前来处置。”泰定帝给朱允炆选了十二个人,个个都是好手,至于泰定帝怎么让他们愿意背井离乡,便不是朱至该问的。

  “这份诏书给韩王带上。”朱至将泰定帝交给她的诏书交到那些人手里。

  为首的人恭敬接过,“臣一定会送到韩王手中。”

  “差不多该起帆了,走吧。”朱至交代完毕,便让人登船,一干人恭敬应下一声是,捏着诏书往一旁的船走去。

  朱至在海岸上等了很久,甲板上突然出现一个人影,朱至一眼便认出了那是朱允炆。

  他们姐弟的缘分,自此也就算了结了!

  “姐姐,对不住。”朱至隔得远,远得只看得清背影,而她所在的位置,看得见船只,船上的朱允炆却是看不见她,看不见却还是喊出这样的话,朱允炆不蠢。

  可这一句对不住啊,却是不必了!

  朱至吐一口气,看着船帆扬起,看着船只消失在眼前,一时说不出心中是何滋味。至少,还是为不必亲手沾上亲人的血而松一口气吧!

  不过,朱至幽幽道:“我也想出海!”

  海之外有多宽广啊,该趁早出去外头见见世面才对。

  泰定八年,皇子朱允炆与其生母密谋作乱,为帝所察,企图犯上作乱者,皆被诛之。韩王朱允炆与生母被秘密处死,泰定帝着除其名。至此,泰帝膝下诸子,皆出自皇后常氏。

  平顺王被救,北元一干逆臣皆为大明所诛,大明借机收拢北元兵马,整合纳入大明兵马之中,又对原本北元境内实施帮扶发展,此后北元内部无论再怎么分分合合,皆不再为大明之患。

  大明随着海贸而起,自此慢慢摸索出一条对外的道路,大明随数代明君而越发兴盛,大明百姓也得以安居乐业。

  作者有话说:

正文到此完结,接下来上番外!明天全部更新完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