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他大概会在何时进电梯,他也在这个时候去坐电梯,希望能遇到老总,有机会可以打个招呼,说上几句话。
他们的同事李浩更进一步。他详细了解老总的奋斗历程,弄清老总毕业的学校、人际风格、关心的问题,精心设计了几句简单却有分量的开场白。在算好的时间去乘坐电梯,跟老总打过几次招呼后,终于有一天跟老总长谈了一次,不久就争取到了更好的职位。机会总是有的,只是看你去不去行动了,给自己创造机会,才会成功。
著名剧作家萧伯纳曾这样说:“人们总是把自己的现状归咎于运气,我不相信运气。出人头地的人,都是主动寻找自己所追求的运气;如果找不到,他们就去创造运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人埋怨自己运气不好,他们怨天尤人,怪罪父母没有给自己创造好条件,责备社会没有给自己提供好机会,感慨生不逢时,感慨成功者赶上了好时候、好地方……然而,除了抱怨和暗自辛酸以外,他们没有为自己做任何事情。这样的人,不会创造机会,只会消极等待,我们要知道,机会是靠行动去创造的。也只有会创造机会的人,才能建立自己的事业。
美国有一个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即使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也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他很不幸,因为他的父亲是一个赌徒,母亲又是一个酒鬼,他从小在家庭暴力中长大,正是因为他在这样的家庭条件下,所以,他的学业一无所成,成了街头的混混。直到他20岁的时候,一件偶然的事情刺激了他,使他下定决心走一条与父母迥然不同的路,活出个人样来。他想做演员,拍电影、当明星。“一定要成功”的驱动力促使他认为,这是他今生唯一可以出头、取得成功的机会。
那个时候,好莱坞共有500家电影公司,他逐一数过,并且不止一遍。后来,他根据自己认真划定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自己写好的量身定做的剧本前去拜访。但第一遍下来,这500家电影公司都不愿意聘用他。
面对这样的拒绝,这位年轻人没有灰心,他相信每一次拒绝都是一次学习,一次进步。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他又重新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与自我推荐。
在第二轮的拜访中,500家电影公司还没有一家愿意用他。
第三轮的拜访结果仍与第二轮相同。这位年轻人咬牙开始他的第四轮拜访,当拜访完第349家后,第350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应愿意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
几天后,这位年轻人获得通知,请他前去详细商谈。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自己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为了那一刻,他已经做了足够的准备,终于可以一试身手,完全有信心做好一切。机会来之不易,他自然拼尽全力,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这部电影名叫《洛奇》。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就叫席维斯?史泰龙。现在翻开电影史,这部叫《洛奇》的电影与这个日后红遍全世界的巨星皆榜上有名。
史泰龙的健身教练哥伦布医生这样评价他:史泰龙每做一件事都要百分之百的投入,他的意志、恒心与持久力都是令人惊叹的。他是一个行动家。正是因为自己不放弃,一次次地去行动,最终给自己创造了机会。一般的人可能不会这么做,在500家电影公司都拒绝的情况下,还有几个人有勇气去试第二次、第三次……可是,他这样做了,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给自己创造了成功的机会。
机会并不是偶然的,如果你不去创造机会的话,那么就会被社会埋没。试想,如果史泰龙当初只是“想”成功,而没有创造机会,或只是做做白日梦消遣一下,他还会有今天的辉煌吗?所以我们要善于创造,把握机会。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未出名之前,就已经是一个才高八斗,满腹经纶的人了,但仍旧不被人知。白居易初涉长安,由于自己没有名气,所以他想给自己创造一个机会,于是便『毛』遂自荐,到当时的社会名流顾况处。顾况一听,有一个叫白居易的人,顿时讥讽道:“长安米贵,要在此地居住下来可不容易!”但当他读完白居易的那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时,对白居易的评价就大不一样了。一见开头两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觉得很有味道,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拍案叫绝,叹道:“有如此之才,白居亦易!”于是,立即召见,并大力推举了他,使得白居易很快便在京城长安名声大扬,站稳了脚跟。可见,机会都是靠自己创造的。
很多人知道,一个人要创业需要机会,而很多人都不知道机会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没有机会,这是失败者的推诿。许多名人的成功:富尔顿由发明小小推进机而成为美国的大工程师,夏夷发明的缝纫机,贝尔发明的电话……他们都是靠自己创造机会的。
美国亚默尔公司创始人菲力普?亚默尔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农民家庭里,他的个『性』与一般的孩子不同,他对读书没有一点兴趣,对学校的那些管人的纪律也不习惯。他是一个爱动而又容易发火的人,经常与同学争吵打架,后来他因一次打架事件被学校开除了,于是他只好回到家里帮父亲干活。17岁那年,一天他听到加利福尼亚洲发现黄金的消息,他感到自己富有的机会来了,便带着锄头,带着黄金梦来到加州碰运气。到了加州之后,他才知道采金并不容易,大片荒原上挤满了采金人,吃饭喝水都成了问题。亚默尔像大家一样拼着命干活儿,太阳火辣辣地暴晒,汗水不住地流淌,他还是依然做了下去。
在那个山谷里,气候干燥得要命,水资源奇缺,在这里水同金子一样宝贵。这就启动了亚默尔的灵感:与其如此艰苦地挖这未必能挖到的金子,还不如搞些水来供给这些挖金子的人。于是他便放弃了采金这个工作,把手里的锄头掉转了方向,去挖了一个水沟,把河水引进挖好的水池里。水经过细沙过滤,已变得清澈可饮了。他又把这些水分装在壶里,到工地上去卖。这是一笔投资极少,而收益极佳的生意,在短短的时期内,他已有了5000元的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