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许多民众辛苦积累的财富,转瞬之间便会成为一堆废纸。但姬奠川这位银行经理,面对这种局面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正赶上陇东集团名声向外轰传,远在兰州的姬奠川也有所耳闻,无奈之下便把主意打到了吴安平头上。
吴安平即便不懂金融,也明白要真应了姬奠川,拿几百万大洋换西北银行三四成股份,那纯粹是肉包子打狼白费半天辛苦。就算过了这关,西北军要发军饷,要买装备,都需要大把的银钱,十几万大军单凭贩卖烟土只怕养不住,西北银行还得从自己身上割肉,也是割西北民众的肉。
但是吴安平又对西北银行有所垂涎,特别是对它发行钱钞的职能。
其实现在新城发展到如此规模,随着与外地客商的大额交易越来越多,大洋使用起来越来越不方便,目前很多都是用英镑或美元等外币,银行券虽然也收,但都根据实际价值有个折扣。再说陇东集团职工人数越来越多,每月发放的工资就高达三百万大洋,光是拿外币、银行券每月去兑换大洋,都是一件越来越麻烦的事情。
而且吴安平也知道银行有放大股本的功能,这样的金融机构只要按照行业规律办事,不人为地破坏它的运营规则,就会起到经济倍增器的作用,作用之大无可想象。他现在私人手中掌握的资金就价值两亿多大洋,如果有银行的话,还能放大几倍,这样的实力即便投放到整个西北,也必会使西北发生巨大变化,要单是投放到陇东,那变化更是天翻地覆的。
不过要完全掌控西北银行,根本不现实,这不是单纯钱的问题。而且就算冯玉祥点头,姬奠川同意,张兆钾的反应也不得不考虑。这位“张狼”目前正招兵买马,筹划着将西北军赶出兰州,用脚底板想想也知道,一旦他认为陇东集团和西北军有了瓜葛,肯定会不顾一切先将这个心腹之患收拾掉。
------------
第四十八章 谁在调查我
吴安平毕竟不是专业的财经专家,暂时支吾了几句,便让姬奠川先去休息。然后他便找来了戚远山、关岭东和小舅杜立奎,把自己的想法先一股脑说了,再让大家发表下意见。
杜立奎反应很激烈,他坚决反对入股西北银行的事,陇东集团的钱也不是天上掉的,不能拿去填这个窟窿,就是天上掉的,他们也没义务为西北军擦这个冷屁股。
关岭东是学经济的,他倒是知道银行的好处,但是顾虑和杜立奎一样,西北银行没有**性,要想用它的好处,只怕反而会先尝到他的坏处。
其实吴安平最在意的是戚远山的意见,毕竟他曾经在中国银行待过,可以算是专业人士,而且他负责陇东集团的财务,对于这方面的认识肯定更为全面。
戚远山想很久道:“要说银行,我们目前还真需要一个,但是就像杜、关两位说得,西北银行绝对不是我们的选择,即便我们不在乎钱,也掌控不了它。不过......”
吴安平忙道:“不过什么?”
戚远山琢磨着说:“如果能与西北银行达成某种交换,借用它的名义,成立我们自己的银行机构,哪怕受些限制,也是一件大好事。”
他的这个思路启发了所有人,很快拿出了几个方案,经过对比,大家还是觉得戚远山的方案更容易实现,于是,吴安平便决定拿这个方案和姬奠川谈判,如果不成,索性就暂时歇了这心思,以后还有得是机会。
第二天早上,吴安平再次约见了姬奠川。
姬奠川一夜没睡好,眼睛里满是血丝,见到吴安平他立刻问道:“不知你们商量的情况如何?”
吴安平道:“其实西北银行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家都很明白。在缺乏**性的前提下,无论陇东集团投入多少钱,都无法从西北银行获益,相反,很可能要受其害。”
姬奠川想要辩解,又觉没有什么说服力,口齿动了动,神情黯然道:“这么说来,贵集团是不准备往西北银行注资了?”
吴安平笑笑:“不,注资还是可以注资,但我们有个条件。”
姬奠川喜出望外问道:“什么条件?”
吴安平缓缓道:“陇东集团并不想参与西北银行的运营,所以这笔注资不是为了参股,而是我们希望可以用西北银行的名义,在西峰镇开设一家陇东集团自己的银行,这个银行可以叫做‘西北建设银行’。”
姬奠川讶道:“你们要另起炉灶?”
吴安平道:“西峰镇和陇东集团都需要有一个银行,但这个银行首先不能是敛财工具,它需要按照经济规律**运行。西北银行的随意性太强,我想,你也给不了什么保证,所以另起炉灶势在必然。”
姬奠川犹豫道:“你们想怎么办?”
吴安平道:“我们可以挂靠在西北银行下面,但只是每年上交部分管理费,而且我还可以答应你,这个西北建设银行在北方将只存在于西峰镇,南方我想你也不会在意。当然,西北建设银行应该具备必要的职能,例如存储、放贷、交易转账、发行银元券等,说到底,我们还是为了方便经营和交易。”
姬奠川为难道:“即便是挂靠在西北银行下面,这也需要财政部的同意,不是说说那么简单。”
吴安平笑道:“会比让西北银行继续下去更难吗?而且财政部那边,我们可以提供巨额资金供你打通关系,相信对着大洋,那些人不会无动于衷的,另外,或许冯耿光先生也能帮上点忙。”
姬奠川道:“我可以试试,不过,如果此事办成,你们可以为西北银行注入多少资金?”
吴安平道:“如果西北建设银行得以成立,我们会向西北银行注入一百万大洋的资金,相信能缓解挤兑的压力了。这一百万大洋我们不要任何股份,而且,西北建设银行成立后,为了挂靠名正言顺,我们还可以每年再奉送一百万大洋的利润给西北银行。呵呵。这可不是小数目,有了每年的一百万,相信西北银行以后就不会遇到今天这样的局面了。”
这绝对是个天大的诱惑,姬奠川根本没有想到吴安平竟有如此的气魄,张口就是百万大洋起跳。对于陇东集团的实力,姬奠川并不怀疑,如果说他来西峰镇之前,还犹犹豫豫将信将疑,到达西峰新城后,这种犹豫和怀疑早被抛到了九天之外。
一百万大洋或许只能缓解当前的危局,那每年挂靠费才真是生财的法宝。姬奠川知道,如果自己真能把这件事情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