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6 章(1 / 1)

铁幕1925 吴安平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如郭开最新版本的《大西线调水方案》,就已规避掉了原有的六个巨型倒虹吸工程,这自然也方便了吴安平。

另外,在无需考虑工程量的前提下,对于其他线路及方案的倒虹吸工程,夏听白请的水利专家认为,最好能修筑如都江堰那样的无坝引水工程,先汇流再分流,便能解决跨河调水的难题。横跨道路等山体及实体,吴安平同样可以选相对高位,用隧道或暗河代替倒虹吸,而跨沟壑引水,如不可避免,他也准备造湖壅水以隧道导流,而不准备建空中槽渠。

朝西北引水,无论水路在进入西北前的抽调阶段,还是在进入西北后朝调配阶段,都只能采用或尽可能修改成全程自流方案,巨大的径流量,使吴安平只能对所有由低向高的扬水工程望而兴叹,这是他无能为力的。所以,引水只能在相对高程,并尽可能沿等高线进行。

从工程量方面考虑,地势越平坦反而越麻烦,山岭丘陇纵横、地表沟壑密布,反而可以利用地势导流,减少工作量。

例如从贝尔加湖引水,虽然可以以地下暗河的形式,使之湖水跨越蒙古高原的高海拔地势,自流入新疆的哈密及吐鲁番的低海拔区,但最短距离都有两千多公里,就算以一千平方横断面计算,也需毫不停歇挖上几月,如果能找到地表下陷的沟隙,沿着沟隙疏导水路,即便路途远些,也能减少很多土方,还可以减少暗河堵塞的可能。

有没有这样一条能接上的断续的线路,需要很仔细查找,如果实在找不到,除了人工造一条长两千公里的地下暗河,或许更方便的办法,在汇入贝尔加湖的河流上游分流,这样其实路程更短,而且海拔更高,只是水量就要少很多。

但这样总比挖两千公里暗河要方便,而且就算中途有地势凹陷,最长段的暗河估计也有数百公里,是辽宁本溪号称最长地下暗河的十几倍,也未免太过骇人听闻。不过,引水入西北,无论如何都免不了骇人听闻,或许这方面也不用太在意。

在吴安平的设想中,向西北调水应有西线和北线两个方案。

参照夏听白提供的d-7引擎相关工程能力的说明,后世的水利专家对已论证多年的几十份引水方案,进行细致的重组优化,这才拿出了最合适的崭新方案。不过,北线方案却没有参考对象,算是一种全新的创造。

西线调水,主要参考的是张世禧的“**大隧道工程”、杨力行的“南水西调工程”和郭开、袁嘉祖的“朔天运河大西线南水北调工程”,各取其利,各行其便。

张世禧的“**大隧道工程”,就是计划在雅鲁藏布江上游日喀则地区的谢通门县,修建水库,截流壅水至四千两百米高程,然后在谢通门水库到昆仑山的喀拉米兰山口之间,挖掘近八百公里的长程隧道,使江水自流,进入新疆干涸缺水的塔里木盆地。

隧道线上,每隔四十公里,将开凿一口竖井,共约十八口,竖井深度在三百米左右。为保证输水总量能达到三百亿立方,这样的长程隧道后续还需要再建两座。

**大隧道的进水高程为四千三百五十米,出水高程为四千米,进水和出水之间,有三百五十米落差,而塔里木盆地平均海拔一千米,与出水高程还有三千米落差,如果修建梯级水电站发电,就算再怎么谨慎点说,装机总容量也可达数千万千瓦,年发电数千亿度,相当于几个三峡工程。

由于塔里木盆地西有葱岭、北有天山、南有昆仑山为屏障,只有东部和北部准葛尔盆地较低,盆地内常年吹拂西北风和东北风。因此,水源灌溉蒸发,难以越过高达七千多米的昆仑山,只有部分水汽可达青海甘陕一带,塔里木盆地上空大多数水汽,当遇冷凝结时,就会以降雨降雪的方式,仍落于盆地内,在区域内循环。

此计划一旦获得成功,随时间推移,塔里木盆地的总水量可达到近万亿立方。那广阔的盆地和周围山区,将经常受到雨水滋润,如果再使用飞播造林、撒播草籽,沙漠和戈壁以及周围山区,也将披上绿装。由于塔里木盆地与华北平原同纬度,年无霜期在两百天左右,只要有充足水源,开垦出农田,年可两熟,效益之高不可限量。

如能成功改造塔里木盆地,可得到八亿亩绿洲,开采六百亿吨石油,年发电量达数千亿度,形成一个欣欣向荣的西部经济圈。此后,若有多余水量,可引至河西走廊及绥远等地,以改造荒漠化土地,并为居民提供优质饮用水。往长远说,因此而受益的国土面积将占全国的一半,并可重新恢复黄土高原植被,大大改善西北的气候。。.。

更多到,地址

------------

一九七章 西北水系(2)

一九七章西北水系(2)

任何朝向西北的调水工程,对中国的长远意义都是相同,而且只要有充足的水源流入塔里木、准葛尔、柴达木、吐鲁番等盆地及其他沙漠、半荒漠地区,得到的效益也是相同。比较这些调水工程,实质区别只在于调水量、发电量、工程量,外部表现为引水的源地、高程、路线各有不同。

当然,水源先流入哪个区域,哪个区域便会先受益。这是一个改造西北的顺序问题,也算一个差别,只是并不用过于计较。只要有水,无论先改造哪里,西北都能受益。

杨力行的“南水西调方案”有两期工程。一期工程是在楚马尔河与通天河汇合处筑坝截流,引水到青海格尔木,可引水六十亿立方米,分流向新疆柴达木盆地和其他地区;二期工程是在雅鲁藏布江上游拉萨西南九十公里的尼木县筑坝截流,可调水一百五十亿立方米,沿第一期路线入新疆,并向敦煌分流一部分。

与张世禧、杨力行的调水方案相比,郭开、袁嘉祖的“朔天运河大西线南水北调工程”,知名度更高,影响力更大,涉及区域更广,前景也更诱人。

郭开、袁嘉祖的调水方案,设想在调水同时,利用调水线路及现有河道,可形成横贯中国东西的万里大运河。主干线由天津北塘起经北京、大同、岱海、包头、银川可至兰州,经大柳树水库枢纽港中转,利用河西走廊的延伸航道到新疆出国,与国际运河接轨通航西亚西欧,另可通航拉萨、日喀则,总长七千公里;副线、支线则联通八大河水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