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3 章(1 / 1)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 裸奔在天堂 2000 汉字|14 英文 字 2个月前

定,由潘义接管两营新军,并且特聘袁世凯为军事顾问,一同编练朝鲜军队!在闵妃的要求之下,潘义还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朝鲜王妃要从江华沁营旧军中选调五百名贵族士兵,编为“镇抚营”担任王宫近卫!

当选之后,众人纷纷来贺,就连一直看不惯袁世凯的马建忠都亲自道喜,这次朱先民等人落选,意味着今后他还要仰仗潘义和袁世凯的兵权行事。为了庆贺这次演武成功举办,朝鲜王李熙再次准备了宫廷宴会,要对所有清军高级将领进行答谢。就这样一忙,袁世凯回到军营的时候已经接近深夜,不过他没有回自己的营房,而是走进了潘义的帐中。

一进潘义的军帐,袁世凯就对正在楞的潘义打趣道:“潘大统领,我来看你了!”

潘义从遐想中清醒过来:“大人,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休息。”

袁世凯从上到下的打量一番自己这个手下:“恩,不错,确实已经是个英武不凡的将军形象,看来能配得上闵妃这个女人!”

听了袁世凯的话,潘义涨红了脸:“大、大人……小的今后不敢了……”

潘义自小在护国演武堂长大,虽然在洋枪队跟随过袁世凯一段时间,脑子活分,但在男女之情方面还基本属于空白,最近这小子竟然为了闵妃开始春了!闵妃是什么样的女人?连朝鲜的国王和大臣都被她**于股掌之中,这潘义碰到她还不粉身碎骨。所以觉察到潘义的变化,袁世凯希望能够来警醒他一番。

“哈哈……潘义,这等事情有什么敢不敢的,别说她是王妃,就是王后又怎么样?”

“大人的意思是……”

袁世凯正色道:“潘义,如果你看上了她,并能把她搞到手,我不仅不会阻拦,反而会全力支持!”

没料到袁世凯是这个态度,潘义当即有些欣喜道:“真的?!”

“不过有一点我要提醒你!这个女人太厉害,你根本不是她的对手!她会为你付出什么?即便她愿意从你,也不过是在利用你!不要忘了你是护国演武堂的一期学生,不要忘了你身上的使命!”

护国演武堂五个字让潘义的颓废一扫而空,当即立正道:“是!学生连命都是校长给的,我保证今后再不动此念!”

袁世凯淡淡一笑:“念头还是照样要动,不过不仅要得到她的人,还要得到她的心!要拿下闵妃这种女人也并不难,她既然只向权势低头,呵呵,那你就努力提高自己的权势!将来有一天你做了朝鲜王,她还不乖乖的来讨好你!””

潘义有些泄气道:“小的只不过一个小军官而已……”

袁世凯拍拍他的肩膀道:“对自己要有信心,我全力支持你!你的目标和任务就是成为朝鲜最有权势的人!”

听了袁世凯的话,潘义心头一振,立刻答道:“学生记住了……”

看提醒得差不多了,袁世凯问道:“恩,明日我让魏三到你身边作个参事,给你好好出谋划策……记住,玩,就要玩出好处来,别玩火*!对了,刘仲及什么时候来,还有延边那里怎么样了?”

潘义答道:“候教官在信中说,刘仲及过完年就会从京城赶来,好像徐先生和王总管给你写了信。王凡他们已经在延边找到了落脚之地,现在正在招募学生。大人怎知那里有说朝鲜话的中国人?”

“他们在中国叫朝鲜族!”

------------

第十二章 棋盘

绪八年,对于大清的百姓而言,这是难得的一个太平有战乱、没有重赋,连老天都帮忙,没有大的天灾。(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而这一年,对于袁世凯来说是丰收的一年,虽然比较他的志向而言,这点收获还远远不够,但是已经为他那个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如今朝鲜的战事已经平定,也就是说立功的机会基本已经结束,在光绪九年到来的时候,袁世凯又把目光投向了在大清国土另外一端的越南。

刘仲及是光绪九年三月底来到朝鲜的,跟他一起来的还有文增瑞、徐世昌的两封信件。文增瑞的信中主要汇报了助学会的开展情况。这一年,项城、陈州两地有九名学子在助学会的帮助下通过乡试,并且有三人在才学和忠心方面达到要求,可以提供给他们参加光绪十二年大考的资助。文增瑞还打算在上海、南京等地开办助学会的分支,希望吸纳更多的穷困学子。

若文增瑞报的是平安,那么徐世昌传来的消息则是惊喜!在袁世凯的援助之下,徐世昌在大考中以探花及第,循例授六品翰林院修撰。徐世昌出身苦寒,他“单纯”的背景、优良的成绩引起了朝中不少大臣的重视,其中对他最为青睐的莫过于新入军机处的翁同龢。翁同龢乃江苏常熟人,大学士翁心存之子。咸丰六年,二十七岁的翁同龢以徐世昌一样的成绩入翰林院任职。同治四年,翁同龢接替父业,连续成为同治、光绪两个皇帝的老师。光绪八年,应慈禧的意旨入军机处。翁同龢以文入仕,其家族历代都是杰出文人,因此对于徐世昌这种“品学兼优”才子的好感可想而知。

徐世昌利用翁同龢的关系迅速在朝中编织了一个信息网络,虽然现在这个网络还不完善,但是已经足以提供给袁世凯许多有用的信息。据军机处传来的消息,光绪九年三月,法国交阯支那海军司令李维业指挥法军攻占越南产煤基地鸿基,后又克军事要地南定。紧张的局势,使得越南朝廷一再要求清廷速派军应援。对于越南“保护权”的问题,清廷内部产生了许多种不同的声音,不过在动荡的局势面前,朝廷还是命令桂两省当局督饬边外防军扼要进扎,但强调“衅端不可自我而开”。此时,朝中大臣就越南的问题分成了“主和”、“主战”两派。以左宗棠、曾纪泽、张之洞为代表的主战派极力主张举兵抗法,翁同龢也是主战派的突出代表。主和派的代表任务是握朝廷外交、军事实权的李鸿章,虽然李鸿章看似“形单影只”,但谁都知道,在背后为他撑腰的是现在掌握着清廷命脉的老佛爷。

在来信的最后,徐世昌还表明了可以向翁同龢推荐袁世凯的想法,希望得到他的回复。

阅完信件,以袁世凯职业军人敏锐的嗅觉和来自上世的记忆,他得出了结论:中法之间早晚必有一战!

战争带来的,就是升迁与立功的机遇!徐世昌的来信,似乎在袁世凯眼前展现了两张巨大的棋盘,一张是布局于山川河流之上的战场,一张是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