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那些人全部交给你们。但是,对于阮先生提出的这个意见,恕我不能答应。再说了,这些事情我本来就没有这个权利。”黄佳俊当场就拒绝了这个不切实际的要求。
“我是一个军人,喜欢用战场上的语言说话。我现在想请你们直接告诉我,假设要采取行动的话,你们能够提供多少人手。请你们注意,我想听假话,要实事求是。”黄佳俊的词峰转为凌厉,“中国人是讲信用地我答应的事情一定会一一兑现的。不过,我还知道你们,能为我们做些什么?想来大家应该知道,两国边民血脉相承、往来密切,如果只是需要几个领路的向导,我国完全可以自己解决的”
黄佳俊的这句话已经是毫不客气了,在座的诸人都变了颜色,虽说大家还是一个很有自尊心的人,但是在这里说白了还是要听中国人的。
杨怀南作为负责越盟的军事负责人,军事上问题当然应该由他来回答:“为了配合贵军入境,我们可以在贵军入境前几天,在越北来上一场相当规模的起义。对这个答案,不知将军是否满意?”
“将军这个办法好是好,可目标和时机的选择是关键打几处乡镇警察所,对大局而言没什么意义。打河内倒是有用,我又怕贵方力有不逮。打凉山倒是可以考虑,这样吧?到时,我方派出一个加强团,在你们的接应下,分批潜入越境,换上贵军的服装,在攻击凉山时助你们一臂之力如何?”黄佳俊这一番入情入理,好不娓娓动听的话。却让这屋里的好几个人的脸色煞白。
以他们的精明那里会看不出对方这一着,是把自己进退两难的位置上。将心度人,他们很清楚一旦中国大军入境,那些独立武装一定会被当附庸军分散使用,想要再扩充势力,那就难了。要是接应中**队提早入境,不仅会因过早的受制于人,而错失趁乱展的良机,且还会把自己与中国方面的合作关系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武鸿卿倒是没有什么意见,毕竟越南国民党的势力在国内本就不足,只是在中国境内有那么千余人,但是越盟就完全不一样了,阮爱国和杨怀南交换了一下眼色,两人的眼里露出一阵忧虑。
别看对方说得好听,两人可还没有天真到,会认为几千单是换件衣服的中国官兵装装咙、做做哑就能瞒天过海的地步。更有甚者,在他们的想象中,就算他的同胞们看不出来,中**队是也多半是会主动“说明”其身份的。原因无它,这样一来,越盟就被死死的绑在中国人的战车上,再也下来了。
而大家怕得就是这个下不来,要是日后出现什么意外,那就麻烦了。再说了怎么向苏联和延安交代这些都是问题。
黄佳俊根本就不管大家的想法,自顾自的说道:“我们已经派出相当一部分的人手在越北,特别是凉山一线建立起了行动基地,这些都需要你们的协助。当然具体什么时候行动还要等到法国人怎么做再定我给大家两个月的时间准备,到时候只要你们能够拉起多少人,我就武装你们多少人。需要多少教官,我派多少教官,大家的活动经费我也可以向国府申请给大家解决一部分。大家有什么意见?”
大家有什么意见,在这个强势的将军面前,杨怀南只能为自己争取到更为有利的条件:“在动之前,将军能不能给我们多一些的重机枪和迫击炮?”
“没问题,我们甚至可以给大家一些山炮。大家也应该听说了在同登,法军的一支运输车队被黎族武装给缴获。”黄佳俊已经在想要是鬼子和法军在凉山打得难分难解的时候,在鬼子的后面出现这样的情形会是怎样的神色。而法国殖民当局在跟中**队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军后,还怎么去跟日本人和平共处。
------------
第三卷 、出兵域外、459、越北风云(5)
第三卷、出兵域外、459、越北风云(5)
随着法国的投降,整个世界在法西斯的肆虐下颤抖,整个欧洲还剩下英国在抵抗, 而还在奉行光荣孤立政策的美国也开始寻求支援英国。(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而德国的成功无疑极大的刺激了日本军部的雄心,以东条英机为的军部认为,这是大日本帝国千载难逢的良机,现在是南进的最好时机,法国已经败北,英国也在为存亡而战,此时不迸兵东南亚夺取石油和 其他急需的战略物资,还待何时甚至几个月前,还担心对华战争失败的一 些人,眼看着希特勒在欧洲的突然走运,不禁垂涎欲滴,一心想拿到东南亚 的资源。
7 月底,平沼内阁垮台,近卫公爵在皇室的举荐下重新参政,第二次组阁。内阁中两个要缺由两位锋芒毕露的人物充任。一个是能言善辩的外交家松冈洋右,出任外相;另一个是东条英机将军,出任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心毒手狠,果断专横,故有“剃刀将军”之称。由于他在中国东北和华北的侵 略战争中“功勋卓著”,深得天皇和日本统治阶级的赏识。松冈洋右却是另 一种类型的人物。他虽然足智多谋,但浮夸外露,好冒险,办事凭直觉。他口若悬河,有“五万言先生”之称。此人言行不一,经常出尔反尔。面对着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刚成立四天的近卫内阁,就一致通过了一项新的国策。
这项国策的基本目的是实现日本的霸权,也就是说,建立在日 本领导下的“大东亚新秩序”。为此,对内必须实行全国总动员,加紧扩军 备战,实行军事计划经济;对外,要与德国、意大利签订三国条约,与苏联 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也要设法与美保持“和解”;对华,加强诱降,促 进蒋汪合流,争取尽早解决中国问题,总之,要趁欧战之机,日军开进东南亚或更远的地方,攫取战略物资,掠夺英美的殖民地。
至此日本的南进战略成了主流。这项“勿误良机”的国策,是东条一伙炮制出来的。他们说服了近卫相和内阁中的其他文官,使这些人相信,在混乱的当代世界上,这是日本“求 得生存的最后希望”。在他们看来,法国战败了,英国在为自己的生存战斗, 印度支那的橡胶、锡、钨、煤和大米,“是丢在街上只等人去拣拾的主物”。 然而,松冈对东条等人的谋略持有异议,他反对南进,但支持签订德、 意、日三国条约。他认为南进必然走上与盎格鲁撤克逊人生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