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以第59军军长张自忠率部驰援。进至固镇地区,协同第51军在淮河北岸地区顽强抗击日军。同时,在淮河南岸,以第21集团军48军:军迂回攻击定远日军侧后,迫日军第13师主力由淮河北岸回援51军乘势反攻.至3月初恢复淮河以北:淮河南岸向北岸集中。双方隔河对峙。
徐州以北地区作战
2下旬,日军第2集团军开始分路南犯。东路第5从山东县(今坊)南下,连陷.直扑临。第3团第40等部节节抵抗。第59军奉命驰援.3月12日到达临北郊:实施反击,激战5夜,重创日军,迫其向县撤退
现在双方在淮河两岸对持,日军占据主动进攻的优势,但是犯了逐次增兵的兵家大忌。中*队一改以往的颓势。节节抵抗,虽说无法完全挡住日军,但也打破了日军南北对进的战略构想。
此役,中*队广大官兵英勇奋战,先在南线将日军阻止在淮河南岸,打破其与北线日军会合的企图;继而在北线将东路日军击败于临地区,又将西路日军之右翼阻止在嘉祥地区,粉碎日军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在台儿庄地区作战中,第五战区采取积极防御战法,以一部担任内线防御。另一部置于外线作战,攻防结合。灵活机动,获得大捷。随后。最高军事当局不顾敌强我弱的总体形势,调集大军在徐州附近,企图与日军决战,因而使会战在后期陷于被动。尽管如此,这次会战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迟滞了日军进攻速度,为部署武汉保卫战赢得了时间。
这样一来,黄佳俊心里就非常地镇定。肯定是最高当局对第五战区的作战计划还有所疑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之所以找自己,不过是最高当局拉拢自己的手段罢了。
进到屋里。就看见七八个将军围在最高当局身边,看着墙上的大幅华北地图。
黄佳俊一个立正,大声地说:“新180师长黄佳俊奉命前来报道!”
最高当局看见黄佳俊到来,很是高兴。用奉化口音的江浙话说道:“大家静一静。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才从前线回来地英雄。”
其实,这时大家都已把目光对准了黄佳俊。黄佳俊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大佬。这些人都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人,跺跺脚中国就会生地震。黄佳俊这时已经心怀揣揣。
最高当局亲热的叫道:“佳俊,过来。到我身边来。”黄佳俊大声应了一声:“是!”用最标准的军姿走到最高当局面前,立正站好。
黄佳俊出于本能地感觉到,有一双锐利的像如实质的眼光正在注视着他。他不敢转头去看,一会这道眼光消失了。他才稍稍放松。
最高当局转头对身边的一个带着金丝眼镜,头有一点秃顶的一级上将说道:“健生啊!你看这个美国回来的军校生怎么样啊?还能如你地法眼吧!”
黄佳俊心里一震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小诸葛”。不过与照片比起来更为精神。白健生放下手里地放大镜,缓缓的抬起头,眼睛微微眯起,从镜片里看着黄佳俊。这道眼光一下就让他知道刚才那道眼光是谁了。
白健生笑道:“委员长赏识地人,怎么会有错呢?”
最高当局看起来对这位“小诸葛”的话非常受用,摆摆手说:“哪里哪里!能入健生法眼的可是不多啊!”
白健生也不在废话,直截了当的说:“这个娃娃,前面的仗打得不错。委员长,我能问他几个问题吗?”
看来,最高当局对这个白健生的脾气也是很了解的,不以为意。点头说道:“健生问吧!”
“小诸葛”脸色一变,身子也挺了起来,不愧是多年带兵、在战场上指挥如定,气势立时变得威猛和不怒自威。而面对他的黄佳俊更是觉得有一种面对千军万马地感觉。
黄佳俊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准备应对这位“小诸葛”的考校。
------------
九十二、中州风雨(七)班门弄斧
佳俊知道这位以“今亮”自称的“小诸葛”要对自己了。这里有当时中国的最高统帅蒋中正、事实上的参谋总长白健生、军令部次长刘斐以及第一战区长官。几乎就是一个三堂会审。在这其中又以这位“小诸葛”为。
黄佳俊只有集中起全部的注意力和精神来应对。虽说有点难度,不过也不是没有好处,如果应对得当就可以得到最高当局和其他大佬的认可。对自己和部队的展也是会有好处的。
白健生盯着黄佳俊,黄佳俊就像被鹰盯住的小鸡一样;又像是被老虎盯上的羊羔。但是黄佳俊知道这时自己一定不能露出哪怕是一点点的怯意。勇敢地迎上他的目光,眼睛透露出强大的自信。过了半响,老白的眼里露出赞赏的神情,但是,只是一晃而过。外人根本无法觉察。
不过在当时很少有人能在白健生的逼视下还能保持如此的镇定。屋里的所有人包括最高当局对黄佳俊能做到这一点,都非常的赞赏。
每个人都对黄佳俊的回答充满了好奇。这里的人除了战区的张参座对黄佳俊充满信心外,其他人对黄佳俊的了解都不是很够。
老白用手扶扶眼镜,开始用广西官话问道:“黄师长,你是一个在美国受过严格军事训练的军官。你说说中日之间,谁胜谁败?”
黄佳俊一挺腰,朗声答道:“毫无疑问,中国必胜!日本必败!”
“理由?”老白仍然不愿放过他。
“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日本是小国,地小、物少、人少、兵少;我们禁得起长期战争,而日本禁不起长期战争。”黄佳俊只好把伟人的话拿出来。
屋里的所有人都露出深思的神色。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小诸葛”眼里露出了一点笑意,继续问道:“但是,有人提出中国已经败了。你怎么看?”
黄佳俊知道老白这样说,是指国民党内的汪精卫之流的“亡国论”。这些人现在大放厥词,说中国“再战必亡”,主张与鬼子妥协投降。
黄佳俊大声的说:“这些不过是些汉奸卖国而已。他们只看到了日本的强大,而没有看到我们的优势。所以不值一提。和这些人不说也罢。”
这时,旁边的军令部次长刘斐插话道:“黄师长,你认为鬼子的下一步进攻将指向哪里?”
黄佳俊用不用质疑的话回答道:“徐州!”
最高当局也来了兴趣,接过去问道:“这一战,我们打得赢吗?徐州能不能守住?”
显然,其他人都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有特别是那位“小诸葛”。能不感兴趣吗?这是桂系指挥的第一场大规模战役,也是老白极力支持打得一场大战。如果胜了就不说,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