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4 章(1 / 1)

抗日之快意恩仇 黄帝子孙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转移出来,没有什么现。

狼牙在解决了城墙上的鬼子后,两个战士抱着炸药包飞快的向城门跑去。外面骑兵冲锋的声音越来越近,两个狼牙队员把炸药包放好,然后对了一下眼色,同时点头,拉了导火索用最快的速度向后跑,大约五秒钟的时间,两个战士同时扑在地上,“轰轰”两声,城门四分五裂,向城外的骑兵敞开了怀抱。

骑兵们一声欢呼,成两人纵队向城里蜂拥而入。

城门处的爆炸终于引起了石原章三中佐的注意,他疑惑的看向城门处。刚想叫人去看看是怎么回事。一个鬼子军曹慌慌张张跑来:“中佐大人,支那军进城了!”

石原章三中佐这时才想起,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守住南乐城。他嚎叫一声:“巴嘎!”正想抽出自己的指挥刀。

不想从后面飞来一颗子弹击中他的头颅,中佐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带着不甘和不解倒在地上。周围的鬼子现了异常,纷纷丢下,手里的工具,去找自己的枪,不过已经晚了。

胡大海的骑兵没有给他们机会,进城后直扑这里。而鬼子在第一时间就失去了最高指挥官,无法统一指挥,很快就被分割包围歼灭。到中午11时39分,城里的枪声停了下来。

胡大海站在县衙门口,对参谋说:“给师座报,南乐已经攻下。”

而前出大名方向的骑兵连也传回消息,从大名出的一个大队的千多鬼子正全力向南乐而来,离南乐只有不到20公里,已与鬼子前锋交火。胡大海大急,这可不行,如果这时让鬼子攻进来,那么凭自己的骑兵营是无法挡住的,再说,让骑兵丢弃本行来守城那完全是舍本求末,是大大的划不来。骑兵就应该在马背上奔驰,在野外御敌,而不是缩在城里。

胡大海一旦决定,就开始雷厉风行的做。他命令骑兵开始集结,先派出自己身边的两个排前去支援阻敌的那个连。然后把曹一飞叫来,大声的对曹一飞说:“老曹啊,现在哥哥要去与鬼子拼命。这城里就交给你了。”

曹一飞也知道情况紧急,也不废话:“老胡,你就放心去吧!但是你必须至少给我留下百来号人马。我保证把南乐给你整的好好的。”

两人就这样匆匆而别。

曹一飞为什么有这么大的信心?原来,在南乐城里有一个日军设立的监狱,里面关着几百个囚犯,这些囚犯有的是警察、有的是汪洋大盗、也有一少部分扛过枪的军人、还有些学生。

等到胡大海一走,曹一飞就把这些集中到监狱前的广场上。开始讲话:“我不管你们以前是干什么的?身份是什么?从现在开始你们是新180师的军人了!”

下面的人一片大哗。一个学生模样的人走上前,不卑不亢的说:“请问长官,你们是黄佳俊将军的新180师的部下?”

曹一飞大声的说:“老子们就是血战易县、攻下涞源的新180师黄师长的部下。怎么你们还不相信?告诉你们我是新180师少校曹一飞,现在奉命对你们进行改编,你们已经被强征入伍,如有不服,那么恭喜你们,你们就会被以卖国罪论处!格杀勿论!”曹一飞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杀气腾腾,眼冒凶光,神色狰狞。再加上周围那些骑在马上的骑兵居高临下的看着,让这些乌合之众不禁心里只打寒战。

曹一飞看达到效果,就继续说道:“现在开始,每个人上前向他们报出名字和籍贯。”他指指后面一字排开的三张桌子。那些人知道躲不过去,更何况有的人知道新180师的名头,也想报仇。就排着队一一的上前说出自己的名字,上来一个就被随机的安排到15个狼牙后面站好。短短的时间内就把近千人全部编组完毕。开始配武器弹药,这样南乐城里就有了超过前人的兵力。

那么这时,在清丰的黄佳俊却在与鬼子血战。

------------

七十五、豫北风云(三十一)主动请缨

黄佳俊在清丰城里指挥377团和警卫营沉着迎战打退了鸠尾龟雄中佐的进攻。随即就接到了胡大海的报捷电话,心里大喜:现在清丰、南乐已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濮阳更是挡住了馆余惣少将南支队的步伐,兼后路被完全切断,当此之时如果周围各军能同心协力向日军进攻,那么就很有可能给骄横的14师团一个沉重的打击。

黄佳俊沉思了一会,缓缓的对王汝历说:“给战区程长官、集团军宋长官报,电文如下:程长官、宋总司令勋鉴,我新180师配合友军已与10日拿下南乐,巩固清丰,日寇馆余惣支队在濮阳遭受重挫不得寸进。形势一片大好,馆余惣支队锐气已失。但我师兵力不足无法对日军动致命打击。我意全师主力向濮阳集中,寻机给屯兵于濮阳城下之日军主力以打击。”

黄佳俊继续向王汝历说道:“同时,向何副师长和王参谋长电,命令163团和168团全军转向向濮阳合击,务必与13日凌晨到达濮阳附近。把这份电报同时附在给战区和集总的电报后面。”

王汝历把起草的电报交给黄佳俊签字后,亲自送到电报室。

黄佳俊一个人留在指挥室看着墙上的地图,心里在想:“如果向濮阳和清丰增援的四个旅的兵力能积极向既定地域前进的话,加上新180师已有兵力近四万人大军合围馆余惣支队也不是不可能,就算不能全歼也会给他打个七痨八伤,断掉土肥原的一个胳膊,我看你还怎么凶?”

不一会,王汝历又匆匆的拿着一份电报进来:“师座,参座急电。”

黄佳俊点点头:“念吧。”

王汝历开始念了起来:“师座,战区张参谋长与今日上午到达淇县。”

黄佳俊一愣:“等等,什么?战区张参谋长到了淇县?”他的头脑里马上出现这位张参谋长的情况:张谞行,字春笙。浙江杭县人,生于1903年1月4日。张谞行幼年时即机警过人,中小学时期学习成绩斐然,考试成绩无不名列前茅。1919年1-1921年在北京大学学习,后毕业于陆军大学,创造了陆大学员毕业得分记录:120分,被称为‘天才学员‘。1937年抗战初期任第一战区司令部副参谋长,主持作战任务,被誉为‘战区灵魂。后在西安死于鬼子的轰炸。是一个在战略战术上有高深造诣的军事奇才。

黄佳俊很清楚在当时的*中有一个公开的秘密:要想在*中吃得开,那非得跟黄、浙、陆、一这四个字拉上关系不可,而且是沾得越多越好。

而这位张参座就占了两个,加上其自身卓越的军事才能更是得最高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