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番外-开心的第十年(上)(1 / 1)

天灾囤货求生日常 辣椒终结者 3441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153章 番外-开心的第十年(上)

  赵家昊对豆汁儿升起了一种莫名的执念。

  就好像有人爱吃榴莲拌折耳根, 有人爱吃臭腐乳炖大肠一样,都是风味独特难寻代餐的东西。平时想不起来的时候都好说,可一旦这个念头被勾起来了,那就是抓心挠肺的急。

  可惜江暮云和楚不闻带回来的绿豆看着多用着少, 先是过年期间分了一部分出来做绿豆汤绿豆沙绿豆糕, 再是发豆芽种豆苗, 还得留一些下来做储备粮。

  万一豆苗没种成,明年过年他们也还能吃点儿好的。

  他们手上的正常土不多,能匀出来种豆苗的更少, 一年到头种出来的绿豆, 大概就只够他们在大年三十晚上每人分一碗绿豆汤喝。

  赵家昊不服,所以他每年都要把自己的那份豆子单独抓出来做豆汁, 在一群喝绿豆汤的同伴中间坚持做那个最独特的崽。

  时间一长, 过年喝绿豆汤以及看赵家昊喝豆汁,就变成了像末世前过年看春晚一样的保留节目。

  除此之外,那一趟首都行似乎就没再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了。

  首都那边送给他们的药品倒是几次帮了忙。

  当初江暮云等人在进入避难所时用过的植物消毒液, 看说明书还有灭虫作用,在某个蚊虫泛滥的新春季庇护了他们, 让他们度过了一个堪称完美的新春季。

  还有一种有消炎作用的外用洗剂, 也让他们在又一年干旱的夏季到来时, 不用担心自己会因为皮肤感染而丧命。

  不过这些药物的保质期同样不长, 据首都那边给出的标注,保险起见两年之后最好就别用了。

  所以它们能给到的帮助也很有限,两年之后大家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江暮云等人倒是不贪心,有好日子过那就好好享受, 药物用完了或是过期了,那就带着这两年省下来的高度酒等物资回归正常生活。

  反正现在衣食无忧, 隔几个月还能吃一顿肉,除了电子产品渐渐变得不大灵光了之外,生活还是挺安逸的。

  而和他们的安逸生活相反的,则是外界越来越糟糕的自然环境。

  冬夏两季的温度越来越极端,江暮云曾在某次寒潮过境后拿错了温度计,用-80+40℃的酒精温度计伸出去测温,结果一阵风刮过来差点儿把温度计给冻炸了。

  好在幸存者们被折腾久了,对于极端温度的适应能力节节攀升,应对极端温度的经验也愈发丰富,外加南市周边几个基地的存在给了幸存者们足够的庇护,只要不是碰到寒潮这种骤然降温的情况,南市这边已经很少有幸存者会被冻死,或是在夏季中暑身亡了。

  冬夏两季之间好歹还有新春季,旱季雨季的交替,就很少会有缓冲期了。

  像江暮云等人先前在旱季出去打猎时曾碰到过暴雨突袭,一秒钟从旱季直接跨到雨季,当时被蓝星的这一出打了个措手不及的幸存者有很多。

  但后面的几年里,几乎每次都是一下雨就下个没完,雨一停就是半年起步,渐渐的大家也就习惯了。

  各大基地都开始想方设法豢养变异动物,通过这些变异动物们的反应来判断旱雨季,多少能提前一段时间组织幸存者们紧急避险,不至于发生那种被暴雨困在沙漠里的情况。

  起先大家还不死心,旱太久的时候会在心底里祈祷能落两滴雨,水位越来越高所有人都往山上跑的时候,也会开玩笑说停两天再下也好。

  后来希望落空太多次,会开这种玩笑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各个基地的蓄水池和冰窖倒是越挖越大,几乎是逮着机会就到处挖的程度。

  不过就外面那黄沙漫天的情况,能给幸存者们挖蓄水池的地方也不多。

  渐渐的,大家就全都开始往地下想办法了。

  南市这边没有首都的物力,造不出能抗住雨季大洪水的地下城,但挖几个储水储冰的地窖还是没问题的。

  况且地下冬暖夏凉,只要没碰上雨季,无论冬夏大家都能开工,就这么年复一年的,再难挖的地都能给挖个坑出来。

  到了第七年,至少在南市周边,会在旱季因缺水而死的幸存者成了极少数。

  北区基地和南一基地合作,在中转站大量收购塑料板等漂浮物,弄出了几块巨大的浮台连接在一起,作为基地幸存者们的雨季暂居地,省得大家一到雨季就要被迫回归末世前住合租房的日子。

  江暮云几人为了保险起见,也在南一基地的浮台上买了个足够他们十个人住的居住点,花了他们五只兔子六只鸡,心疼得几人半年多没舍得吃肉。

  那一年的大年三十恰好是个又潮又热的夏季,南一基地在浮台上举办了跨年晚会。

  江暮云等人原本是图个新鲜热闹才跑去浮台上过年的,后来实在是被蚊子烦得受不了,浮台上的房间里也是热得够呛。

  几人在蹲完跨年晚会之后,大半夜的又收拾家当划着小船回山上去了。

  浮台上住着的也不止有能用得起冰、买得起隔温棉的有钱人,也有实在受不了避难点里人挤人的环境,向基地租赁浮台居住点的普通幸存者。

  他们的纳凉方式,就是白天带桶水跑去山里躲着,蹭一蹭基地避难点的凉气。

  晚上等温度下来点儿了,再扛着白天在山里晾凉的水回浮台上,人在水里泡一泡,再用凉水在屋里撒一撒,摇一摇手动风扇,一家人也能勉强睡个安生觉,至少不用担心有陌生人半夜滚到自己身上。

  要是碰上大旱舍不得洗澡洒水,那就在傍晚买一桶基地刚从地下储水点打上来的水,在屋里放着汲凉气。

  在幸存者们身体素质跟上环境了之后,旱季的夏天可比雨季的夏天好过多了。

  至少旱季太干大家还能去购水点附近吸两口湿润空气,雨季太潮那真是躲都没地方躲。

  这场陪着众人过年的雨季持续时间很久,淅淅沥沥的小雨连下七八个月都不停,连住着浮动房天天开除湿机,还有各种影视综艺小说解闷的江暮云都被这天气给折腾得脾气暴躁,就更别说其他人了。

  江暮云好几次听于连长抱怨说这雨再不停他就要去首都避难了。

  虽然他到了也没走成。

  于连长没去成首都,可首都的人却和第八年的新春季一起到了南市,并带来了新型土壤研制成功的消息。

  首都这次来的是江暮云等人的老熟人王团长。

  王团长表示,小粉中的那种可以使土壤变得适合作物生长的特殊元素已经被分析了出来,还被陈教授直接命名为小粉,并在前不久实现了人工合成。

  首都那边已经用新型土壤种了两季作物,事实证明新型土壤的调配非常成功,种植出的作物和末世前几乎没有差别。

  现在只等下一个雨季到来,工业用水不再紧张的时候,小粉就可以实现量产。

  到时候把小粉和土壤调配配方,以及首都方面储存的一些作物种子分发到华-国各个幸存者基地,大家恢复农业生产就指日可待了。

  而江暮云都快忘了的那份他们在几年前拿到的文□件,也是时候发挥真正的作用了。

  无论南一基地这边有没有被选为新型土壤的首批试用点,都不影响江暮云等人即将获得的小粉分配额度。

  至于他们拿到小粉之后,是自己拿着配方调配土壤种植作物,还是把小粉售卖给其他基地,首都方面都承诺不会多问。

  除了这个消息之外,王团长还特意给他们送来了几份特效药,都是当初从变异鱼及污染物那边研究出来的,治愈外伤是一绝。

  只是目前量产困难,所以每一份都极其珍贵,首都那边暂时只能先给他们这么点儿,还专门找了见过他们的王团长来送,生怕靠照片认人不够准,导致这药最后送错了人。

  不过王团长等人这次出行倒不是专门为了江暮云他们来的。

  他们出来,是为了查探华-国各地的幸存者基地的情况,顺便和各地的幸存者们取得联系,好方便首都方面的后续决策。

  一些掌权者不当人的基地全部标红,等着首都方面腾出手之后,就会联合地方挨个清算。

  像南一基地和北区基地这样身家清白的基地,在小粉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就会成为优先获得小粉的那一批幸运基地。

  这都末世了,一没有司法执法部门管辖,二没有舆情监督压力,衣冠禽兽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一个幸存者基地的掌权者是人是鬼从幸存者们的状态就能看得出来。

  再不济就交点钱装作行商,进人家基地住两天。

  简单是挺简单的,就是耗时间。

  江暮云倒是给王团长出了个招。

  就是看基地幸存者们对基地护卫队的态度。

  如果幸存者们根本不敢靠近基地官方护卫队,甚至直接躲着他们走,那这个基地百分百是个魔窟没得跑。

  就华-国目前这个地广人稀的状态,一个幸存者基地撑死了万把人,幸存者基地的话事人基本都是当初的组建者,手头都很硬,护卫队也绝对会握在自己手里。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基地里的掌权者如果真想管好基地,是不存在力不从心这种说法的。

  像南一基地这种地方,有势单力薄的幸存者要出门,甚至还会特意打听基地护卫队出门的时间,然后远远坠在护卫队后面蹭一蹭“安全区”,基地的护卫队在通常情况下也不介意庇护这些幸存者。

  换了当初的西郊基地,幸存者们主动靠近基地护卫队的唯一一种可能,那就是他们实在忍无可忍准备杀人夺枪逃出基地了。

  护卫队啥样掌权者啥样。未必百分百准确,但九成以上正确率还是有的。剩下那一成里,可能有大半是因为幸存者本身有问题,想干点儿啥见不得人的事,所以才躲着护卫队走。

  长期在避难所里活动,在这次任务之前基本没接触过其他基地的王团长,对于这种“潜规则”的熟悉程度自然不如江暮云,不然也不会在这种分秒必争的时候,用“进人家基地住两天”这种招数来打探情况了。

  用江暮云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王团长可能没法分辨出每个基地的具体情况,但极好和极差两种极端情况还是很容易分辨出来的。

  首都方面也不要求派出去的这些队伍能在这短短一个新春季就把各基地了解得有多详细,知道个大概就已经足够了。

  恢复生产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急不得的。

  王团长风尘仆仆地来,兴高采烈地走。

  伴随着无数如王团长等人这样的小队的脚步,一朵朵微小的名为希望的火苗,在华-国各地悄悄燃起。

  开心的第十年。

  大年初一,江暮云等人刚做好新一年的日历。

  江暮云正捏着笔思考今年要在日历第一页上写些什么,山下的警报装置就被触动了。

  首都来人了。

  带着小粉和新型土壤的详细调配方法,以及一袋正常粮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