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1 / 1)

天灾囤货求生日常 辣椒终结者 4666 汉字|5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114章

  ◎开心的第一百一十四天:社交恐怖分子◎

  江暮云等人在天刚擦黑的时候从家里出发, 路上到底是沙地,对他们的行动速度多少有点影响。

  再到几人排队办完手续进入中转站,租车安顿物资, 一整套流程下来, 等几人抵达南山交易区的时候, 已经凌晨三点多了。

  这个时间点,再过不就就要天亮,南山交易区早就过了人最多的时候。

  但却是打听消息的最佳时间。

  西郊中转站刚刚建成,初来乍到的不仅仅是江暮云等人,其他幸存者对于中转站的了解同样不多, 大家都处在迫切地需要相互交换信息的时候。

  现在交易高峰过去了,又不到收工回家的点,清闲下来的众人总是要找点事做的。

  比如趁这个机会和周围的陌生人寒暄两句, 处处交情。

  即使大家心里都明白对方不是什么好东西,也不妨碍面上亲亲热热兄弟姐妹一片喊。

  江暮云他们既没要基地的向导,也没联系于连长等人, 就像个普通的来做生意的幸存者小队一样混迹在人群中。

  这边儿在聊刚刚谈成的交易的时候, 李安轩混过去听上两句。那边儿在骂蓝星不给人活路的时候, 郑湘跟着附和两声。

  江暮云不知道打哪儿听出一行人是湘市口音,愣是操着一口塑普和人充起了老乡,非说自己从小跟着爸妈在北边长大, 偏偏爸妈大降温前回了湘市老家。她从北边儿往南找,结果迷路迷到南市来了。

  江暮云苦笑道:“我也不知道这辈子还有没有机会再回一次湘市老家, 这日子过得, 说不定哪天我就死在路上了。我没啥坏心思, 真的, 就是听见跟我爸妈一样的口音了, 就想和各位打听打听湘市的情况,好歹让我心里有个念想。”

  江暮云聊起寻亲路上的艰辛,那是说得有鼻子有眼,一看就是切切实实在路上受过罪的,把那一行中年男女唬得一愣一愣。

  对面的领队从一开始的戒备,到后来看着江暮云怅然长叹,说自己女儿和她差不多大,灾难发生时在北边上大学,她当时想着北边好歹有供暖,就没把女儿接回来。

  “谁知道后来会是这么个境况。”肤色黝黑的中年女人话语中的难过谁都能听出来,但她面上却没什么表情:“我们这支商队里的人,家里都有人在北边,日后也是要往北边去的。”

  江暮云闻弦歌而知雅意,当即和人聊起了北边的情况。

  她是没去过北边,但她前世接触过从北方来的幸存者,彼此也交换过一些基础信息,她自己在路上行走的经验也比这些新生商队要丰富得多。

  这会儿两边聊起来,江暮云还真能给出不少切实有效的建议。

  湘市商队在路上的时间没江暮云那么久,但他们是要做买卖赚路费的,平时不会埋头赶路,对从湘市到南市这一片地区的实时情况也了解得更多。

  两边确实不可能在这短短几句话间就开始交心,但出于对江暮云极高的初始好感度,对方在聊起这些无关利益的事情时,他们是不介意多说几句的。

  连带着他们了解到的其他地区的消息,也零散着被江暮云聊出来了不少。

  江暮云和人漫无边际得扯到天色将明,眼看着交易区内的幸存者们都准备离开了,江暮云也就顺势和湘市商队告别。

  好巧不巧的,江暮云在交易区内寻找其他同伴的身影时,正碰到楚不闻跟几个北方口音的大哥勾肩搭背,看那架势离当场拜把子就差一杯酒。

  李安轩不是赵家昊那种自来熟的性格,但他这种看着就不大会说话的人,在某些时候反而更容易获取别人的信任,降低他人的警戒心。

  尤其是在李安轩还有个前职业军人的身份的情况下。

  像于连长和孟三等人这样,在末世后也保留了一部分部队作风的人,其实是很好认出来的。

  有这么一茬关系在,李安轩找准目标和人打探消息,连套近乎的时间都省了一大截,聊起天来自带话题。

  郑湘就很离谱了。

  她找到自己校友了。

  那是由一群末世前的在校大学生组成的幸存者队伍。

  江暮云找到郑湘的时候,对方还在积极邀请郑湘加入他们河市大学基地。

  等人走了之后江暮云才小声问道:“你和王清清她们不都是南市大学吗?河市大学又是什么情况?”

  郑湘有些不好意思:“我毕业论文引用过河市大学一位教授的文献,还有他带的几个研究生的论文我也看过。”

  江暮云震惊了:“就这你就混进人家校友群了?”

  郑湘同情地看了一眼准大一新生江暮云:“这有什么难的。大学么,聊聊离操场最近的奶茶店,聊聊食堂的番茄炒蛋只见番茄不见蛋,还有什么X大逸夫楼,一跃解千愁,再加上我还能叫出人家老师和研究生师哥师姐的名字,人拿我当校友很正常吧。”

  郑湘说完又想了想,补充道:“除非我寸到跟人说到某师哥的时候,这位师哥本人就在现场,那我就认了。”

  太阳将现未现的时候,江暮云等人赶回自家地盘。

  一群社交恐怖分子赶着天亮之前满载而归,留守的赵家昊和周影已经把他们的暂住地收拾出来了。

  几人一进门,赵家昊和周影就用钉在洞口暂时充当大门的棉被把洞口堵死了,力求尽量久一点地保住山洞内现在的温度,以及隔绝外界炽烈的阳光。

  江暮云等人的耐热耐寒程度都已经被锻炼出来了,这会儿直接在山洞最里面席地而坐,靠着冰冰凉凉的山壁,只觉得一路赶回来的燥热都散去了不少。

  “现说说我们打听到的情况吧。”山洞里亮着昏暗的小灯,江暮云在几人中间把他们带来的物资清单铺开。

  据他们几人今晚打听到的消息,当初南市这边暴雨火海的时候,其他地区也在差不多的时间发生了不同的灾难,导致各地秩序崩塌。

  当初有些地方是因为大地震,有的地方是因为超级海啸。

  运气好一些的是超强飓风连带着龙卷风加雷暴,幸存者和幸存物资都挺丰富。

  倒霉一点的碰上死火山喷发,但凡岩浆所过之处什么物资都别想留下,倒是一些火山石和岩浆矿物会被当地的幸存者们加工利用对外售卖,换取一些生存物资。

  后者看着惨得没边儿,前者的运气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好。

  一个城市先刮完能把房顶都给掀了的超强飓风,再同时出现几十个超级单体龙卷风,同时还伴随着雷暴,想也知道那场景比当初的南市都更有末日气息。

  还有更倒霉的地方当初和南市一样连下了几天暴雨。

  但人家下的雨还叠了强酸雨的buff,下着下着直接爆发酸性山洪,不少人都是被酸性山洪和雨水活生生给融了的。

  还有比当初江暮云等人经历过的要严重数倍的寒潮,人在家里好好的烤着火呢,没想到寒潮过境直接连火都给灭了,大活人一秒变冰雕,到死都未必能反应过来自己是怎么死的。

  南市这边再普通不过的生活物资,拿到因火山喷发而遭灾的地区就是至宝。

  因寒潮而死伤惨重的地区,说不准现在还保有大量未变质的末世前的食物。

  沿海城市确实被海啸坑得不轻,但人家可以自己蒸馏淡水、加工海盐,一些没毒的海产品也能捞上来售卖——前提是自己别被变异鱼给啃了。

  这几年不少人手上的盐还没耗完,自然不会把主意打到海盐上。

  等到多数人手上都没盐了的时候,别说加工过的海盐了,就是刚晒出来的粗海盐都会备受追捧。

  没办法,盐湖都被接连的天灾给毁了,井盐和矿盐的开采多数地区都是有心无力,只有海盐来得最方便,成本也最低。

  都这时候了,那些粗糙的海盐究竟健不健康也没人会去计较。

  少量摄入粗海盐总比长时间没盐吃要健康吧。

  还有西北地区那些的生命力顽强的油料作物,华北地区的煤矿,南方地区那些末世后更加诡异的丛林里的动物们,以及用它们的皮毛、油脂制作出的各种产品,在西郊中转站的交易区里都能见到。

  唯一的缺点就是贵。

  谁让这些东西都是倒了无数遍手才到南市来的呢。

  想做长途生意,利润有多大,需要的成本和风险就有多高,一不小心就是连人带物资一起葬在半路上。

  等到这些商队的资本和跑商经验都累积起来了,跑长途的行商才会变多。

  至于现在?

  大家还是更热衷于薄利多销,把商品快速脱手,而后就是一道道地转卖。

  像江暮云碰到的那种从湘市来的商队,是属于极少数情况。

  人家要不是本身就有北上的意愿,这会儿肯定不可能冒险远行。

  同样的,楚不闻碰到的那群从北方来的商队也是一样。

  也算是他们挑人搭话的时候下手精准,专找远道而来的商队,打探到的消息才会这么全面。

  有了这些信息,他们在后续的物资交换中,也就知道和什么人要谈什么价了。

  不过要开始物资交换也不是现在。

  现在人多少都有点蹲傻子的心态,想着能不能找个不了解行情的捞一笔,所以谈价不大好谈。

  等再过一段时间,大家都把情况摸得差不多了,蹲傻子的商队要么成功走人,要么等不起了的时候他们再去谈,肯定能拿到更好的价格。

  反正他们在中转站有房,整个中转站内除了孟三和于连长之外,没人比他们更能等得起。

  正好趁着这段时间,他们可以先把自家的安全系统给布置齐全。

  江暮云决定第二天就去南山拜访一下于连长,并以中转站小股东的身份,对设计出了武器保管箱的那位技术大佬表示一下感谢。

  技术大佬是一位瘦巴巴的老人,只说让江暮云叫他李老头就行。

  李老头的眼皮耷拉,腰背躬得厉害,看上去没什么精神,说话有些口吃,发音还含混不清,与人交谈时很是费力,所以不大爱开口说话。

  江暮云知道李老头有个小孙女,当初他会给西郊基地的那群人布置陷阱,就是因为对方手里捏着他小孙女的性命,所以江暮云特意带了一包半融不融的水果糖来。

  当初江暮云等人清理西郊基地,对于李老头来说就是救了他祖孙俩的性命,所以他对于中转站方面提出的要求几乎来者不拒。

  江暮云只是来询问适合布防的陷阱,李老头自然知无不言,说什么也不肯收她的糖。

  江暮云见李老头口吃说不清话,急得额上的青筋都迸出来了,也不再继续拉扯,省得给老人急出个好歹来。

  她直接就把糖纸剥开往桌上一放,边剥边道:“我这也算是交学费,您可不兴往我这儿塞了啊,回头掉在地上就全浪费了。”

  李老头一听,手立刻就停住了。

  江暮云也没剥太多,省得回头吃不掉融了浪费,见李老头不再把糖往她这儿塞了,她也就停下了撕糖纸的动作,把剩下的那些都放到了李老头家的桌子上。

  这礼收都收了,再纠结剩下的糖也没什么意义,李老头当即就起身表示他可以直接帮他们布置,现场手把手教学也没问题。

  江暮云哪敢让这么个老人去干那辛苦活,人愿意现场教学,江暮云就已经很满足了。

  一行六人有一个算一个,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白天不能出门的时候就窝在山洞里,整理他们接下来要住的地方,晚上就打着灯,跟着李老头一起学布置陷阱。

  李老头布置陷阱的思路很有意思。

  既有传统陷阱的细致严谨,又有江暮云等人在末世后见过的那些野路子陷阱的因地制宜。

  像之前在树皮上动手脚这种防不胜防的陷阱,就是李老头在看过南山上的树木情况后临时想出来的主意。

  不过据李老头所说,他当时是被逼急了,只能给西郊基地的人办事,但也不是真就听之任之了。

  那树皮上抹的毒蘑菇汁子直接入口才是剧毒,只是抹到树上,然后在手上蹭出点儿血的话,基本影响不了什么。

  当时西郊基地要得急,也没功夫仔细查验,再加上李老头当初告诉他们这些毒蘑菇的时候,他们是直接用人试过毒性的,所以对方并没有多怀疑。

  江暮云学着李老头的动作埋好一处触发器,思索片刻后问道:“您对山上的毒物很了解?”

  李老头干瘪的面孔上扯出一个笑,在头顶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有些诡谲:“老头子这把年纪,总要想些法子护着我家丫头。”

  能和西郊基地那群人周旋那么久,在让对方折损了不少人手后,还能好好地在对方手里活到现在的老人,江暮云怎么都不可能看轻对方。

  这也是她第一次上门就带重礼,礼物还专门往人家心肝肝小孙女的喜好上送的原因。

  李老头站起身,整张脸都回到了灯光下,又恢复了往常的敦厚老实:“现在世道不好,您几位要是不嫌弃老头子唠叨,过几天就跟我老头子在山上逛逛,我给您讲讲山上的东西吧。”

  江暮云笑道:“老爷子愿意教我们,是我们占了大便宜了,就是怕您受累。”

  李老头摆摆手:“我这把年纪,是该在山上多走动走动的时候,省得把骨头给躺散咯。”

  布置自治区内的警戒系统是个大工程,弄完陷阱之后还得挖蓄水池,几人不可能真就把手上的活一放,集体跟着李老头满山走。

  几人一商量,干脆大家轮着来,每天去一个,带着手机拍照,回头他们集体上理论课,后面有空了再去认实物。

  等几人把要在山上布置的几种陷阱都学完出师,只剩下重复装陷阱的体力活之后,他们的末世毒物学习就正式开始了。

  第一课就由主动申请这门课程的课代表江暮云去上。

  授课地点在江暮云的建议下定在了南山,因为江暮云表示对当初南山上的几处陷阱很感兴趣。

  现在的南山是主要交易区,戒备很严,当然不是普通幸存者能上山溜达的。

  但江暮云和李老头都属于安全区内身份特殊的那种,江暮云和李老头一没带刀枪二没带火油的,说要在山上实地观摩陷阱搞现场教学自然没问题。

  而且江暮云这人还特通情达理,特意和守卫们强调过,让他们去给于连长和孟三说一声,生怕他们难做。

  李老头是把江暮云的话当真的。

  江暮云说想实地看看南山上某几处设置得相当精巧的陷阱,李老头也不介意给她当个解说员。

  就算是把陷阱现场拆给她看都没问题。

  至于他们原本说是出来认毒物,而南山上的毒物都被清理得差不多了?

  他当初就是那么一说,本质还是为了还人情,又不是真的开班授课。那还不是江暮云想了解什么他就说什么。

  江暮云跟着李老头一起把陷阱拆了装装了拆,在心里给自己偷偷表了个功。

  为了西郊中转站的长治久安,我可真是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