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1 / 1)

天灾囤货求生日常 辣椒终结者 4587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108章

  ◎开心的第一百零八天:隔温房◎

  当沙尘暴刚刚降临, 厚厚的沙层挡住日光的时候,南市的温度是实打实地降了一阵的。

  可惜好景不长,时间久了, 上层沙尘的温度向下蔓延, 即使现在外头还是一片漆黑, 江暮云家门口的温度也在渐渐升高,一路从最高二十多度往上攀。

  极昼后一周多,江暮云在自家门口测到的温度普遍在三十二、三度。

  极昼后半个月,江暮云家门口的温度就奔着四十度去了。

  江暮云眼看着情况不对,还是决定要早做准备。

  太阳晒沙的热度很高, 但对于南市及周边的幸存者来说,又好像没那么高。

  毕竟照到蓝星上的太阳光,热度再高也高不过火海过境。

  就是对付他们这肉体凡胎的肯定是够了的。

  而曾经距离窑鸡一步之遥的众人对于这种情况, 可以说是经验丰富又阴影颇深。

  当初火海过境好歹是以分钟计数的,真要丧命也就是那么几分钟甚至几十秒的事。

  现在就不一样了。

  现在可是以天、以周,甚至是以月计数的。

  沙层底下的温度肯定到不了几百度, 但仅仅只是七八十度的低温烘焙也够难受的了。

  真要到了那时候, 他们过得指定还不如当初火海过境那会儿呢, 至少人家还能给个痛快,不会这么折磨。

  所以在提前预防极昼高温这件事上,大家可以说是一个比一个积极。

  连刚从生死线上走了一遭的吴星月, 对于他们即将长期在风沙中活动这件事都没有半点抗拒。

  想预防自己被埋在沙堆里焖熟,主要得做两个方向的准备。

  一是降低山洞内的温度, 二是阻隔外界的温度。

  前者对于手上揣着硝石, 而且还有一地窖的储冰存着的江暮云等人来说问题不大。

  趁着现在外面的温度还在正常范围, 他们可以把地下冰窖打开, 先紧着地下冰窖里的冰块用。

  等到后期温度上来了, 走在风沙中都有被烫伤的风险时,再窝在山洞里用硝石制冰降温。

  当然了,既然有用硝石制冰的需求,那水就一定要备足。

  于是几人的计划里又加了打水这一项。

  他们除了刚搬到山上时在自家山洞里挖的小蓄水池,以及上个冬天挖的那个大蓄水池外,前段时间也陆续挖了不少零散的小蓄水池。

  因为怕蓄水池里存着的水被沙尘污染,大家都在风沙到来前把蓄水池的顶上加了盖子。

  而且都是双层盖。

  一层把蓄水池的口死死封住防普通尘土,一层像他们家门口的挡沙板一样带有坡度,防止沙土堆积把蓄水池的盖子压塌。

  大蓄水池可以暂时不动,小蓄水池里的水能运的都得运回家去。

  就算不为了制冰,平时放家里也能降温增湿。

  这回可是连什么只有特定时间才能出门的情况都不存在了。

  毕竟是极昼外加沙尘暴,在温度升上来之后,这两者只要同时存在一天,他们就一天不能踏出家门一步。

  应该没人会想在七八十度的沙尘中行走吧。

  和这种烘烤自己的行为相比,他们顶着沙尘暴出门的危险度也算不了什么了。

  就是取水的时候也挺麻烦的。

  要是不想一桶水半桶沙地抬回去,他们就要在整个取水过程中做好防护。

  江暮云在这方面的经验还算丰富,她和楚不闻拼拼凑凑弄出了一套比较可行的方案。

  他们准备直接搬个支好的帐篷到取水点去。

  把帐篷在没有沙尘的室内支好,然后一起行动的几人到负责支帐篷的人家里汇合,顶着风沙把支好的帐篷抬去取水点。

  到时候把帐篷倒放,带门的那面朝下,和蓄水池的取水口合上,人就可以直接钻进帐篷里掀开一部分蓄水池的盖子取水。

  等水取好了,蓄水池和盛水容器的盖子都盖上了,再把帐篷收起来。

  这个过程用不着太多人,受困于帐篷的大小,取水的过程只能有一个人在帐篷里动作,人多了反而碍事。

  最需要人手的就是在路上,他们得保证支好的帐篷在路上不会被风吹走,所以人数太少也不行。

  考虑到在外行走的安全问题,大家按照住处的距离远近分了两组。

  江暮云楚不闻和秦时文秦时武住得近,取水的时候就一起行动,汇合地点就选择位置靠中的楚不闻家。

  赵家昊和王清清六人住得比较近,他们六个可以一起行动,汇合地点最后定在了王清清四人家里。

  除了在帐篷里站不直腰,只能跪坐或者弯腰打水,导致大家不是腰痛就是腿痛,以及为了防止打水的人在打水过程中重心不稳往前倒摔进池子里,所以取水的时候有人时刻拎着绳子准备救援之外,整个取水过程都还算顺利。

  毕竟他们蓄水池上面都用木板或膜布封住了,除了他们取水时拆开的那一个小口之外,其他地方都是钉死的。

  人要是一不小心摔到蓄水池里面去,还顺带着把光源给灭了的话,还真未必能自己爬上来。

  顺带一提,那个打水的时候摔进蓄水池里的倒霉鬼,就是秦时武。

  秦时武可以指天发誓,他绝对不是因为重心不稳摔下去的。

  他明明就是取水的时候脚滑了一下,才会直接栽进蓄水池里的。

  秦时武在秦时文回去把这件事广发朋友圈之后气地连发无数“啊啊啊”,吵到秦时文不得不屈服,连拉三下绳铃表示删除上条朋友圈为止。

  时候秦时武留言表示,要不是秦时文死不开门,他绝对会冲到秦时文家里帮她拉三下删除朋友圈。

  打水的事儿大家可以分头行动,盖隔温房这事儿就没法分头了。

  先前说江暮云等人要做两手准备,一是降低山洞内的温度,二是阻隔外界的温度。

  隔温房就是为了后者准备的。

  隔温房顾名思义,有阻隔温度的功能的小房子。

  而他们现在准备的隔温房,就是要盖在自家山洞门口的。

  在阻隔外界温度这件事上,江暮云他们这些把家安在山洞里的人带有天然优势。

  厚厚的山壁可以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庇护,沙土可没本事像燃烧的原油一样,把整座山都给烘热。

  除非这大太阳还真能一直晒它个一年半载的不落山。

  要真到这程度,那就什么都别说了,挖洞吧。

  不往地下挖它个二三十米,谁都别想活着见到夜幕降临的那一天。

  他们现在还没走到必须挖洞的这一步,所以江暮云等人目前需要做好防护的,就是家门口那一块没有山体保护的地方。

  至少得让那些被晒得滚烫的沙尘离自家门口远一点。

  这算是工程量最大的一项,比他们运水的工程量都要大,

  毕竟徒手盖房子。

  这隔温房不是长期使用的,后面等极昼过去了还得拆,省得挡了自家采光,所以他们用不着砖石黄泥这样的结实材料,简单搭个木屋就可以。

  虽然这房子不是用来住人的,也没什么建筑结构方面的要求,但光是凑齐盖房子所需要的材料,就能花费他们不少功夫了。

  树全部都得现砍的那种。

  因为他们现有的木材,全部都被勤劳的他们给处理成一尺长左右的柴禾了,一根未处理的树干都没有。

  他们总不能用这些柴禾去拼隔温房吧。

  木工活需要的人多,打灯的砍树的,处理木材的,建屋子的。

  而且为了防止隔温房屋顶积沙,把他们这些业余人士搭的小方盒子给压塌了,他们还得把隔温房的房顶也做成斜面。

  最好还是光滑的、没有缝隙的平面。

  免得有沙子见缝插针溜进隔温房里。

  这种光滑无缝隙的平面,显然不是他们一群半吊子木匠能用棍状树干搭出来的。

  所以几人只能用笨方法,树干削成木板,然后再把一根根长条木板拼接起来,变成一个光滑无缝隙的大木板,然后再把几块大木板架上房梁拼一拼当屋顶,尽量减少房顶上出现缝隙的可能性。

  他们也不是没想过偷个懒,就用之前撑在门口的挡沙板当屋顶算了。

  然而那挡沙板之前看着还挺大,等各家隔温房的规模一规划好,挡沙板就成了一个小不点了。

  连凑进去和木条们一起拼成新的大木板,都要被嫌弃长度不合适。

  毕竟他们建隔温房的目的是要把沙尘隔开,那当然是隔得越远越好。

  要不是各家山洞门口能容纳隔温房的平地面积不够,他们都恨不得直接把隔温房往外延伸出二里地去。

  隔温房的面积要尽可能大,墙壁也是越厚越好,所以他们砍回来的树只需要在长度上做处理,倒是给几人省了不少事。

  砍回来的树干粗细不一也没关系,他们宁愿在几家隔温房的大体框架都成型了之后,再用细一些的树干填补凹缝处,也不会选择把粗一些的树干削细。

  尤其像江暮云家门口还是石台,没法把用来搭木屋墙壁的树干砸进地里固定,只能通过在木质隔温房外围打支架、增加隔温房重量这样的方法,来降低隔温房因风移位的可能。

  在搭好了隔温房的墙壁之后,他们也根据墙壁框出来的面积,把那些削好的木板进行拼接处理,顺便把他们之前弄回来的隔温棉、紧急救生毯等可以保温隔热的东西固定在木板上。

  这些东西都是在关键时刻能保命的珍贵物资,他们可舍不得用钉子钉在木板上,到时候即使拆了也难免要留个窟窿。

  所以他们决定屋顶的木板要做双层,隔温棉等物就夹在两层木板中间充作夹层。

  等隔温房可以拆了,就把双层木板撬开,这样中间的隔温棉和救生毯就还是完好无损的。

  麻烦又耗时是真的,但是没办法,谁叫他们人穷物资少呢。

  王清清边敲木板边替自己心酸:“我可真怀念那一仓库的消防物资啊,裹着隔温毯应抗火海都没问题。要是我们当初能把整个南山仓库都搬空,现在我们就直接把家里铺满隔温毯,还造个什么劲儿的隔温房啊!”

  一卷隔温毯占地可不小,他们当初运力有限,只能两三人搭伙弄一卷回来备用。

  倒是紧急救生毯他们拿了不少,这会儿除了一会儿要固定到自家大门上的,以及在身边以防万一的那一张之外,其他的救生毯都被他们填进隔温房的夹层里去了。

  即使这样,他们手上现有的隔温物资也还是不够把隔温房的房顶夹层铺满,只能先紧着靠近山洞的那部分铺,剩下的部分就用旧棉被里拆出的棉絮填充。

  吴星月挥着锤子把一根长钉砸进木板边缘:“别做梦了姐,你要是有那本事,咱不如直接在南山占地为王,直接把那一整个仓库都铺满隔温棉,我们还怕什么极昼啊。”

  “你不如这么想,我们留下的那些物资,不知道救了多少人的性命,功德无量啊。”江暮云倒是真有那搬空仓库的本事,但她也只是拿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小到哪怕当时的赵家昊等人在她收完之后再回去原地看一遍,也未必能发现东西少了的程度。

  原因无他,没必要。

  隔温毯又不是枪—支弹—药这样落在别人手里会对她产生威胁的物资,拿再多也是堆在空间里看着好看。

  她空间里的东西已经够用了,何必把事情做绝断了别的幸存者的生路。

  而且那么多物资不翼而飞,指不定哪个幸存者脑洞一开就往空间上猜了呢?

  当代年轻人谁还没看过几本玄幻小说,幻想过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随身空间啊。

  就算是唐安这种末世前一心训练的孤僻崽都有过一个空间梦。

  远在南一基地辛勤挖地窖的唐安难得没绷住自己的正经人设,靠在山壁上喝了口水,喘了一会儿后调侃道:“我这会儿要是有个空间指哪儿打哪儿,要多大的坑就收多大的地,咱也就不用遭这罪了。”

  她男朋友一锄头挥下去:“那你到时候还要我吗?”

  这话一出,四周正在干活的小队成员立刻开始起哄。

  有和唐安推销自己让她换人的,也有一本正经地反驳对方说气氛都烘托到这儿了,不开个后宫三夫四侍真的很说不过去。

  南一基地自从发现温度不对劲之后,就一直在进行地下避难所的挖掘工作。

  他们没有机器,只能徒手挖山,有时候碰到实在没法撬出来的大石块还会前功尽弃,只能另换一块地方重新开始。

  累身又累心。

  难得有了个轻松些的话题谈笑,大家一个个都亢奋得像是喝了半斤二锅头。

  唐安支着铁锹挨个给了那几个说话不着调的来了一下:“干—你们的活吧,回头地窖挖不完,温度上来了我们就真得生不同衾死同穴了。”

  昼夜温差的异常非常明显。

  江暮云等人发现了,南一基地的人发现了,北区基地、曙光基地,留守在西郊的小队,以及无数藏在城市废墟中的幸存者们,全部都察觉到了这份不同寻常。

  住在山林间的幸存者们挖坑的挖坑,往山体内部扩山洞的扩山洞。

  而住在城市里的幸存者们,有拖家带口往地下建筑里迁徙的,也有物资丰富,能用各种隔温材料武装自己的庇护所的。

  甚至还有住在城郊农村的幸存者,曾在冬季藏了一地窖的冰,这会儿正琢磨着实在不行就搬进冰窖里住的。

  江暮云等人的隔温房全部完工的那一天,南一基地正式开始往他们的各个地窖里搬运物资,为可能到来的搬迁做准备。

  北区基地清空了他们最大的一处仓库,将这处深入山体的巨大溶洞改造成了临时避难所。

  曙光基地原本就位于城郊村镇,村民们家家户户都有地窖,在得到基地示警之后,幸存者们纷纷开始在地窖门口建造小屋用以阻挡风沙,防止自己进入地窖避难后被沙尘堵住地窖出口。

  和即将到来的高温相比,长期暴露在沙尘暴中的危险已经变得不足为惧了。

  越来越多的人带着面罩纱巾走出家门,为活命而拼命。

  江暮云等人将自己所有可以用来储水的容器装满,收起帐篷,拍掉身上滚烫的沙尘。

  江暮云拎着水桶,在风沙中和众人挥手告别。

  江暮云关上隔温房简陋的小木门,用铁钉将门栓钉死。认真检查了门上铺设的隔温棉,确认它牢固稳定不会突然从门上脱落。

  还有他们为绳铃留下的小小通道,周围都用软棉布做好了隔档,拉动绳铃的时候确实会更费力一些,但这样可以阻挡那些想要顺着通道往隔温房里挤的沙尘。

  一切准备妥当,今天就是他们最后一次出门。

  丝丝缕缕的热气缠绕在密仄的沙尘上,贪婪地向下蔓延,注视着它被埋藏在浓黑沙尘下的猎物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