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章(1 / 1)

江山月明 君卿安禅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明月的爱意。

  名分这种东西虽然不能隔绝别人的窥视,但却能让自己心安。

  第二十五章:舍利相赠

  “施主可已去过月老祠姻缘殿。”方丈早年便救过重阳一命,与其相处过一段时日,两人虽不能说是忘年之交,方丈却十分得重阳敬仰。看着重阳对身边男子的在意,方丈又怎能不明白重阳此番来意。

  “已拜过月老。”一国之君,只拜天地父母。而重阳拜过的仅有他的祖母,向今日这般虔诚跪在神像面前,用意自是不言自明。

  当一个人强大的一定地步,运气对其来说,便无甚意味。

  当一个人内心出现不确定,又极力想要拥有某样东西时,便会把希望寄托到神佛上。

  “施主心中早已有所计较,又何必求访天意?是耶否耶?是与不是对施主心志又有何影响?”

  “晚辈愚昧,多些大师提点。”这老方丈与重阳祖母,也就就是现在北冥皇宫的太皇太后卢秋水相交甚好,如果这位大师不反对,那卢秋水那边遇到的阻力也会小一些。

  立一个男子为后,不容易。

  但一个人只要肯用心,这天下其实也没有太多不容易的事儿。

  “这位……”在重阳同明月进来时,方丈便注意到这个身着白衣气度不凡的男子,因明月易了容,此时看来,并未瞧出些什么。现下仔细看了一眼明月,心中大惊。一个人的面容可以掩饰,那身上的气,却是怎么也遮盖不了的。

  这冲天的王气,真不是一般身上可能携带的了。

  “晚辈大秦秦明月,与结拜兄弟此番同来参佛,在此见过大师。”见重阳与方丈如此熟悉,明月便恭敬说出自己名讳。

  “你……母亲可是大秦凤潇公主?”听到大秦秦明月五个字,方丈心中一震。这世上名号为秦明月的只一位,但方丈震惊之余,因为此事关系重大,还是有些不确定问了一遍。

  “大秦风潇公主正是家母。方丈可是家母旧识?”看到眼前方丈询问自己的家母,明月便起来不解之心。

  “明月可否将人面面具摘下来让老衲瞧一瞧?”

  “恭敬不如从命。”看了一眼重阳,见重阳并不反对,明月把脸上薄如蝉翼的人面面具摘下来,顿时一张带着九天月华的脸出现在方丈面前。

  “果然是她的后人……天意天意,果然因果循环,天意不可违,天意不可违……”看到明月的长相,方丈如遭五雷轰顶,心中一震。

  天道常异变,运数杳难寻。

  但若是天道既定之纲常,却非任何人力可改变。

  天命既出,何人能止!

  “方丈难道曾经见过明月的……”见方丈忽而悲忽而喜的神色,又在口中念念有词,重阳身形一转,巧妙的挡在明月与方丈中间,问出心中疑惑。俱重阳所知,自从二十年前,青云法师便常居此地,从未外出,怎会与明月家人有交集,这其中缘由恐怕……

  “都是十六年前的旧事了,故人已去,不说也罢。天意难为,又让老衲遇见施主,老衲这里有一件东西,施主日后可能用的着,不妨收下……”说着青云方丈用手叩了一下禅桌上的木鱼,一枚闪着耀眼光芒的舍利子便出现在他的手中,顿时屋内光芒万丈。但光芒虽耀眼,却异常柔和,没有给眼睛造成任何困扰……

  青云方丈手中的舍利子在闪现出巨大光芒后,慢慢回归珍珠的光泽,仿佛只是一粒不起眼的珠子,但周遭那柔柔的光晕带来的祥和,却昭示着它的罕贵。

  据佛教文献记载:佛祖释迦牟尼涅盘火化后,弟子们在他的骨灰中发现了许许多多晶亮透明、五光十色、坚硬如钢的圆形硬物,这就是舍利,俗称舍利子,历来被视为佛门珍宝。而历代修为到达一定层次的高僧涅槃火化后,也会留下大量舍利子。舍利子之所为世人珍贵除了它是佛法之象征,还因为它蕴藏着非常巨大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递增。

  “这难道是传说中的被称为宸耀的真身舍利?”看着青云手中的舍利子,重阳立即想到曾在一千二百年前引起各国争夺混战的至尊舍利。没想到消失一千多年后,竟然出现在青云手中。

  “正是宸耀。当年各国为一己之私致使生命涂炭,佛祖于心不忍,遂在百万大军之中,显现真身教化三军后,飞往云间。但佛祖心念苍生,仍将舍利留在民间,老衲师祖在百年前有缘奉之,传给历代方丈,令其寻到有缘人奉上。”说着,青云拿着舍利子朝明月看去。

  “这恐怕有所不妥……”佛教徒对于佛之舍利,存有难逢难遇之想,常愿意恭敬供养。且往往信仰舍利所在,即如法身所在。因此供养舍利,即如同礼拜佛成道的菩提树、金刚宝座、佛经行之足迹等事之意趣,欲结下值佛闻法之因缘而速成菩提。知晓舍利子对佛门弟子的重要性,明月自是不敢轻易收下如此贵重之物。

  “无妨。施主既和老衲相见,自是有缘。舍利子虽是佛门宝物,但放在此地却也只是一枚珠子,但施主若拿去,或许将有大用。若是此舍利有灵,也自是希望施主能将他随时带在身边。”看透未来,却不点破。面带微笑着看到明月,青云方丈双手将舍利奉上。舍利子对青云这等道行的人来说,也只是一枚提高功力的珠子,但若是有缘人拿着,说不定能救万民于水火。天下将乱,帝星光芒时隐时现,佛珠自当出世,拯救黎民。

  “既是如此,明月恭敬不如从命。”虽不知青云方丈为何将舍利子交给自己,但在重阳殷切的目光下,明月还是将舍利子收下。

  见明月天生仙骨,又慧根早生,虽知其将自溺与红尘,但见到如此绝代人儿,在明月收起舍利子后,青云法师还是忍不住与他以棋论法,讨论了许久的佛法。虽只是略微的点播,却也让明月收益良多。

  “明月可知佛法大意?”

  “春来草自青。”

  “那明月可做好接受准备。”

  “嗯?”

  “明月虽天生仙骨,却红尘未了。既有所牵挂,又何必妄想解脱。世事万物,轮回有序。今生之果,乃昨世之因。入世与出世,简单也不简单。何不放眼乾坤,容乃四海。既生在帝王之家,难免不为帝王之事。何必执着于命、运,变与不变也在瞬间,何不顺应天意而有为。”

  青云法师虽是看透因果之循环,却不是那种致生民与不顾之人。既见到了此番生民劫难中的关键人物,自然是像引导他进去正规。否则,若是他真因当年的一些事而改变心志,谁叫担负起拯救苍生之事?

  “何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