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1 / 1)

清和月 夜铭殇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长子嗜酒,当时瀚海的酒色不多,又不合李寂然口味,李清和只得自己开作坊,按照李寂然的要求去酿酒,所以什么菜谱啊酿酒方子,他统统都有。

  仔细想想,李清和不由得叹气,也亏了有这么个儿子整日的折腾,如今还真是省了不少弯路。

  第十四章

  方成和方宣按照李清和的要求盘了两个铺子,一个酒楼。

  两个铺子一个改为酒坊,一个则专门做些糕点来卖,至于酒楼则被改建成大型豪华宾馆。

  而李清和也把改建的图纸画好了,扔给两人,让他们分头行动,并且说了不能把图纸外泄,自己则又在几个草侍的帮忙下找到了第悦城最好的书院,清韵书院。

  不过想要进去可不容易,得考试。

  摸了摸下巴,李清和决定年后就跟着李清秐一起考。

  可是!

  为什么李慈华只是出门买书,回来后家里就多了两个婴儿!

  “父亲大人,这是怎么回事?”李清和到不是觉得李慈华这么做不好,而是他觉得若是不立时给他一个教训,以后这货说不定什么都会往家里捡。

  李慈华有点期期艾艾的说道:“因为很可怜……所以……”

  李清和挑眉:“那么汝自己养。”说罢转身离开。

  “阿和……呜呜,你别走啊,我错了,阿和,我不会照顾宝宝啊……”李慈华立刻扑过去,抱着李清和又开始哭诉。

  李清和突然觉得脑子里名为理智的线断了,他毫不犹豫的一脚踢开李慈华:“如果没考上会试,李慈华,吾就宰了这两个。”

  李慈华捂着肚子又开始哭,呜呜呜,阿和生气好可怕。

  两个婴孩一男一女,李清和在看过之后就确定,这是一对龙凤胎,如此也好,把这两个孩子养大,他就可以进宗门了,李慈华就由这两个孩子来养。

  于是在这两个孩子尚未睁眼的时候,李清和就已经决定了他们的一生。

  而且,在李慈华第N次打算用小米粥喂两个孩子的时候,李清和很不耐烦的提醒道:“让穆夫人去找两位奶娘!”

  李慈华这才记起来,世界上还有种职业叫做乳母。

  而两个孩子的名字也让李慈华伤透脑筋,李家李清和这一辈,是从清字辈、禾字旁的。

  列出一些字,李慈华很是苦恼,叫什么好呢。

  李清和对此态度则很坚定:“他们是汝的亲子么?”

  “当然不是。”李慈华答道。

  “那么他们叫什么有必要随着李家规矩么,吾没记错的话,只有嫡子才可以从清字辈。”李清和说道。

  “是哦……我忘记了……”李慈华傻笑着说道。

  “既然不从清字辈,好歹也是李家的孩子,那么就取谐音,男孩叫做倾国,女孩叫做倾城好了。”李清和接着说道。

  “恩恩,这个名字好,倾国之才,倾城之姿,果然好~阿和真好,你很喜欢他们呢,是不是!”李慈华凑上来问道。

  李清和斜睨了李慈华一眼,答道:“吾只是觉得这样比较方便。”

  李慈华无语。

  把养孩子的事情扔给李慈华,奶娘也在两天后找到了,并且李清和又买了二十个丫头小厮进来。

  先让十二叶等人训练者,挑出好的,到时候在补到两个孩子身边去。

  而乳母,一个叫做乌妈妈,一个叫做徐妈妈,负责两个孩子的哺乳。

  李慈华完全是在两个孩子身上找成就感,没办法,谁让李清和太早熟,就连李清秐的性子也变了不少,让他这个当爹的一点成就感都没有,只好在两个小宝宝身上找平衡。

  然而就在正月十五过后,李清和与李清秐顺利的考进了清韵书院,而一念之间附近的地也被人买了下了,正在修缮。

  虽然说是附近,实际上也隔着一片树林,不算近,但也不远。

  李清和也没兴趣去关注,只要对方不越矩,他也就懒得去管,而且城里面的店铺也开始张罗了,一些伙计还需要聘请,尤其是方子配料不能外泄,这个都由方成、方宣来做,当然两人每天都会禀报,倒也不担心出事。

  清韵书院修的也不错,很压制,每个班级只有二十位学生,加起来也有十个班级,清韵书院招生不分出身,只要能考得上就能进,学费在众多私塾里并不算高,每年五两银子的束修。

  已经可以说是低廉的价格。

  李清和跟李清秐是对双胞胎,他们一进教室就被人围观了。

  教课的柳先生让他们坐在最后面,因为只有那里有空位。

  两人一人一张长桌,跪坐在垫席上,把书本和笔墨拿出来,穆画和穆砚作为伴读,只能跪坐在李清秐身后听课,不过好在李清和也让人给他们准备了书本,倒是可以拿着看的。

  课下来,讲的倒是通俗易懂,李清和看似认真实际上已经入定,而李清秐则乖乖的在听和做笔记。

  下了课,便又两个男孩子上前,其中为首的一个问道:“喂,你们是哪家的?”

  李清和与李清秐穿着素净而雅致,都是上好的料子,所以两个孩子也不敢太放肆。

  “问人之前,应该自己先报上名字,这是最基本的礼仪,汝,不懂么?”李清和淡淡的说道。

  那个孩子倒也是个倔的,答道:“我是范乐,现在你可以说你们是哪家的吧?”

  “吾名李清和,吾弟李清秐。”李清和起身,拉着李清秐淡淡的说道:“很遗憾,吾们是外地来的,汝当吾是乡下来的也可以。”

  范乐面上一红,小声道:“你这人怎么这样,我什么时候这么说过。”

  “汝张口便问吾是哪家的,难道吾不是所谓世家出身就不能在这里么?是何道理?”李清和答道。

  “呃,我不是这个意思啦,我就想问问,你是不是我听说过的……”范乐急忙答道。

  “很遗憾么?吾不是。”李清和轻笑,他容貌俊秀,向来甚少表情,如今一笑,倒是让人看呆了。

  “那个,交个朋友吧。”范乐身后的一个男孩子出声道:“我是张承。”

  李清和看了一眼那个孩子,大概七八岁,比他要矮一点,圆嘟嘟的脸,看着挺可爱的。

  李清和看了一眼李清秐,后者立为微笑着答道:“你好,吾是李清秐,初次见面请多指教。”有样学样,李清秐也向着李清和的口音发展了,只是他实在说不惯那个汝字。

  于是这天起,李清和与李清秐身后多了两条尾巴。

  张承和范乐的父亲都是在朝为官的,一个是户部侍郎正四品,一个是吏部郎中正五品,品阶不算低,但也不高,在帝都这样的官员一抓一大把。

  磨合了一段时间,几人相处的也还不错,

  “阿秐,我告诉你呦,这次考试,小乐又没有写完,哈哈。”张承没心没肺的笑着。

  李清秐头也不抬的继续看书:“嗯,兄长说,这次你们两个都不可能及格。”

  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