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3 章(1 / 1)

大地主 尹琊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对国师和艳妃另眼相看?”

  崇明帝皱起眉,脑海里走马观花的闪过以前的那些画面。

  “皇上可记得百年前各个国家联合屠灭的魅族,魅族人擅长使用魅术,他们的眼睛和声音能散发一种奇特的力量,这股力量会蛊惑人心,皇上如果了解过百年前的历史,应该知道这种力量有多么可怕,很多人都难以逃过。”

  韦顺庆见他没有要停止的打算,心里越发着急,可是当他想要重新打断崇明帝的思路,崇明帝反而开口了。

  “朕当然听说过,百年前的吴睐国就是因为魅族人而灭亡的,先皇在世时曾跟朕说过,如果遇到魅族人,一定要斩尽杀绝。”

  崇明帝说这话的时候,眼睛可谓折 一丝凶狠的目光,先皇最痛恨的就是魅惑君主的人,所以从小就拿魅族的例子说给他听,听得多了就深深的记在脑海里,所以老王爷一提,他立刻就想起来了。

  韦顺庆脸色发青。

  傅老王爷点点头,总算没到无可救药的地步,“皇上记得就好,接下来臣要说的事情,请皇上记在脑海里,信不信全看你自己,本王只说一次,不会再干涉。”

  “皇叔到底想说什么?”崇明帝脸色又露出一丝不耐烦。

  “臣怀疑,国师其实是魅族人,他虽然不是魅族的直系血脉,但是身上却流着魅族人的血液,只是因为已经过去许多年,这种血液变得很稀薄,但是再稀薄也改变不了他是魅族人的事实,接下来不用臣多说,皇上自己好自为之吧!”

  傅老王爷说完便干脆利落的走人了,还真就不管了,他知道管得越多,崇明帝的反弹就会越大,双方互看不顺眼,自然不会让对方如意,所以还不如把一颗怀疑的种子埋在他心里,让他自己去想,从一开始他就在打这个主意。

  留下三人。

  一人脸色深沉难看,两人忐忑。

  第一百七十章 借人

  傅老王爷去御书房的消息很快就在皇宫传开了。

  很多人确实和韦顺庆一样没有想到最先站出来的人会是老王爷,但是在目前这种局势下,老王爷反倒是一个好的选择。

  因为如果是几位皇子站出来指证韦顺庆和艳妃,崇明帝一定会认为他的儿子们是想除掉艳妃才故意陷害他们的,到时反而会被崇明帝迁怒,便得不偿失了。

  种子埋下后,什么时候生根发芽就不关傅王府的事情了。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崇明帝是个多疑的人,一旦他心里对某个人不信任,他就会对那个人有所防备。

  韦顺庆也发现了这一点,但是他却无计可施了。

  从御书房离开后,艳妃和韦顺庆都被叫了出来,两人中间隔了一米宽,一起走在长廊上,过了一会,艳妃突然听到韦顺庆说了一句话。

  “以后我们要尽量减少见面的时间。”

  艳妃转头错愕的看着他,“为什么?”

  她还在期待身子好后能与他再温存一段时间,怀孕以及流产那段时间,她已经憋了很久了。

  韦顺庆沉着脸,“难道你还看不出来吗?崇明帝已经开始怀疑我们了,接下来我们的处境会变得很危险,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一步错了就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可是……”

  艳妃还想说什么,韦顺庆却没有耐心听她说话了,为了避嫌,他很快就与她在台阶前分开。

  艳妃愣愣的看着他的背影,总觉得事情渐渐脱离了轨道,往她不安的方向发展了。

  她现在应该怎么办?

  满脑混乱的艳妃并不知道,当她失去利用价值的时候,她将会是第一个被韦顺庆抛弃的人,因为等崇明帝理清了思绪,她与人偷情一事将会成为最致命的地方。

  不过这并不是结局。

  此时此刻,安子然还不知道他被韦顺庆黑了一把。

  他现在正和傅易前往郑家,郑家是做纺织车起家的,作坊里的师傅一个个都是老手,有很多年的经验。

  安子然要找的就是这些人。

  成熟后的枲麻采摘下来暂时可以用手工去籽,但是等到九月份的时候就不行了,那时会有大批的枲麻成熟,人手不足,进度会拖下来,所以他想找一些懂得这方面技艺的人,郑家的纺织师傅很多,想来应该会有几个这方面很精通的人。

  当然,安子然不忘把傅易拉上。

  自从他与郑君琦见过面之后,他和傅无天就没有再插手这件事,能不能成,主要还是看两人的缘分。

  傅易已经搞不清楚他们是何居心,看起来好像是想为他找另一半,但是却一直没有动静,时隔近半年,现在才打主意?

  “王府与郑家不是有生意上的往来,你让小天带你去不就行了?”

  安子然回头说道:“王爷今天早上出门去郊外帮我巡视小农场和工坊的情况,小叔也知道,自从出现罢工事件后,这些事情都要严格对待。”

  傅易无奈,两者根本没有冲突,放在一天处理明显就是故意的,他要是看不出来就白活四十一年了。

  两人最终还是来到郑家作坊外。

  早早得到消息的郑君琦已经站在门口等着他们了。

  郑家现在的生意蒸蒸日上,能有今天,全是傅王府的功劳,而且傅易已经跟她说过,订那些纺织车的人气势是傅王府的郡王妃。

  这是郑君琦第一次看到安子然本人。

  郡王妃,向来只闻其名不见其人,外面有关他的事情并不多,只知道是个丰神俊秀的十七岁少年,开了四五家酒楼,每一家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不是因为才刚起步不久,恐怕不止四五家。

  郑君琦看着迎面而来的少年,只觉得他身上的光华很耀眼,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少年已经来到她面前。

  “很荣幸见到你,我是郑君琦。”

  她的态度不像对待一个身份地位在自己之上的人,反而像点头之交的朋友,很恬淡,也很舒服。

  安子然对她本来就有好感,亲眼见过后感观就更好了。

  傅易已经跟她说过他们的来意,郑君琦立刻带他们去见那些老师傅,郑家不是在君子城发家的,而是在凤城,凤城虽然不是大亚第一大城,但是人口却是大亚所有城镇最多的。

  后来郑家举家搬到君子城,当时是郑家最兴盛的时候,所以凤城的作坊都保留着,后来又在君子城开了几家作坊,一些老工人就被调到君子城,因性质上是升职,所以愿意跟过来的老工人不算少。

  凤城是麻的发源地,也是麻布和丝绸的输出大城,君子城很多布庄产业就是从凤城进的布,所以便带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