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1 章(1 / 1)

鱼跃龙门记 阿堵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悄悄瞅了瞅对面姐弟俩握在一起的手,把自己手中的暖炉攥得更紧些。他从小就被母亲教得非常懂规矩。自从母亲修道之后,再没有人耳提面命,严词厉色地教训,反而更懂规矩,也更加沉默。

  独孤莅惆怅了半天,无意间瞧见独孤莳死抱着暖炉,问:“弟弟,你冷是不是?”不由分说,拉过他的手,放在自己手里。

  马车中儿女们的小动作,宪侯大人毫不知情。他现在惦记的,就是给他的小隐备一份合心意的生日礼物,在合适的时候送进宫去。

  与此同时,玄青的马车到了宫门口。恰撞见太子与五皇子从宫中出来,想来是同行进宫问安。双方见礼毕,又寒暄几句。玄青进城一趟不容易,给宇文老夫人送完葬,顺便来看看皇帝,合情合理。太子听她这般解释,毫不怀疑,又着意说了几句宽慰示好之语。

  玄青迈进宫门前,装作不经意回头,望了望两位皇子的仪仗,秀眉微蹙。

  施贵妃得宠之时,皇帝器重太子和三皇子,却对五皇子最为钟爱。五殿下容王宋雱,单纯直率,于武学上颇有天分,素来不喜诗词歌赋,也不关心朝廷政事,成天在府里舞刀弄棒。大概因为这份简单,反而得了皇帝青眼。五皇子与三皇子一母同胞,远比其他皇子之间的关系要亲密。三皇子莫名身死,如今五皇子却跟太子走得这般近,明摆着受其蒙蔽。

  玄青暗自叹气。清官难断家务事。五殿下糊涂,边上人都只能看着他糊涂。陛下心里,只怕是有苦难言。至于太子,唯有说一句,到底虎父无犬子。

  通报过后,直接进了寝宫。见内侍引着自己往偏殿走,玄青不由得问:“陛下无需卧床休息了么?”就算皇帝身体好转,除夕日连出席祈福大典都做不到,这才几天,就能下地乱跑了?

  内侍欣然道:“正是。陛下正要用膳,上人不如留下共进午膳,也好多陪陛下一阵。”

  玄青微笑点头,这才想到已是午饭时分。两位皇子进宫问安,皇帝居然没有留饭,叫儿子们饿着肚子出去,可也太小气了。

  刚迈进偏殿,就听一个熟悉的声音道:“爹,这个你不能吃。你叫御膳房上这个,难道不是特地给我吃的么?别看了,上人来了也不会帮你的。”

  玄青这一惊非同小可,连走几步,望见皇帝下首坐着的年轻人,惊得目瞪口呆,连行礼都忘了。

  皇帝和蔼道:“上人来了,不必多礼,赐坐。”

  早有内侍在宋微对面为她摆好椅子餐具。

  皇帝跟自己说话,玄青总算有了反应,弯腰施礼。叫一声“陛下”,各种猜测纷至沓来,不知如何开口询问。

  宋微手里捧着盘红炙北海大虾,笑嘻嘻道:“上人快请坐,凉了就不好吃了。”忽地拍下脑袋,“呀,忘了,上人你吃素。那这个还归我。”说着喜孜孜将盘子放到自己跟前,又把两盘素菜端起来,示意内侍送到对面,“我吃了几天宫里的菜,单论素斋,手艺比起青霞观,嗯,还是略逊一筹。上人看在我爹面子上,勉强吃点。”

  玄青愣愣道:“小隐,你怎么……”那声爹听得清清楚楚,硬是跟意思联系不起来。

  宋微笑道:“怪不得我跟上人见面就投缘,闹半天是一家人。”

  皇帝此时插口,却用了玄青在皇室的封号:“明华,这是老六。多亏宪侯,替朕把他找了回来。这件事,也有你的功劳,朕心中十分感念。”继续向玄青解释:“他母亲乃是纥奚昭仪,你幼时应当见过,那时年纪太小,大概早忘记了。”

  明华公主于宫中长大,纥奚昭仪死的时候,她不到十岁。

  皇帝把话说得如此明白,玄青一下想通许多事。缓缓道:“陛下,纥奚昭仪曾是陛下后宫最美丽的妃子,明华当时尽管年幼,然而记忆深刻。可惜年深日久,面目模糊了。”望向宋微,“此刻陛下提起,再看小……再看六殿下,果然面善。”

  

☆、第〇九八章:忽喜忽嗔皆爱子,一颦一笑总娱亲

  皇帝病重,各种宫廷新春节庆活动自然搞不起来,是以宫中十分冷清。

  太子注重礼仪形象,不论早晚,每日必定来探望一次。遇上皇帝没精神没心思接见,也要在寝宫外磕个头请了安才走。

  至于其他四位皇子,老二安王宋霂向来病恹恹的,说话又刻薄,皇帝看见他只觉添堵。发话给了恩典,叫他在自己府里养着。

  老四端王宋霏贪玩躲懒,能不来便不来,来了必定卖乖讨赏,要钱索物。皇帝心情好的时候,觉得颇有几分天伦之乐,赶上心情不好,看见他便气不打一处来。

  老五是个直性子,说白了还稍有点儿愣。年前几兄弟一块儿探病,皇帝发过脾气,嫌人多吵闹。他便当了真,果然不宣召就不进宫。若非后来太子特地去叫,指不定直到宣读遗诏那天才会出现。

  从前皇帝很喜欢五皇子这份简单直率,时不常便召入宫中闲话一番。后来因为施贵妃和老三的缘故,一度曾怀疑老五大奸若拙,经仔细观察,认定其实是情商不够。父子感情深厚时缺点也是优点,一旦厌屋及乌,缺点原形毕露,自然不愿继续容忍。何况病中烦躁,难免指望来自身边人的殷勤小意,贴心安慰,直来直去的容王宋雱当然不可能令皇帝满意。最终皇帝得出一个结论:白疼了老五一场。

  至于老六……不提也罢。

  正当皇帝深深沉浸于孤家寡人悲情感慨中时,宋微自己跑回来了。

  正月初三晌午,父子两个单独聊天。话没说几句,报太子前来请安。

  宋微站起身,皇帝看他一眼,见情绪平和,没什么变化,问:“你大哥来了,你是这会儿见,还是先回避,过些日子再正式相见?”

  宋微想了想,道:“我听爹的。”

  皇帝又看他一眼,满脸怀疑:“你不是最有主意?但说无妨。我既问你怎么想,自会考虑你的想法。”

  宋微笑了:“我的主意就是,回来陪着爹。大哥什么的,见不见,何时见,爹你觉得怎样好,就怎样好了。反正我也不认得他,早一日晚一日,没啥差别。”

  皇帝盯着他瞧了好一阵,实在看不出作伪的痕迹。权且相信浪子回头幡然醒悟,顽劣不化的小混账一夕蜕变,成为敬顺不违的大孝子。

  稍加思量,道:“既如此,你且回避。”似乎怕他多想,赶忙补充,“过些时日,待入籍加封前,再安排你们兄弟见面相认。”

  “成。”宋微笑笑,挥手示意没关系,转身躲进隔壁暖阁。

  就在刚才,随着那句“我听爹的”出口,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掠过身心,令他瞬间思维通透,想清楚了一个重要问题。

  过去不论哪一世,因为抵挡不